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5 03:05:00
導語:高新技術產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科技園是指以研究型大學或大學群為依托,把大學的綜合智力優勢與其他社會資源優勢相結合,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服務的機構。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建立了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主要目的是開發和利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智力資源,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學科技園則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器,是知識經濟社會的新細胞。建設好國家大學科技園,必將促進大學與地區知識經濟的協同發展。
1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的興起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建立大學科技園,在此后的十多年中先后建立不同形式的大學科技園30多個。但由于受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條件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些大學科技園大多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總體上講,我國大學科技園建設經過了三次起落。第一次是在1986年前后,武漢東湖大學科技園最先開始創建。第二次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后,許多高校借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東風,創辦了高校科技產業和大學科技園。這一次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東大阿爾派、清華紫光、北大方正。第三次大學科技園的高潮是在1999年全國技術創新大會的推動下,全國科技工作的重點轉向以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主之時。199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要發展大學科技園。這一舉措得到各大學的積極響應和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1999年9月,科技部、教育部共同《關于組織開展大學科技園區建設試點的通知》,決定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進行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并成立全國大學科技園工作指導委員會。同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又共同《關于做好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清華大學科技園等15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單位。截止到2001年5月,我國大學科技園已有50多個。科技部、教育部根據專家評估意見,授予清華大學科技園等22個大學科技園“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首批認定的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及其重點發展領域,見表1。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大學科技園建設已不再是個別高校的行為,而是基于社會和國家發展需要,由科技部和教育部聯手,從國家層面上進行推動,省市地方政府積極支持參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行為。
表1首批認定的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及其重點發展領域
序號名稱依托高校重點發展領域
1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清華大學電子信息等
2北京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京大學電子信息、生物工程、
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
新能源、環境工程等
3天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天津大學光電信息、生物工程、
微納米技術、現代化工
4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北大學計算機軟件、機電控一體
化、新材料、先進制造等
5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大學哈爾濱工業信息軟件、機電一體化、
科技園大學生物工程、新材料、環保、
國防科技、中俄技術等
6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上海交通大學信息產業、生物工程、新
技園材料等
7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復旦大學信息、微電子、生物、新
材料、環保
8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南大學通信、電子、計算機網絡
與軟件、生物、新材料、
環保等
9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浙江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生命科
學與現代農業、新材料與
納米技術
10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大學信息、光電子、電力電氣、
生物技術與新藥、新材料、
新能源與環保技術
11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信息、機電磁光一體
科技園化、生物技術工程、新材
料、環保
12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四川大學信息電子、生物醫藥等
13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
科技園
14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重慶大學計算機和通信工程、光機
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
材料、環保
15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信息、生物醫藥技術、新
科技園材料、以信息技術為核心
的高新技術
16西北工業大學國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信息技術、機
科技園電一體化、新材料、節能
環保等
17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西北農林科技高科技農業
大學科技園大學
18南京-鼓樓高校國家大學南京大學、河海電子信息;計算機軟件;
科技園大學、中國藥科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
大學等保健品、醫療器械;精細
化工和新材料;臨床醫學
與保健、科技信息咨詢、
評估服務
19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中國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
合肥工業大學、生物醫學、新材料、新能
安徽大學等源、環保等
20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
科技園武漢大學、華中化、生物技術及新藥、高
農業大學等科技農業、新材料、環保
21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中南大學、湖南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
大學、國防科技電一體化、新材料等
大學等
22云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云南大學、昆明電子信息、生物及醫藥、
理工大學、云南新材料、環保等
農業大等2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現狀
從總體上看,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首批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多已經完成初步的規劃,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和創業環境的建設。在發展較快的科技園中,不僅已有一大批企業入園孵化,而且已育成一批企業,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2.1功能定位
國家大學科技園基本功能是轉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它的首要功能是孵化企業,培育企業家。因此,我國大學科技園一般的功能定位是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基地。如:“依托清華、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走向世界,是清華大學科技園定位的基礎。”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要成為“創業企業孵化基地”、“創新人才培育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提出,要形成“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輻射基地。”等五大基地。
2.2發展模式與管理運行機制
國家大學科技園從管理機制來看,有一校一園和多校一園兩種模式。22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中,南京-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云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等5個屬一園多校模式,其余17個均屬一園一校模式。
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成為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普遍作法。如:
