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營建筑經濟發展重要性

時間:2022-03-01 10:25:00

導語:中國私營建筑經濟發展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私營建筑經濟發展重要性

在我國,國有建筑經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我們也深刻意識到,建筑業又是一個競爭性行業,以國有為主導,以公有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已逐漸形成。也就是說,從建筑業特點出發,從著眼于建筑業發展出發,在不斷增強國有建筑經濟控制力的前提下,私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支撐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城鎮就業壓力和分流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來源。

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1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是我國經濟大發展的必然趨勢

1)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私營經濟、個體經濟等非公有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條件。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大批工業、能源、交通等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設,尤其面對國際建筑市場的競爭挑戰,對建筑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建筑業從整體上說,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粗放型產業。建筑業仍然沒有擺脫“四低一易”的特點:即資本有機構成低、生產工業化程度低、服務社會化水平低、建筑市場準入的門檻低。因而使得私營建筑業企業容易進入建筑市場,容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

2)公有建筑經濟在建筑經濟總量中仍然處于主體地位,還在發揮著主導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數國有建筑業企業產權不明、權責不清、包袱沉重、虧損嚴重、效益低下;而私營建筑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是政企分開、產權明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并日益顯示出其生機活力。私營建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國有建筑企業改革形成了巨大壓力。因此,私營建筑經濟是建筑業深化改革的結果,反過來,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又促進國有建筑企業的改革。

3)近些年,由于經營機制不適應等原因,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一批企業出現虧損或者明盈暗虧。同時,幾千億元的工程拖欠款又拖垮了一批企業。企業的貢獻,從國家財政角度看,主要體現在稅收上。現在國有企業與民有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基本上一樣了。而非公有制經濟在并不寬松的市場環境下,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7%,明顯高于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速度(集體經濟8%,國有經濟4%)。1993~1996年間,私營經濟的工商稅收增長5倍以上,已經成為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勞動就業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經濟轉移。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但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私營建筑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阻力,還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大力發展私營建筑經濟的對策與方法

1)通過“抓大放小”優化國有資本結構,使國有資產向大企業集聚,并積極吸收和利用非國有經濟的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組建成國有獨資或國資控股的代表我國建筑業具有強大組織管理和技術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以利于承擔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廣泛開拓國際建筑市場。除此之外的國有資本,都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逐漸從國有建筑企業中淡出,改制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私有建筑企業。

2)私營建筑企業必須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在改革中求發展。要用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全新觀點,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提高到國有建筑企業改革能否深化,建筑業能否真正成為支柱產業的高度上來;要把發展私營建筑經濟提高到能否抓住歷史機遇,使建筑業得到大力發展的高度上來;要打破束縛私營經濟發展的框框,只要不違背法律政策

,就不要做任何限制。更重要的私營企業必須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改革產權不分的現狀,使其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3)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切實做好和加強私營建筑企業指導和監督治理,確保其穩定持續地發展。正確指導私營建筑企業的市場定位,確定經營策略,不斷地壯大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竟爭;工商、稅務、城管、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審計等部門要加強治理,充分利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消除私營建筑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偷稅漏稅、偷工減料、掠奪經營、忽視質量與安全的短期化行為,促進其向規范化和持續化方向發展;建立長效機制,改變私營建筑企業傳統落后的經營治理方式。從單一產權結構向股份和有限責任公司轉變;從傳統家庭式治理向現代企業治理轉變;從經營增長方式上,從勞動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術治理型、集約型轉變等。

4)由于各界對于私營建筑經濟的態度遠遠不同于國營建筑經濟,這就導致私營建筑經濟與國營建筑經濟在市場上所受待遇不同。因此,我們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要為私營建筑企業在工商注冊、法定資產核算、市場占有、銀行貸款、招商引資、工程質量評優、企業改制,尤其是私營企業兼并、參股、收購國有中小建筑企業等方面,創造一視同仁、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消除對于私有制經濟的歧視,,強化服務意識,提供各種相關業務知識的幫助,為私營建筑經濟的大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5)國有建筑經濟的結構性調整,要與所有制結構調整相結合。要推動企業資產重組,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改為勞動聯合與資本聯合相結合的股份合作制企業,鼓勵企業間的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形成建筑業合理的所有制結構。建筑經濟的增量,不要再投入國有企業。國有建筑企業存量資產,可以通過參股、轉股以及出售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從國有經濟中退出,成為私營經濟。我國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取決于兩個方面:①我國整個私營經濟的發展狀況;②我國整個建筑業的發展狀況。只有整個私營經濟和建筑業都發展了,才能為私營建筑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私營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我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長期存在。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優化配置的作用,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解決私營建筑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引領私營建筑經濟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并且要改變私營企業傳統落后的經營管理理念,采取擇優錄取的方式選取管理人才,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案將企業做活做大。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為私營建筑經濟的大發展做出貢獻,進而推動整個建筑業的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