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論文
時間:2022-01-14 02:06:00
導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上市公司在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正確的處理好企業經理人員和股東之間利益分配、相互激勵的關系,解決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之間的問題是公司治理的本質。合理的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礎,對企業經營者來說股權的相對集中有利于大股東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控,但是在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在國有股權中的主體地位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導致國有股權無法形成人格化的主體,國有產權虛置。在企業中,大股東對企業經營者無論是機制上還是力度上的監控都存在著極大的問題,從而導致公司經營者的道德風險泛濫,出現肆意造假、侵吞上市公司資產等嚴重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惡性事件,致使“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十分突出。
在現今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對高層管理者的監督和制約可以通過外部市場對公司的控制權的爭奪和價值的評定來對經理人才進行選聘和評價等競爭機制來完成,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迫使經理人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勤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股東約束經理人的行為。然而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中國家股和法人股占總股本的比重過大,而且不能上市流通,公司控制權因為二級市場上流通股的買賣不足而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導致了在外部市場上的敵意收購的制約機制和經理人才競爭機制對企業經理人的約束軟化作用。
國有股獨大的股權結構現象,使得上市公司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上不能達到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國有企業中,部分資產改制上市后,形成了兩個法人的體系,一些控股股東為了拿到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權,從而滿足他們向市場圈錢的野心,讓集團來完全承擔上市公司的所有費用,甚至在向上市公司轉移利潤時利用股份公司職工的工資這種卑劣的手段。與此同時,有些上市公司效益比較好,他們則使用相反的操作,成為集團公司的取款機:為集團公司的貸款提供擔保、向集團公司轉移利潤。使上市公司的價值在不公允的關聯交易下發生了扭曲,并且誤導了投資者,以至于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失,
如湖北興化生產的尿素,一直由集團公司以高于市場零售價的價格全部收購。隨著母公司的“斷奶”,公司業績出現急劇下滑。從1996年、1997年每股收益1元以上到1999年上半年出現巨額虧損,每股收益降至-0.243元。股票價格隨之下落,中小投資者的損失慘重。對以中小散戶為投資主體的我國的證券市場來說,股市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廣大投資者的參與和投資。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是實現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政策。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的對策
目前,國際資本市場的資本受到美國經濟因素的影響供給比較充足。由于當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資本市場上具有很大的潛力,國際資本自然不會放棄進入我國資本主義市場的機會,在符合國務院《決定》中利用外資減持國有股的精神上,通過中外合作基金來減持國有股是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基金在受讓一定的固有股上可以通過協議進行轉讓,然后再選擇適當的時機,在二級市場上出售。為了把市場上的沖擊減少到昀小,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基金中國“蓄水池”在時間和數量上把受讓的國有股轉化為零。
使公司治理結構有效的運行關鍵的因素就是充分發揮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上市公司可以自身的條件出發,將管理人員的報酬和公司的經營效績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透明度的原則上設計各種特色的獎勵和分配政策,在征求大股東的同意之下執行。在上市公司中還可以使用獎勵股票的機制,比如給高級管理人員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在他們任職期間,由證交管理和鎖定,也可以附加服務年限,先給分配權,后給所有權。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首先要完善國有股權的產權的主體地位,使上司公司能夠整正采取主動權,行使所有者的權利。然后逐漸解決國有股和法人股之間的流通問題,加強兼并收購等條例的建設,從而完善資本主義市場。
三、結論
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經濟增長的首要問題,完善股權結構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這就需要上市公司從內部加強治理和監督,從而優化股權結構,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部會計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各項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的目標等制定和實施的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電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企業存在對收入,尤其對非生產性、非經營性收入不入帳,虛列成本費用開支,亂擠亂攤成本的現象。為完成上級電網電力企業下達的績效考核指標,企業根據主觀意愿對利潤進行調整,造成盈虧不實,使報表使用者無法真正摸清企業利潤和經營狀況。
安全是企業資本運作的前提和基礎,目前電力企業的資產安全狀況令人擔憂。一方面企業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隨著市場體制的變遷,積壓了大量的應收賬款等不良資產;另一方面存在資產流失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l)無效投資損失:企業為了盡快擺脫困難或意欲多元化經營,在沒有進行市場調查和獲可行性分析的情況下,隨意決策,隨意投資引進新項目、開發新產品,盲目擴大經營規模或開辟新市場,昀后血本無歸。(2)壞帳損失:企業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或銷售人員為提高自己的業績,在對客戶的信用未作任何調查情況下,盲目賒銷,昀后造成大量壞帳損失。(3)成本、費用控制失控:有些企業成本、費用開支的范圍和標準沒有明確規定,或有規定不執行,導致有些管理人員大手大腳、揮霍浪費,甚至私費公報、虛報等。
電力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昀主要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實施效果不佳。
- 上一篇:公路上市公司發展論文
- 下一篇:股東代表訴訟費用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