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變更與造價控制論文
時間:2022-01-15 09:41:00
導語:設計變更與造價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設計變更的分析
1.1法規的變遷性
法規總是從“無”到“有”而至“優”。隨著社會的發展,工程建設越來越趨于符合綠色環保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一些新的法規政策不斷出臺,對于處在新老法規交替階段的項目影響較大。比如節能設計規范的頒布實施初期,由于相關計算、建筑構造等具體措施的標準化要相對滯后,設計做法在實施時存在問題,對于這段時期正在進行的項目,設計修改還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增加了造價控制的難度。
1.2需求的調整性
設計的完成與工程的投用之間相隔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期間會可能出現業主和使用者功能需求的變化。
比如某高速公路建設周期長達五年,管理模式有所調整,管理設施建筑空間劃分相對于原設計發生了延時性的局部變更,其中某處收費站綜合樓平面功能重新布局,以適應機構人員的動態構成情況,與原設計相比,實際門窗、隔墻數量及部分裝修工程量發生了變化(圖1)。
1.3技術的發展性
新的需求需要相應的新技術;隨著市場調查的深入,也會發現更合理更經濟的技術來滿足現有需求。這也會帶來建設過程中設計的調整。
如某大樓集中空調主機原設計為燃油直燃機組,通過市場調查,經過各方面論證,改為螺桿機組制冷、燃氣鍋爐制熱,這是業主基于經濟效益和市場實際情況的技術方案的變更。
1.1建設過程中也存在實際市場供應的材料產品規格與設計要求不相符合等情況。由于設計作品體現的是個性的創意,而市場供貨注重的是共性的需求。在設計圖中被規定尺寸形狀色彩材料的構件有可能在市場上無法找到,設計需要根據市場的實際供貨情況進行調整。
1.5設計的局限性
項目的建設過程,就是從“(設計)告知”到“(工程)展示”的過程。由于項目在完成之前無法將所有內容同時性地表達出來,設計總是處于一種補充釋疑的過程中,存在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也包括設計人在設計過程中的失誤。
1.5.1設計的精確度
設計的基礎數據往往在施工過程中被修正,比如場地中土石方量、運距,建構筑物地基情況及基礎形式和尺寸等。在工程建設中,土石方量計量通常需要現場監理計量,這是對設計和造價工作的一種補充,同時也反映了造價在設計階段的局限性。而地基情況在開挖后與地基勘察報告存在出入也是很常見的問題,會直接導致基礎設計的變更。因些造價工作并不是提交造價文件就算結束,應該保持后期的追蹤服務。
1.5.2設計表達的歧義
設計描述總有言不能及之處,比如目前結構施工圖現在多采用平法,這大大簡化了設計人員的工作。但任何簡化只能是對復雜真實的一種概括而已,不直觀也會使設計人員忽略細節做法。比如某設計中坡屋頂就出現了漏示上層鋼筋的問題,這比普通畫法不容易發覺。
再如建筑總是以平立剖面圖來表達空間,設計人員各專業之間的正式非正式交流比較多,可只需要較少的圖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后續工作的造價和施工人員而言,復雜的空間可能需要更多的圖來表達才會完整。在不同的語境中需要不同深度的語言,而這往往是設計人員所忽視的。
1.5.3設計過程的誤差
由于經驗不足、各專業協調不到位,或者進度過緊,造成工程設計質量出現瑕疵,使工程實際與發包時提供的圖紙不符。
2造價控制的對策
一個項目需要實現的各項功能指標是唯一的,在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各階段中被越來越詳盡地確定,但滿足各項功能指標的最終項目形態并不是唯一的,設計、施工招投標中不同方案的提出也說明了存在實現目標方案的多重選擇性(設計變更也可以說是滯后的方案選擇)。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為了生成某種事物,并不需要對事物的最終形態進行精確完整的描述,重要的是確定它的起始條件和運行規則,使之自我引導,達成目標指數。
這里有兩個關鍵:一是階段的初始性控制,二是目標的寬容性范圍。沒有精確完整的描述和控制,生成的結果會是多種狀態之一,這都要能滿足目標需求,因此,生成的結果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描述和控制要在相對精確的程度上,這就需要盡量提早調整的時間,讓它發生在過程的初始階段。
2.1建立設計變更的控制層次,盡量使變更的發生初始化。
2須滿足的,其變更也盡可能在項目啟動階段就全部確定。
