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廣校遇到的問題及措施

時間:2022-03-14 02:36:00

導語:農廣校遇到的問題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廣校遇到的問題及措施

農廣校這所沒有圍墻的學校,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闖蕩了30年了,一九八0年國家農業部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號召下,為適應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為了培養一大批留的住、用得上、懂技術、善經營初中級農業科技人才,在當時的這種情況下,成立了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農業部副部長劉錫庚同志親身擔任中央農廣校領導站組的組長,并擔任中央校校長。緊接著全級政府積極影響,立即組織農業部門,相應地成立了省級、地級、縣級、鄉級、四級辦學體系(機構)。各地區都配備了一定的專職辦學人員,從此拉開了農廣校這所遠距離成人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序幕。

農廣校辦學以來,在中央農廣校的領導下,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兩代人農廣人的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大力發揚了銅頭、鐵嘴、兔子腿的創業精神。從1980年的一個農學專業現發展到現在四大門類,二十多個專業。為了適應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需要,學校于1999年又開辦了中專后繼續教育大專班,現已拓展到六個專業。科技興農初級農民技術培訓及農業一線剩余人員進城務工“陽光工程”培訓已在全國農村普遍開展起來。農廣校這種遠距離教育、多媒體、多層次的辦學形式,已在全國培養了數百萬人的大、中專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已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農業產業結構根據世界各國人民的需要進行調整,現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農廣校的辦學也就隨著變化而變化。

一、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1.近幾年來,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擴招,各省和地區也相應的成立了各類職業技術學院,給農廣校這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危機。

2.由于農廣校教育是面向“三農”收費低、固定資產少,底子薄,其電教設備不定還是上世紀的落后新產品,趕不上時代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其它辦學院校。

3.各級政府重視力度不夠,對農廣校的專職辦學人員配備不到位,對農廣校的“三農”服務宣傳力度也不夠,特別是在廣播電視節目動作中宣傳力度的方向不夠正確。對上述問題如何找到解決的辦法,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各級領導和廣大的農廣校辦學人員共同探討。

二、上述問題解決辦法的建議

1.宣傳工作是農廣校辦學整體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廣校的喉舌和先導,具有發動機和肋推推器的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農廣校在為一宏偉目標中起著服務“三農“教育億萬農民提高農民文化科技水平的神圣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各級農廣校的辦學人員必須提高對宣傳工作的認識,緊緊圍繞學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農業部《關于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意見,和《關于理一步辦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我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為切入點,這就是農廣校在新時期的工作重點和任務。各地必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媒體,深入廣泛地開展農廣校的宣傳工作作。

2.農廣校教育是面向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偏低、貧困落后地區人口比例大的農民弱勢群體,其教育行為具有明顯的公益性,靠政府公共財政支援也屬于行為之內。所以要想方設法去爭取各級黨政領導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這是農廣校的辦學前提,也是農廣校辦學30年來開展農民教育工作的寶貴經驗。,在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新的歷史時期,農廣校辦學必須發揮好教育農民容量大,輻射要廣的遠距離教育,同時要發揚送教上門的優勢,圓滿完成各個階段的學歷教育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的任務。

3.農廣校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辦學以來所配置的電教設備已不能滿足新世紀辦學條件的需求,如過去的收錄機,錄放機已經過時,現在各個教學機構都在使用多媒體、互聯網、及投影教學,,各級分校都應該建立起雙向衛星遠程接收站,以解決科技下鄉培訓工作的需要。目前科技的發展,農民對科學技術的渴望,都在強烈的要求我們要去這樣去做,農廣校的辦學應飛快的提供最優質、高效手、快捷的服務。

4.在要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和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農廣校在進行招生、教學、畢業一系列管理與服務的進程中,一定要苦練內功,在練好較強的管理能力的同時,提高優質的服務水平。樹立起農廣校的良好形象,維護好學校的辦學聲譽,做好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工作,大力支持宣傳廣大畢業生在農廣校一線骨干作用和他們所做出的業績。以當前國家前所未有的重視農民教育這一大好形勢為契機,認真貫徹農業部提出的在十一五期間培養一百萬中專生計劃的“人才興農”戰略,發揮農廣校資源優勢和熟悉:“三農”貼近“三農”的優勢,主動出擊,占領農民科技教育市場。在抓好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跨世紀農民科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等項目。在全國上下開展農民教育的熱潮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5.農廣校要建立有序的高效的機制,一是建立穩定農廣校的辦學體系,即相對獨立,又能上下結合,協調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開放式辦學機制。二是建立新型的人才培養機制,突出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使學員在課堂上學習與社會實踐中成才,三是要建立可靠的的質量保障機制,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建立科學的農民教育質量標準和體系,開展質量評估。為辦學水平評估,建立教學督導制度,認真督查教學計劃、教學環節和各情況的教學效果,逐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提高學員職業技能,推行培訓轉移,就業承諾制,切實提高學員的就業能力。

總之,農廣校的辦學一定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找不出足和存在的問題,大膽的改進專業內容,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就業為需求。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希望和困難同在。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堅定信心,增強歷史感和時代緊迫感,抓住每一個機遇變困難為挑戰,化挑戰為動力,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本人在認識和理解問題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由于寫作水平有限,還希望廣大讀者和群眾提出來寶貴意見,共同探討,把我們農廣校的事業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