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經濟協調發展研討

時間:2022-05-18 09:34:00

導語:港口物流經濟協調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港口物流經濟協調發展研討

作為新經濟時代的產物,港口物流已經成為沿海地區第三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被喻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同時,港口物流作為加快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優化生產力布局和資源配置、改善產業結構和投資環境的重要引擎,對于提升國民經濟綜合素質和企業經濟效益、增強經濟競爭力、促進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中國沿海西南端、中國-東盟開放合作最前沿,是溝通東中西、面向東南亞的重要樞紐,發展港口物流經濟后發優勢突出。

1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發展現狀

1.1.1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到位情況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擁有良好的發展港口物流經濟的政策環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港總體規劃》及《廣西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戰略均將港口物流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這為投資者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投資給予政策上的保障。同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級政府對港口物流發展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也讓投資者對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港口物流充滿信心。

1.1.2航道、水運建設開發情況

廣西北部灣港(含欽州港區、北海港區、防城港區)現有5萬噸級以上航道11個(含在建)。西江航運干線廣西段全長570公里,西起南寧,聯通粵港澳,其中南寧段可通航千噸級船舶,廣西90%以上的內河運量在西江黃金水道完成,沿江產業不斷聚集,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最繁忙的水上交通要道之一。目前,廣西航道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的項目——西江航運干線南寧至貴港Ⅱ級航道于2011年底正式開工建設,屆時,聯通我國大西南和粵港澳的西江航運干線“水上大動脈”運能將大幅提升。水運貨源構成大體上以大宗散貨為主,集裝箱運輸比重逐年上升。

1.1.3港口碼頭建設情況

通過整合欽州、北海、防城等港口資源,組建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已建成的大小碼頭共有200多個,主要有廣西北部灣港、南寧港等。特別是沿海港口,海岸線長達1600余公里,共有生產性泊位231個、7萬~15萬噸級深水碼頭16個,2011年港口吞吐量接近2億噸。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船舶能夠直接通往中國西南、東南沿海和東盟國際市場,極大地提高了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競爭優勢。

1.1.4港口物流企業發展情況

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的迅速壯大和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不斷增加,眾多物流公司進駐并積極參與經營港口物流業,促進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發展。2011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物流總量達到3.8億噸,物流企業發展到200多家,其中港口物流企業67家。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在加大對欽州港區、北海港區、防城港區建設的同時,積極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信息化建設已初步形成現代化的碼頭布局和作業設施。此外,還有一批由企業投資、專門從事運輸的貨主碼頭和散雜貨碼頭也得到迅猛的發展。

1.1.5港通環境建設情況

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港口為樞紐,輻射周邊地區,水、陸、空對接的綜合運輸網絡已初具規模。對沿海鐵路進行了重點改造,努力打造“1小時”經濟圈;完善了蘭海高速公路南寧至欽州,欽州至北海、防城港段,新建六景至欽州港高速公路,同時,高標準新建南寧東站鐵路樞紐站,連接國內廣州、昆明、廣西沿海、貴陽、湖南及越南河內等六個方向的重要城市;加快南寧機場擴能改造,完善南寧、北海機場配套設施,加大航線拓展力度等。這些將會進一步縮短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與沿海發達地區和東盟對接的時空距離,完善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體系,進一步提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1.1.6港口周邊產業發展情況

2011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3.6%,增幅位居廣西第一;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據廣西投資促進局統計顯示,2011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占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的53%。欽州港區、北海港區、防城港區等主要港口周邊的產業基地達71個,入駐企業1600多家。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碼頭泊位噸級結構不合理,深水泊位和一些專業泊位吞吐能力不足;疏港道路擁堵,港口集疏能力落后于物流生成速度;腹地規劃建設不配套,無法應付大量的車流、物流;港口機械化程度偏低,裝卸設備能力不足,老舊設備比例大。

1.2.2港口綜合服務功能缺失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大多以傳統裝卸作業為主,港口信息服務、通關服務、供應鏈服務尚處于初級階段。

1.2.3物流企業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

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企業實力不強,尚未培植形成真正意義的第三方物流產業,難以提供綜合物流服務。