某辦公大樓項目與職工生活區相連,由于大部分員工(包括離退休人員)居住在此處,本項目不僅要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還要使配套設施成為舒適的生活場所。其功能需求層次較為復雜,且是漸次確立的,給造價帶來相當的難度。眾多的單體項目當中,辦公大樓是主體,而為其提供后勤服務的輔助用房,也隨著各方面需求的提出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突破了原有的規劃規模,其北邊的附屬樓,由四層增加到七層,對十五層的辦公大樓形成體量觀感上的沖突。如何解決功能需求變更和形式之間的矛盾,項目管理人員和造價人員在施工圖方案階段就與規劃部門和設計方面進行了及時的溝通,反復修改方案,控制工程量,最后將附屬樓在以跌級退層的方式取得了沿街立面的整體協調性(見圖2)。同時也使造價調整控制在各方面可接受的范圍內。
2.1.2避免關聯性變更。項目過程和建筑空間各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某一部分的變更也有可能導致空間組合秩序的調整,從而導致變更延伸到工程相關部分。
上述項目辦公大樓入口部分原設計為一弧形鋼網架室外雨蓬,主體完工之后,實地踏看后,感覺弧形網架雨蓬尺度會過于夸張,而門廳空間則較為佝促,因此調整了網架尺寸和形狀,并將門廳空間延伸至網架下(見圖3)。這個變更的發生引起了新的需求變更:大廳采光效果需要加強、不規則空間的裝修需要另行考慮。
這一階段由于各部分的變更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矛盾,實施之后可能會發現問題無法完全解決,如圖3中門廳擴大后,進門當中就有柱子,影響觀感。這種變更應盡量避免。
2.1.3轉化后續性變更。在文件中注意對施工條件的描述不能過于細致,例如:對于土方運輸距離,最好不要在工程量清單中給出,具體可由投標人通過勘察現場確定。這樣,既可鼓勵投標人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又可以減少由于運輸距離提供不準確而可能發生索賠的機會,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2.2建立應對變更的工作思路,在保證目標達成的前提下增加目標形態的寬容度。
造價工作在對各種需求進行歸類分析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寬容性較大的部分的調節作用,力求使變更始終處在質量、進度、造價的可控制范圍內。
2工程各階段應存在相互補充完善的區間,這樣有助于目標值在更大范圍內的調節。比如圖3例中,門廳擴大后造成了采光不足的問題,需要變更,解決方案有加大側墻窗口、補充人工照明、增加屋面采光等。相比前兩個方案,盡管屋面采光頂存在漏水的風險,但采光效益高,較為節能,且可以視作尚未施工的屋頂階級的變更內容,為優化設計和控制造價留下了較大的回旋余地。
2.2.2專業的銜接性
造價人員與設計、施工及管理部門的協調,應注意不同專業中針對項目的表述方式要相互銜接。
設計上施工和安裝方法往往不在施工圖中注明,但造價工作中在套用定額時需要考慮。這時候需要造價人員從設計的意圖方向來加以把握,與設計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例如某走廊吊頂為鋁合金龍骨包鋁合金條板。安裝有嵌入、無縫、留縫等幾種做法,這在定額上價格相差很大。而無論施工圖圖紙還是所選用標準集圖都少有安裝做法的選擇。造價人員可以根據設計效果考慮經濟因素向設計人員提出合理的建議。這時造價作為設計與施工之間的一個銜接的橋梁,可以使整個項目的進程更為有序。
2.2.3計量的技巧性
計量的不同方式也制約著工作的可調性,比如設計變更經常會使鋼筋的種類和用量發生變化,有經驗的承包商在看到圖紙后,往往對于可能發生變更的內容會有所預計,因此會提高可能增加數量的直徑的鋼筋的報價,而降低其它直徑鋼筋的報價,以此來轉移后續變更可能帶來的風險。門窗的計量也有類似情況,以樘計量和以平方米計量也會不同。
造價工作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此類情況的發生,計量時不以直徑而以鋼筋級別來分類計算,則能抑制變更所產生的動蕩。
3結語
變更需求表現了工程項目建設的有機性,因此造價不僅僅是文本成果的靜態表述,更是職業行為的過程體現。在這個過程中,造價師需要結合已有的流程規則,主動地形成與實際變化相協調的專業引導,動態地達成成本控制和需求滿足的平衡,從而實現工程項目的目標值。
參考文獻:
[1]張燕.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探討.建材技術與應用,2007,03:45~46.
[2]杜葵.工程量清單報價與傳統報價模式比較研究.建筑經濟,2003,01:57-59.
摘要:工程項目從設計到建成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存在著變更需求,這必然對造價控制產生影響。本文從調整的初始性、目標的寬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尋求設計變更和造價控制之間的平衡,以使綜合效益最優化。
關鍵詞:設計變更;造價控制;平衡;寬容性;初始性
- 上一篇:工商局食品安全情況匯報
- 下一篇:放射源安全檢查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