北京市成立了北京清華科技園建設指導委員會,清華大學成立了科技園規劃建設委員會,宏觀指導科技園的發展,協調科技園與有關部門的聯系。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作為清華大學全資企業法人,代表清華大學進行科技園規劃、建設、開發、經營與管理。由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控股的系列平臺公司,全方位開展園區軟、硬環境建設。
東湖大學科技園采取三級管理模式,即東湖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東湖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大學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東湖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由湖北省、武漢市和高校共同組成,主要是對科技園的發展方向、政策、管理體制等方面重大問題進行決策與協調。東湖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負責制訂科技園的發展規劃、總體布局、政策法規以及進行各項事務協調工作。各大學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各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企業孵化、創新人才培育等工作。園區成立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等6個業主公司,采取以市場為導向、產權為紐帶、政府支持、業主開發、企業化運作的方式。
3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思考
大學科技園在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得到較好的發展。斯坦福大學科技園的成就讓世人驚嘆。主席指出:“本世紀在科技產業化方面最重要的創舉是興辦科技工業園區。”而今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已初見成效。據統計,目前22所國家大學科技園共依托高校67所,共投入資金170.65億元,其中吸引社會資金約130億元,地方和高校約40億元,教育部、科技部兩部引導資金僅1500萬元;科技園已建及在建孵化器面積達256.55萬m[2],現已入駐企業2778家,459家即將育成出園;入園企業的從業人員68407人,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4813個,其中國家重點新產品2191個,申請各項專利9184項(已授專利3482項);2000年園內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億元。部分國家大學科技園經濟效益情況,見表2。
表2部分國家大學科技園(2000年)
經濟效益情況單位:億元
名稱銷售收入利潤
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656.45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13.21.9
復旦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361.2
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20.4
云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30.61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101以上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約3約0.3
四川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約1約0.2[*]
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10約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20.4[*]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300.5[**]
表中情況表明,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有了良好的開端。然而,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至多也只能算是在硬件建設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上剛剛有了一個開頭。在今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國家大學科技園能否發揮出較大作用,從大學層面看,必須解決好以下兩個突出問題。
3.1我國大學服務社會的行為自覺性普遍較低
20世紀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學創辦科技園,此后衍生出舉世聞名的高科技產業中心——“硅谷”。硅谷、波士頓的128號公路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三角地帶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它們各自都有至少有一所研究性大學。值得注意的是,分別在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的加利福利亞大學(伯克利)和哈佛大學,卻并未對波士頓128號公路和硅谷的崛起發生很大作用。“明顯類似的結構在不同的工業體系中可以發展不同的作用。例如,人們廣泛認為大學是地區經濟的信息和知識來源。但是斯坦福大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年月里曾積極促進當地技術企業的創建——比麻省理工學院更加深入地結合到地區經濟環境中去。”因此,與研究性大學為鄰,顯然是硅谷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硅谷絕不僅僅是一所大學、一個科技園區和很多的資金加總而成。
由來已久的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的理念和自覺行為,是斯坦福大學科技園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大學特殊的成長經歷——大學(尤其作為地區高新技術知識源頭的重點大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而不是在與地區經濟社會直接互動之中發展起來的,在一定意義上講,它的成長與地區往往沒有直接關系,使大學普遍地存在著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的理念薄弱、行為自覺性不足的問題。
國家大學科技園只是一座大學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與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行互動的橋梁。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否能充分發揮出橋梁作用,取決于互動主體的兩個轉化。一方面,大學應該更為深入地了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更快地把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由理念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另一方面,各地區必須真正樹立依靠科技和人才發展經濟觀念,并實現其由觀念到行為的轉化。
由于大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前瞻性、超越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主導作用,大學就應更為主動積極地把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由理論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為此,在我國現行高教發展體制中,必須建立大學社會服務、大學與地區經濟發展互動的激勵約束機制。
3.2創新人才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的不足。
在硅谷的成長道路中最關鍵的因素,在于硅谷的人,是硅谷人的精神與別處人不同。關于硅谷人的精神,千言萬語歸為一句話,是硅谷人的獨創精神。因此,對于大學科技園建設來說,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而其根源在于大批具有獨創精神的人。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大學科技園發展的靈魂。
勿庸違言,創新人才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的不足是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瓶頸。
具有大量創新精神的人才,才可能產生大量創新性科技成果。而人才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與教育有很大關系。
我國的傳統教育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傳統教育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學及儒家經典一直是唯一的教育內容。無論是培養“通儒”、“大儒”,還是“智者”、“賢人”,都是讓學生忠君尊孔,恪守封建綱常,以便步入官場。不能一概地說我國現代教育不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創新,應該說我國現代教育一直在提倡培養學生能力,但是,培養的方式也確實存在著一些誤區。如:學生的學習往往就是“學答”;學生實驗往往都是在檢驗已為前人證明的東西。
大學在培養創新人才中具有關鍵意義。中小學實施的基礎教育和由大學進行的高等教育,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掘并激發人的創新潛能、培養創新素質,主要應在中小學(甚至更早)進行。而培養專業化創新能力,則應是大學的主要使命。在大學的殿堂里,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專業化的成果得以實現,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外顯化(或物化)、專業化的飛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我國各級學校教育(不僅僅是大學教育)面臨的一個緊迫和長期的任務。現代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必須改革。
- 上一篇:虛擬企業經營發展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就業收入分配社會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