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區域經濟增長計量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9 03:13:00
導語:環境與區域經濟增長計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以江蘇省為例,從江蘇省經濟、能源和環境的現狀出發,通過對1990年至2007年的全省生產總值、能源消費量與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回歸分析發現,江蘇省的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鑒于此,文章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促進江蘇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能源環境經濟增長回歸分析循環經濟
經濟、能源消耗及環境現狀
近幾年來,江蘇省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江蘇正處于工業化加速和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全省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在增長,但是江蘇省的增長速度普遍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快。從1990~1993年,江蘇省的GDP增長率每年都在上升,到1993年達到最大值,其具體值為22.02%。1993年后,其增長率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說,其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大的,均超過了全國的平均增長速度。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的消費量也是相當大的,江蘇省的能源消費量逐年遞增,并呈加快趨勢。1999年,江蘇省的能源消費總量是5960.14萬噸標準煤,而到2007年則快速增長到18031.67萬噸標準煤,是1999年的三倍多。同時,電力的消費量也在增加,其年增長率變化較大,最大已達22.1%。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各種能源的消耗量也將不斷增加。但是,由于江蘇省自身產能水平極低,供需缺口很大。而且,由于電力供應不足,江蘇省在過去幾年普遍出現了拉閘限電的現象,許多企業被迫調整廠休,避峰讓電,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江蘇經濟的發展。因此,能否很好地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將成為影響江蘇省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關鍵。
在環境污染方面,這里主要分析工業廢水的排放情況。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從總體上來說也在不斷增加。1996年排放量最低,為85481萬噸,2007年則上升為192426萬噸,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后卻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這與可持續發展思想是相違背的。
能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雖然社會能源的種類很多,但是一個經濟系統中的各種能源投入,其初始狀態通常是煤、石油、天然氣及水電四種能源。而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與振動危害及其他。本文僅以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FS)表征環境污染程度。并以能源消費量(NY)和廢水排放量為自變量,全省生產總值(GDP)為因變量,建立如下計量模型進行研究:
Y=β0+β1X1+β2X2+μ
其中,Y、X1、X2分別表示GDP、NY、FS,μ為隨機項。
本部分收集了江蘇省1990~2007年的全省生產總值(人民幣億元)、能源消費總量(萬噸標準煤)、工業廢水排放量(萬噸)等有關數據。所選數據全部源于1997~2008年各年的《江蘇統計年鑒》。由于從年鑒上得到的全省生產總值是按當年實際價格計算的,各年的數據不具可比性,因此本文用以1985年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其進行修正,以便使所得結果比較客觀準確。
根據以上建立的模型,對所收集的數據運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3.0進行線性回歸,根據回歸結果,建立了如下回歸方程:
Y=-554.7009+0.307044X1+0.001697X2
(-13.29282)(52.36129)(3.287607)
R2=0.998840,F=5594.677
統計學檢驗、計量檢驗。從回歸結果看,擬合優度R2接近于1,解釋了總離差的99.884%。同時,在給定5%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變量的參數估計都通過了t檢驗,F值也大于其臨界值,這說明回歸方程的總體顯著性水平較高,擬合得很好,而且變量電力消耗量、工業廢水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存在著顯著的線性關系。此外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自相關及異方差。因此,回歸方程是總體線性顯著的,它能正確地反映能源、環境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影響。
經濟意義分析。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β1為0.307044,這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能源投入的增加,江蘇省的生產總值將不斷增加。能源多消耗1萬噸標準煤,全省的生產總值將增加0.307044億元,這種正向的相關關系與實際也是相符的。能源是一國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沒有能源的提供與利用就不會有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談不上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但是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江蘇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源的供應。然而,由于江蘇省“無油、缺煤、少電”,資源匱乏,95%以上消耗的能源都要從省外調入。因此,江蘇省不適合發展高能耗項目的產業模式,需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
另外,β2為0.001697,說明江蘇的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因此,可以說,江蘇省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環境、污染環境為代價的。在我國,普遍采用GDP或GDP的增長率來評價一個地區的發展成就,用產值和經濟增長率對各級政府的政績進行考核,這就導致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片面地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而不惜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由此所產生的惡果也最終將對經濟產生“報復”。因為環境污染的加劇,又不斷會拉大治理環境污染的費用支出。
同時,運用Eviews軟件計算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矩陣,得出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相關關系,其相關系數為0.79059。這說明能源的高消耗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善環境,就要從減少能源的消耗入手,不斷提高能源的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綜上所述,江蘇經濟的增長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同時江蘇省資源不太豐富,不斷拉大的供需缺口將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環境污染最終也將對經濟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是一種極不和諧的經濟增長方式。能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一)優化江蘇省的產業結構
推進產業優化升級,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輕重工業的比重,大力發展輕工業,向結構輕型化發展。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必須建立標準化的定量技術指標,在水泥、鋼鐵等行業,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從而促進能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優化江蘇省的能源結構
首先要加快江蘇省的電源電網建設,并大力推行電力需求側管理,以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其次要積極開發水電,利用江蘇抽水蓄能的豐富資源,重點考慮建設一批調峰能力強的中型水電和抽水蓄能電站。再次要優化發展煤電,推行高效潔凈燃燒技術和提高技術設備水平,以提高煤炭等一次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后要利用江蘇省具有引進天然氣港口和良好住址的條件,大力發展天然氣,并加快對風電、潮汐發電等適合江蘇省情的新能源項目的建設。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降低環境污染。
(三)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式流程,從而使物質和能源能夠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循環經濟在環境保護上表現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耗等融為一體。同時,循環經濟還能拉長生產鏈,推動環保產業和其他新型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發展。此外,循環經濟在不同層面上將生產和消費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發展循環經濟符合江蘇省的省情,我們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消耗型向循環型、投資推動型向創新推動型經濟轉變,實現江蘇經濟向高級化發展。
(四)完善綠色GDP指標體系
江蘇省作為全國“綠色GDP”核算的試點之一,首次也是全國首家向社會公開通報了全省生態公益林的建設與監測效益。但是,江蘇試點的并不代表全面計算完整意義上的綠色GDP,最多只能稱之為“淺綠色”GDP。而且在已有的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如現有核算只是對當年流量的核算,對歷史造成的污染治理成本如何估價,懸而未決;污染損失的口徑范圍也沒有明確等。因此,要不斷著力于提高全民,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對綠色GDP的認識觀念,提高綠色核算技術,構建科學完整的環境資源統計指標體系,并制定出與綠色GDP核算相關的法律制度,以摸索并完善綠色GDP核算體系。
參考文獻:
1.周彬,吳翔等.浙江省3E現狀分析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06(3)
2.魏一鳴,范英等.中國能源報告(2006):戰略與政策研究[M].科學出版社,2006
3.范秀英.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增長代價[J].工業技術經濟,2003(5)
- 上一篇:西方智力資本計量理論研究論文
- 下一篇:蒸汽流量計量準確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