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告體系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31 11:42:00
導語:財務報告體系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財務報告存在著目標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過于強調信息的可靠性等問題。在滿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財務報告體系表內優生的原則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應以完善體系、豐富披露內容、變革報告模式為目標。
關鍵詞:財務;報告體系;財務報表
一、現行財務報告體系的局限性
在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中,我國財務報告改革雖然也取得了進展,但仍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趨明顯,主要表現為:
1.報告目標過分強調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調控服務。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男畔⑹腔諶ㄔ鴟⑸啤⒁岳煩殺疚饕屏渴糶緣牟莆裥畔ⅲ糜諭瓿殺ǜ嬗虢獬芡性鶉蔚哪勘輳夜鍍笠禱峒譜莢頡返?1條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財務報告成為國家實行財政稅收與物價政策等的主要手段與重要依據之一,這種報告模式產生于計劃經濟,財務報告的主要職能是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服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已經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的格局,財務報告目標應轉向滿足與企業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相關集團,如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具體表現在:1)現行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并且統一運用貨幣計量,對使用者未來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如預測信息、人力資源價值、主要管理人員的素質等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是財務報告之外;2)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財務報告中長期被忽視,而由此導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響企業日后長遠的經營業績,甚至導致企業破產;3)由于報告用戶的信息需求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團已不滿足通用的財務報告了,隨著新的會計環境下財務分析職業的興起,市場和財務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喚財務報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別報告。
3過于強調信息的可靠性。現行財務報告模式是立足于企業已發生的確定性交易和事項,基本上是一張歷史會計數據匯總表、一種向后看的會計報表,它對使用者決策所需信息的相關性較低[1].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大多來自歷史資料,以歷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財務信息,雖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但無法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盡管《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提取八項減值準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歷史成本與現行市價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個財務報告體系中,歷史信息仍占絕大的比重,使得許多能反映企業未來前景、對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現金流量預測性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
4滯后性十分嚴重。依據傳統會計慣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會計信息,這一方面是基于人們對年度財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會計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慮,這種基于會計分期假設定期編制的財務報表具有滯后性,嚴重影響了信息的及時性。盡管過去和現在的財務信息與將來的財務信息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來,投資者、債權人和財務分析人員對預測性財務報告的需求日益增強。提高財務信息的反饋價值要求信息及時報告,這是因為使用者的決策是不間斷地進行的,他們希望隨時得到決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國財務報告體系改革的原則
為了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在對財務報告體系進行改革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財務會計改革為先導原則。財務報告只是財務會計系統中最終的信息輸出,它與系統內信息的來源、記錄、加工、傳送的方法和規則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任何對財務報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慮財務會計系統的改革。比如,為了能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就必須對一些現有財務報表中未列入的項目進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創商譽、養老金等,只有在財務會計解決了其確認和計量方式以后,才能納入財務報告的范疇。
2表內優先原則。財務報告是由財務報表逐漸演變而來的,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內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的財務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財務報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財務報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數據進行反映的優點[2].財務報告的改革應優先改革財務報表,雖然《企業會計制度》中新增了三種輔助報表,但是與國際慣例來比較,我國的財務報表仍然不符合多層面模式,我們較多考慮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對其有用性和相關性考慮得較少。
3滿足需求原則。財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要,以便維持和發展這些利益集團對企業的貢獻和支持。為此,應該采用規范法和實證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使用者的具體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規范法來推斷出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動機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后利用實證法來檢驗規范法結論的現實性,兩者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從而建立切實可行的財務報告框架體系。