1.2.4港口物流業發展環境不夠優化

港口物流業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多行業的支持才能不斷發展壯大的產業,制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發展的因素還有待解決,比如港口金融結算、保險、貿易業務等。

2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的對策

2.1堅持以港興園、以園帶港,走港區園互動發展之路

港口建設的陸路交通要與現有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基地相銜接,以促進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基地的發展,使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基地的貨運支撐港口吞吐。在主要港口和鐵路站場附近規劃建設物流園。著力構筑以內河、鐵路、公路等多式聯運的大交通、大物流發展格局。瞄準北部灣“、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與東南亞特別是東盟國家的生產、生活資料和進出口貨物的貿易往來,積極發展倉儲、加工、包裝、配送等物流業務,規劃建設一批物流配套設施和專業市場,擴(增)建3~5個重點物流園區,打造一批工業產業基地。

2.2大力發展臨江近海經濟和港口物流經濟

世界各國的經濟全球化正在加快發展,為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我國沿海地區也加緊了與經濟全球化的對接,大力發展近海經濟。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來考慮,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臨江、近海經濟,就是與國家的近海經濟對接,與經濟全球化對接,是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要實現跨越發展,一要承接好珠三角的產業轉移;二要放眼東盟大市場,從經濟全球化的視野進行產業定位。珠三角產業轉移和東盟經濟對接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將面臨土地緊張、勞動力價格上漲、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屆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選擇將自然而然的面向臨江、近海經濟的方向選擇產業。因此,從產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應大力發展臨江、近海經濟和港口物流經濟。

2.3重視港口、西江水道及鐵路、公路的綜合運用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不僅只是注重港口物流建設,而應著眼于港口的建設和產業功能的互動。廣西北部灣港也不僅是面對經濟區的企業,還應把港口功能輻射到牽動腹地經濟,能夠承受產業結構等多方面的梯次轉移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目前的港口系統已具備初步模型,應著力打造亮點碼頭,同時把所有碼頭進行功能整合,建設網絡化的碼頭系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水路、公路、鐵路三種模式應同時具備,要形成多式聯運,使港口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積極培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龍頭企業。繼續做好謀劃和推進相關重大項目工作。充分發揮鐵路在中、遠距離大宗貨運方面的優勢,加強綜合交通要素的對接。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與社會各方支持,繼續加大對港口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快推進港園區的建設,促進園區工業經濟與港口物流經濟的互動發展。

2.4增強港口物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支撐整個港口物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加強岸線等建設外,還要加強與腹地其它城市的經濟聯系。一是處理好內部與外部競爭合作的問題。現在廣西北部灣港與一些港口建立了穿梭航班。港口物流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特別是欽北防三市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支撐,要處理好欽州港區、北海港區、防城港區等廣西北部灣港內部的關系,也要處理好廣西北部灣港與湛江港、廣州港、海口港以及東盟國家港口的關系。二是散貨的合作。目前廣西北部灣港已經形成了油品、糧食、金屬三大物流市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物流企業和物流市場也積極參與到這個交易中心來,共同將這個交易市場做大做強。

2.5著力提升港口物流業服務功能

在大力培育壯大本地物流企業的同時,積極引進具有國內外以至世界性經營網絡和強大供應鏈管理能力的物流龍頭企業。要加大支持服務力度,優化港口物流業發展環境,盡快制定物流企業地方標準,統籌物流企業協會,規范物流市場秩序和物流企業經營行為,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促進電子商務、社會化配送和第三方物流發展,加快融入西南地區物流網絡。

2.6建立運作高效的管理體制

發展港口物流經濟,特別是構建港園區聯動的發展格局,涉及面非常廣,既包括港口開發建設問題,又包括港口物流園和工業園開發建設問題,也包括港口的物流配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從解決港口的管理體制入手。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碼頭林立,如管理不善,將會產生一些重復建設或惡性競爭。為此,建議設立一個統攬經濟區港口(碼頭)發展的管理機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務管理委員會,負責經濟區港口(碼頭)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物流配送、保稅保險、投資融資、港口整合、組織領導等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