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下財務監管問題

時間:2022-08-17 05:32:03

導語:新經濟下財務監管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經濟下財務監管問題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觸底。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共同應對下,當前的世界經濟已經呈現出復蘇跡象。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經濟增長在2009年第三季度由負轉正,2010年10月份,企業庫存環比增長1.9%,企業銷售環比增長2.2%,顯示美國經濟繼續復蘇。如圖1所示,我國GDP增長率已經從2009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機爆發時的低谷逐步回升,另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經濟藍皮書:201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表示,2011年我國經濟仍將保持高位平穩較快增長態勢,GDP增長率預計可達10%。同時,歐盟經濟體、英國和日本也出現了類似的企穩狀態。這說明全球經濟開始出現復蘇性增長的時代已經來臨,即全球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對于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我國企業來說,國內外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企業的發展處于一個關鍵點,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在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中被市場淘汰。因此分析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財務管理環境以及可能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產生的影響,幫助企業提出新的財務管理思路十分必要且勢在必行。

一、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環境分析

(一)通貨膨脹趨勢明顯關于通貨膨脹,從技術上,專家們傾向于關注CPI、PPI指標。如圖2所示,我國的CPI和PPI指標自金融危機后,一直處于持續上升態勢。截至2010年10月份,CPI同比上漲4.4%,比9月份擴大了0.8個百分點;PPI同比上漲5%,比9月份擴大了0.7個百分點,升幅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本輪通貨膨脹由于受貨幣供應量激增、社會總需求增加拉動、要素成本提高推動、游資炒作推高物價、全球流動性泛濫等多種復雜誘因影響,導致從基礎農產品到終端食品,從大宗商品到工業產品,從資源類產品到服務性商品等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雖然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由于此次通貨膨脹的成因比較復雜,所以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將CPI控制在3%以內仍有不小難度。

(二)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一直呈上升趨勢。截至2010年9月,人民幣較匯改以來升值超過20%,較2010年年初升值0.5%。升值的壓力一方面來于美國的政治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國本身經濟狀況決定的。多年的進出口貿易順差,增加了外匯市場上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加之經濟與資本市場的發展對熱錢流入的吸引,都助推了人民幣的升值。雖然,2010年上半年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增速均有放緩,趨勢上當前升值的壓力基本已經有緩解跡象。但是,由于在未來數年內,我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局面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因此,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在未來幾年內仍會呈現走高的態勢。

(三)貨幣政策轉為穩健受我國銀行貸款和外匯占款增勢過猛及CPI持續走高影響,貨幣政策由寬松轉為穩健。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12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2010年以來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在一個月時間內第三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用以削弱銀行放貸能力,對沖過多流動性。此次上調后,存款類金融機構準備金率已達18.5%的歷史高位。不過,在國內信貸需求旺盛、境外資本流入壓力較大,同時公開市場回籠存在一定困難的情況下,央行未來可能還將繼續采取準備金率上調的手段來抑制過剩流動性。另一方面,針對目前負利率比較明顯的情況,央行加息的壓力仍然很大。但是,由于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相比,加息有可能導致實體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和國際間利差進一步擴大帶來國際熱錢的涌入,有一定弊端。因此,上調準備金率后,近期加息可能性會有所減小,但仍有微調的可能。不過微調后,利率水平與主要經濟體相比,仍在低位運行。

(四)財政政策延續積極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從2008年底開始將穩健的財政政策轉向積極。在4萬億投資計劃后,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2011年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眾收入,積極擴大商品消費,大力拓展服務消費為目標。

(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產業政策扶持重點歷史經驗表明,全球性經濟危機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創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推動引發了以電氣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以電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術突破為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當前,無論是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強烈需求,還是科學技術內部所積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著一場以新能源技術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為標志的第四次技術革命。世界主要國家都對新興產業有所界定和側重。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決定》指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新興產業將被重點培育。會議確定,將對七大產業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并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還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其中,加快推進其發展。此外,會議還確定了,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的政策導向。

二、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

(一)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機遇主要包括:

(1)人民幣升值為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有利機遇。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其生產技術、工藝和產品附加值一直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將給國內企業帶來并購國外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和一些制造性企業的機會。企業直接從并購中獲取高新技術和品牌產品的機會將增加。這將給本土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帶來有利的機遇。另一方面以低成本并購的方式進入海外市場,也可以起到占領市場份額和規避匯率風險的作用。

(2)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針對當前我國面臨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亟待升級、低水平建設容易反彈等問題,積極財政政策將側重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著力于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旨在通過挖掘國內需求潛力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這將為企業拓寬產品銷路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3)產業政策導向將催生以擴大市場份額為目的的新一輪資本運營。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是爆發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新的增長點放到發展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上,并輔以很多優惠措施。這種大環境下的產業政策導向,將為企業借勢發展壯大,發起新一輪的以打造品牌優勢、占領市場份額為目的的一系列資本運營活動提供有利機遇。

