信息產業對產業升級的作用詮釋

時間:2022-05-12 12:58:00

導語:信息產業對產業升級的作用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產業對產業升級的作用詮釋

摘要:信息產業作為我國第一支柱產業,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關注。它帶動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論述了信息產業與產業結構的關系和運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產業產業結構升級信息技術

我國信息產業的崛起,打破了傳統產業的行業生產格局,并且為其他行業和領域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裝備,促進了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的進程。

1基本概念

關于信息一詞,由來已久。

早在1000多年前,我國唐代詞人李中就有:“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空長路倚樓臺。”這可能是信息:在漢語中的最早記載。信息作為科學概念則是21世紀的事。一般來說,信息就是“消息、音訊”的意思,一切存在都有信息。經濟學中所講的信息是指聲音、語言、文字、圖形、動畫、氣味和曲線等方式表示的實際內容。

那么信息產業又是什么呢?我們說信息產業是指將信息轉變成商業的行業,它包括3種類型:①生產和分發信息及文化產品的行業;②提供傳遞或分發這些產品及數據或通信方法的行業;③處理數據的行業。

信息產業分為4個行業:出版業、電影和錄音業、廣播電視和通信行業、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行業。

產業結構升級是指從技術結構層次低的結構形態向技術層次高的結構形態,從生產率低的占主體轉向生產率高的占主體的結構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的提升。它隱含著政府采取各種措施以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由低級向高級的演變。

2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信息產業的規模已進人世界前三位,成為世界信息產業大國。目前,中國網絡規模容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技術水平跨人世界先進行列。固定與移動電話用戶的總數到:2003年10月底已達到51200萬戶,互聯網的用戶是5350萬戶,電子信息產業全行業完成銷售收入1363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767億元。一些重點產品如:程控交換機、手機、彩電、激光視盤機、收錄機等產品的產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

3信息產業的戰略地位

信息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信息產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信息技術的戰略性產業,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對經濟增長具有持續性和規模性的拉動作用

(2)信息產業推動了傳統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產品更新換代、裝備技術改造,體現了產業的發展速度,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3)信息產業遠遠超過傳統產業的發展速度。信息技術革命使世界的面貌為之一新。如同“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如今“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效益”。信息業的興起與發展,刺激工業和農業帶動服務業,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隨著社會總體財富和經濟實力的增強,信息產業在我國已初具規模。計算機產業、通訊產業、軟件產業蓬勃發展,咨詢產業、數據庫產業方興未艾,以每年25%一30%的速度遞增。

信息產業的地位和現實作用,表明信息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升級以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鞏固、壯大、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信息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升級的戰略作用將要進一步得到體現。

4信息產業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世界發達國家的歷史證明:工業化推進過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都伴隨著科技進步。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主導性技術是信息技術,它是一種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個人化、多媒體化、虛擬化,同時又具有較高共享化特征的高新技術形式,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是巨大的、超常規的,是實現產業結構跨越式升級的有力杠桿。

(1)信息技術開拓了新的信息產業和產業部門,增加了信息產品種類和數量。例如,通過數字技術和互聯網使得實物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通過聲像集成具體的廣播、影視和互聯網中,使文化產品進入市場,產生利潤,帶動了與這些產品相關的硬件設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2)信息技術促使傳統產業得到改造,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如在農業方面,拓寬了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推動農產品快速流通,并且提升了生產工具的智能化水平。在石油化工行業,推進了產品結構升級,促進了行業的節能降耗。電力工業采用了信息集成和智能化管理,逐漸形成了全國統一的數據通訊網、調度網、配電和電力營銷網絡,生產出ICET,IGCT為代表的節能降耗電力電子產品。冶金工業通過應用人工智能、仿真模擬技術,實現了節能減排的需求。郵政行業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健全了全國統一的綜合信息網和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提高了服務層次。商貿流通和其他服務業,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推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

(3)信息技術導致產品的需求發生變化。2001年,中國的電信行業建設投資2500億人民幣,用于資訊化建設的投人占到10%以上。2002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2.5G移動通訊方面進行大規模投入,CDMA、CPRS的競爭全面展開,第三代通訊設施試驗成功,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中國目前有15000多家大型企業,100萬家中小型企業需要采用管理信息系統,而真正采用的僅有2000多家,企業信息化市場前景十分巨大,將創造幾千億元的市場空間。其他如教育資訊化、社會保障工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我國都開始使用信息技術,無疑都會帶來巨大的市場空問。

(4)信息技術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勞動力發生轉移。信息技術是技術進步的核心。信息技術對農業各個領域的滲透,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水平,使更多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分離出來從事其他勞動;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方法對傳統產業的滲透不僅使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資源消耗大大減少;信息技術應用于服務業,可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信息產業使傳統產業的市場規模擴大,分工更加細化,勞動力不斷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勞動力由農業一工業一服務業,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基本道路。基于信息技術的服務性,一、二、三產業部門均可通過信息化獲得提高的勞動生產率和利潤。

(5)信息技術改變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伴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兼并活動正在展開。各產業在顧客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等方面大力普及在線信息管理系統,使顧客可以及時即地地獲得自己所需信息、產品與服務,致使產業問的界限趨于模糊。全新的融合型產業體系正在形成,沖擊并變更著傳統產業的結構,影響到個人、家庭、企業甚至國家等各個層面。產業融合是信息化進程中呈現的一種新形式,它拓寬了產業展的空間,推動著產業結構優化與產業發展。信息技術革命成的產業化,是信息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結果,是產業融合基礎條件,是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

5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我國信息產業給產業結構帶來了巨大的提升,提高了各行業的技術內涵,促進了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的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了能耗。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信產業發展的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如rr行業就產值而言,將我電子行業頭100家企業的總和加起來,也不過是IBM的1/10。全國電子行業的總產值加起來才有300多億美元,還不到I的1/2。特別是網絡、多媒體等一直難以找到很快就能賺到錢創造效益的產品。根本原因就是有創意的產品太少。信息產業升產業結構至關重要的因素,應該首推有創意有市場的新技術而有創意有市場的新技術需要有一大批朝氣蓬勃、肯鉆研的秀人才。我國現有幾百萬信息大軍,很多研究所和大學,在進著信息的研究和開發,但我們仍然缺少自己領先于世界的技產品。究其原因,信息產業萬軍易得,良將難求。

另外,缺少一個讓信息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企業內功足、效率低下等都是導致信息技術研究開發不暢的因素。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定要切實做到領導到位、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努力營造推進業信息化的良好氛圍,積極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步伐,全面扎實地做好動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