4有效披露原則。有效披露原則要求財務報告中的信息對于使用者的需求來說都是有效的。對于披露信息的企業來說,超量信息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只會增加成本而不會由此獲利;使用者也沒有能力去運用過量的信息。在財務信息強制披露中,政府應考慮有效披露原則;當企業自愿主動披露財務信息時,也需要根據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況,確定哪些屬于過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而不再予以披露。
5成本效益原則。財務報告的成本是指企業在提高或擴大報告信息披露的質量或數量中,付出的勞動代價和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因素,主要包括:
處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訴訟成本、競爭劣勢等。其效益是指企業在改進報告信息披露后所獲得的收益,包括資本成本的降低、進入更具有流動性的市場、提高的企業聲譽等。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對外披露信息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人們在確定財務報告內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等問題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三、我國財務報告體系的改革方向
對現行財務報告體系加以改進時,一定要解決好繼承與發展的問題,要改革與會計環境不相適宜的部分,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總的來說,對報告體系的改革應是一種揚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財務報告目標理論研究,為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提供堅實的基礎。從本質上看,“經管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目標之間并不存在根本的沖突,而是互相聯系、互相補充的。我國財務報告目標應是兩者的有機結合,既向報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財務會計信息;又能用來作為評價企業管理者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尺度。財務報告作為企業正式對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應為企業實現其目標服務,具體地說,財務報告應在不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與企業相關的利益集團的信息需求,國家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經常性的抽樣調查等間接方式獲得。進一步淡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報告內容的界限,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為財務會計的成份將增加,促使財務報告目標得以充分實現。
2進一步完善以三大財務報表為核心的報告體系。現行財務報告體系是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為核心的單層報告模式,該模式是以財務報告為內容、資產報告為中心、財務報表為主要表現形式對企業的資產使用、已得收益、資金營運等財務信息進行確認、表述和披露。未來的財務報告應該著眼于用戶,為他們提供在市場經濟中與企業的發展、競爭能力、風險等一系列相關的財務信息。建議將這三張報表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個部分,對于核心會計信息,應該更加注意其計量的可靠性;對于非核心會計信息。則可以相對地采取可靠性不如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應該注意在財務報表中披露能夠表明財務彈性、投資報酬和變現能力的相對值會計信息。
3豐富和規范財務報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內容。隨著經濟環境的復雜化以及人們對相關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報表附注和其他財務報告)在整個財務報告系統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對使用者正確理解報表數據和判斷報表質量有重要意義。在會計發達國家,表外信息的長度已大大超過財務報表本身的長度,表外信息構成財務報告體系十分重要的內容。以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改進企業報告———著眼于用戶》(又稱Jenkins報告)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達16個,其篇幅約占20頁,而報表本身則只有4頁,從中可以意識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為使用者正確理解報表數據和判斷報表信息質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表外信息的內涵卻很少有人進行專門的研究,基層單位及財會人員也不熟悉它的意義和披露方法。我國已經加入WTO,要求會計改革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重視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關的法規制度,有計劃地規范不同企業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報表附注中非財務信息和其他財務報告的披露力度,以滿足報表使用者對決策有用信息的需求。通過旁注、腳注、附表等形式對基本報表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說明、補充或解釋,以便幫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報表信息;鼓勵企業編制財務情況說明書、預測報告、分部報告、全面收益報告、人力資源報告、管理當局的討論與分析、差別報告、物價變動影響報告等,為信息用戶的決策提供較強相關性的信息[3].
4變革財務報告的報告模式。隨著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面對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迫使我國財務報告體系發生革命性變革。在計算機隨機寄存功能的支持下,財務信息的日常揭示成為可能,不同期間的財務報表可以隨機產生,通過事項法和建立實時報告系統,徹底解決財務信息滯后的問題,及時向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多方位財務信息。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紙質財務報告的印刷與傳遞方式將被在網上信息取代,使用者通過Internet訪問企業的數據庫,借助計算機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及時地獲取并處理有關的信息。在信息的表達方式上,也將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使信息的表達更形象、更直觀,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企業ERP系統的建立、完善及其與Internet的成功與合理的對接,是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財務報告改革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葛家澍,陳少華。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吳聯生。上市公司會計報告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姚正海。關于財務報表表外信息的披露[J].財務與會計2002(4)。
- 上一篇: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論文
- 下一篇:國有資產轉讓難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