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濟管理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啟示

時間:2022-12-09 08:22:03

導語:傳統經濟管理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經濟管理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啟示

一、淺析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內涵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在經濟文化發展和社會結構優化當中發揮的現實意義不容忽視,并且它在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應該受到充分的重視,因此,我們對其內涵應該有足夠的理解,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1、以家國同構思想為基礎

由于農業在我國古代一直以來就是國家經濟發展命脈所在,也是其發展的基礎,加之封建制度的長期影響,所以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同時,父系社會在不斷發展以及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君主制,這是有著顯著家國同構思想的制度,并在接下來的兩千年里一直延續著,于是以親緣為核心的管理機構就在封建君主制度之下形成,其中宗教、教育、經濟等領域都包含在了這個機構之中,并且以不同宗族為順序進行排列,漸漸地就形成了中央集權的社會管理機構,該管理機構具有明顯的家族意志。

2、重農抑商的管理思想

我國最早的傳統經濟管理思想里的重農抑商思想可追溯到春秋戰國,在古代,我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重農抑商思想。雖然過去的法家與儒家各自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可是二者均有著重農抑商這一共同的思想,其主要原因在于那個時期農業完全成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該思想對我國古代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古代經濟的發展。

3、儒家和墨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古代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其注重三綱五常與三從四德的倫理教化思想方面的影響。我國古代社會存在很大的貧富差距,所以有許多思想家企圖用傳遞思想的方式改變這一現狀,其提倡的其中一個基本思想就是人人平等、“均平富”,但是現在看來,此類思想明顯違背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規律。

二、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啟示

1、對現代農業生產的啟發

農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由來已久,它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因此,農業生產始終在經濟管理思想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第一,要想穩定我國農業社會結構,就需要相應的思想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和指導,而這樣的經濟管理制度一直以來都在我國存在的,就算是現代社會也是如此;第二,我國的農業生產在同小農經濟緊密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中庸精神”,而它在管理方面首先體現在經濟管理行為上,也就是管理行為自始至終都不會出現過分偏離的現象,始終保持穩步前行,農業經濟發展一直以平衡的思想為主導,因此,這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以及進步。其次就是體現在經濟管理方法上,農業生產一直以來就對實踐、經驗非常重視,并將管理活動切實放在了農業管理中。為了采取更為科學、高效的措施對農業進行管理,我們必須從全局出發,從整體上來關注事態的發展與變化。

2、對貨幣金融管理的啟發

我們從供需及管理的角度來考慮,決定將貨幣與金融放在一起,貨幣金融管理與供求關系、管理之間既相互深入,又各自獨立。我國傳統貨幣金融管理當中備受人們關注的當然就是價格問題,在這里我們以官方價格為例進行說明,人們定價始終還是以“谷米是基礎”這樣傳統的觀念進行的,由此以來糧食價格成為了農業與商業誰更重要的爭論中長期依賴的依據。我國古代經濟管理思想中的貨幣管理具有極為豐富的內容。春秋時期,單旗所主張的廢輕而作重,將官作為中心,使得百姓貨幣出現了貶值,這樣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之后的秦朝秦始皇將貨幣統一,并把私鑄取消掉,而接下來的一段歷史時期里禁止與同意私鑄反復著出現,直到元朝紙幣成了主要的流通貨幣,明清時期銀鈔則成了通貨。而我們能在這些我國古代的貨幣管理思想里面歸納、總結出一套正確的理論體系。對于現代社會來說,經濟活動極為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借貸與利息,借貸的存在就是由貨幣所決定的,高利貸早在我國古代社會就興起了,而通常當時的官府就是利貸的主管機構,它也成了制約經濟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要解決此問題必須要由國家來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

3、對供求活動的啟發

在經濟活動中可以說供求是其最為主要的特征,依據經濟活動,供求活動管理應涉及到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四個層面的內容。社會分工在社會經濟發展當中極為重要,也就是說對于不同的行業我們應該有所平衡,不能長期偏重于某些行業而抑制其他的行業,否則會給經濟的整體運行帶來嚴重的影響,從而導致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通過過去的經濟政策,我們不難發現,在流通領域當中運用平均與均輸措施,能夠有效實現“民不失職,民齊勞逸,平萬物而便百姓。”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注意不能簡單地對生產與流通的管理得出結論,經濟放任與干涉應根據具體的條件來加以使用,通常情況下,在對富民有所考慮的時候就使用經濟放任,而對富國有所考慮的時候則使用經濟干涉。但值得一提的是,富民并不是一定要放任自由,富國也不是必須要政府干預,合理、科學地對二者加以運用才能讓生產與流通更為順暢。

4、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啟發

上世紀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經濟學家費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企業管理學,并著有《車間管理》、《科學管理原理》等,由此人類憑借行事的行為模式并依照科學的規范來管理企業的格局拉開來了序幕。在這之后還有很多學者也根據不同的管理理論,在不斷地進行發展以及創新,然而其基礎并沒有發生改變。縱觀企業管理的發展的歷程,它經歷了古典理論階段向行為科學階段的發展過程,再到如今的現代管理理論。而企業管理學的科學性非常強,它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經濟管理學思想,可以說傳統經濟管理思想是其發展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不斷的創新最終演變而成。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整個世界的經濟環境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我們企業經濟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管理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才能適應時代的新變化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5、對國家政治經濟管理的啟發

政府在治理國家的時候都必定要借助財力、軍力、人口等這些與人產生聯系的資源,而我們也正是從國家治理的意義基礎上來理解國家政治概念的。起源于我國古代西周“量入為出”財政原則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其強調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征稅,也就是說稅收是我們產后進行分配的一項較為重要的內容。對于收入來說更加需要進行開源,而對于支出來說則與之相反,需要進行節流,并由此提出了“節其流,開其源”這一財政原則。戶籍管理在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它成了賦稅最為主要的依據,其中以此作為基礎進行征稅自北魏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6、鄧小平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的啟發

鄧小平經濟管理思想就扎根于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中,其實質就是在對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精華內容進行概括、歸納、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形成的非常優秀的經濟管理思想。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的經濟管理實現了現代化與科學化,其中主要強調了客觀評價人類文明的一切理論成果,吸取其中的精華,剔除糟粕。鄧小平經濟管理思想現已成為了指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思想,經過一個長期的實踐,對此有了極其有力的證明。我國的經濟管理改革在鄧小平經濟管理思想的正確引導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在宏觀、微觀經濟管理中發揮出了非常大的作用,由此國家在企業的管理方面也逐步轉向了間接管理的方式,促使了以市場作為基礎,并輔助以各種經濟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新局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在當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也暴露出了很大問題,但我們應客觀地評價和看待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它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中也曾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所蘊含的諸多精華成分不容忽視,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充分的借鑒和應用,將其融入到現代經濟管理當中,以此來促進當代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李勇 單位:周口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