(二)新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1)通貨膨脹導致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受通貨膨脹影響,一方面,企業的原材料、運輸、市場推廣費用、工資支出、房租水電物管費用、壞賬損失等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伴隨通貨膨脹而來的需求不足、購買力下降,市場萎縮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使得企業盈利下降,利潤微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多數企業營業總成本增速遠超營業總收入增速,公司盈利能力明顯下降,而庫存和應收賬款明顯增加。而這種狀態可能還將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持續。因此,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成為企業后金融危機時代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2)人民幣匯率走高加之缺少品牌優勢導致外銷企業獲利能力降低。由于外銷型企業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缺少品牌優勢和核心技術。出口多以技術含量低、結構單一、差異性小的產品為主,行業內競爭激烈。一旦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出口企業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出口單位產品的外幣價格將有所提高,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降低,這將直接導致企業獲利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自我犧牲,損失利潤以維護客戶關系,伴隨著企業成本的上升,其獲利能力亦將受到更為嚴重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步伐突然加快的這段時間,浙江不少從事出口加工貿易的中小企業壓力陡增,不敢接長線訂單,生存狀態處于困境便是最好的驗證。企業若不想“坐以待斃”,必須“動以求變”。

(3)貨幣政策由寬松轉為穩健勢必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門檻較高,所以通過銀行進行間接融資仍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貨幣政策由寬松轉為穩健,雖然信貸規模不會發生大幅度縮減,但是任然不排除多次微幅加息的可能性,這必然會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三、新經濟環境下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順應產業政策進行轉型資本運營我國企業要在世界舞臺上立足或者維持最起碼的生存狀態,進行轉型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而且已經得到了企業的廣泛共識。但是轉型不是靠嘴上說說就可以的,其成功與否要依托于產業政策、技術研發、品牌打造、人才吸引、市場營銷等方方面面的自己的“話語權”。現在產業扶持政策已經浮出水面,剩下的就要靠企業自己去努力了。可以說誰先邁出第一步誰就可以搶占先機。筆者認為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資本運作,以順應產業政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1)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打造品牌資本。新經濟環境下競爭焦點是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的高質量、高品位、高信譽。我國企業總體上還處于加工制造這一低增值環節,以品牌為標志的研發、設計、營銷等高增值環節主要掌握在外方手里。這種靠生產大量低附加值商品的簡單數量擴張模式,非常不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條件的企業要舍得在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上加大投入,將更多的募集資金投向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以應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不完全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選擇通過企業間戰略聯盟或企業與科研機構間的戰略聯盟的資本運營方式,聯合進行研究開發工作。完全不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以聯合投資研發的方式,通過產業集群的運作手段分享研發利益,甚至可以暫時采取戰略收縮的手段,主攻某一項目,蓄勢待發。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獲得相應的技術和品牌。但是“核心技術”拿來的總不如自己創造的,更何況對方不會輕易將核心技術賣給你,如果真的賣給你了,恐怕不是被淘汰的就是被證明是失敗的。這就好比吉利并購沃爾沃的敗筆和豐田開發雷克薩斯的成功一樣。

(2)投資智力資本,積極引智創新。核心技術和品牌等無形資本的打造,離不開對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說人才的創新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因此,企業欲要成功轉型,一定要積極引智創新,加大對智力資本的投資力度。一方面,可以以在海外投資建立科研所的形式吸引國內外專門人才為企業服務;也可以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接收國外高端科研和管理人才;甚至可以“招投標”的方式,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企業一定要重視對已有人才的培養,要以派出學習或股權激勵等方式充分調動其與企業共風雨的積極性。

(二)根據企業財務狀況加強營運資金管理庫存、應收賬款、融資成本增加,流動資金不充裕是我國多數企業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伊始時期共同面對的難題。企業一方面要靠提供商業信譽擴大銷售規模,另一方面受大經濟環境的影響,營運資金又略顯不足。在這個時期,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加強對營運資金的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營運資金比較寬松的大企業,可以繼續放寬信用條件以擴大銷售,同時可以將閑置的流動資金通過購買國債等方式有效地利用起來,以進一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營運資金稍顯捉襟見肘的中小企業,則應在嚴格信用條件、適當縮減收賬期的同時,盡快處理積壓的庫存。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的外銷企業則應做好外幣匯率的套期保值,以防因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利潤造成的不利影響。至于需要從銀行融通資金的企業,則一定要做好事先規劃,以預防利率微調帶來的融資成本上升影響。

(三)強化成本控制提升利潤空間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有效的進行成本控制則是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必須攻克的難題。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建設成本文化,強化全成本管理觀念,建立成本考核激勵約束機制的方式,培養員工主動進行成本節約、推進成本創新的能動性;其次,企業可以在全員參與預算編制,責任細化到人的基礎上,健全成本預算核算體系,提高預算的精細性以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再次,企業可以通過實現辦公信息化的手段,節約管理成本;企業要樹立戰略成本觀念,從價值鏈中尋求成本競爭優勢。如麥考林就通過選擇與國內或越南等專門做外貿的代工廠合作、網絡直銷、實體直營店加自主收銀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成本競爭優勢,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并于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最后,企業可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低稅區,積極開展稅務籌劃工作,節約稅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