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思考

時間:2022-08-27 08:50:48

導語: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現代化建設經濟管理思考

摘要:農業是支撐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結構是社會生產力的前提,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有必要對我國農業的經濟管理進行改革,從而提高社會生產力,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在我國,總體上來說,農業經濟水平相對落后,那么如何改革優化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需要進行探討并給予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經濟管理;農業現代化建設;改革;對策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現狀

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我國的人口數量呈現上升狀態,但我國的耕地面積卻呈現下降狀態,這種不成比例的狀態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目前我國農業管理主要出現了三類問題,分別是農田過度開發和農田資源短缺以及農田污染嚴重。為了促進農業的經濟發展,我們必須了解目前的現狀并提出解決對策,實現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步。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是組成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具有指導建設和引導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對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才能解決我國農業經濟在管理上的問題,提高我國農業整體經濟管理水平,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

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主要為以下兩方面: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我國正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農業的經濟管理體制大相徑庭,農業的經濟管理體制是帶有很大的計劃經濟特征,這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不能很好的融合。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已是相當落后,且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速度,同時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的落后。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信息技術必不可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更加需要科學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而我國,信息化的程度遠遠低于美國等農業經濟發達的國家,這種信息的落后阻礙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所以改變我國農業的經濟管理觀念尤為重要,只有改革才能解決我國農業在經濟管理建設中的問題,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整體水平。

三、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對策

(一)建立健全的經濟管理體制。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建立健全的經濟管理體制是改革的第一步。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農業的經濟發展更離不開健全的經濟體制,因此,推進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管理模式才能使我國經濟得以發展,并且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與質量。(二)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是農業經濟有效發展的前提,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是經濟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通過對資金的加大投入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前期的資金投入是相當巨大的,這大量資金的來源可以從加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和加大社會的資金募集等方式來解決;二是通過轉變觀念和提高認識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建設,我國很多地區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認識薄弱、觀念落后,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從業者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認知,加強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三)加強農業產業化的建設。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經濟的發展嚴重脫節,農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發展,出現發展不平衡和不協調的現象。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效益發展、主導產業與產品的搭配為特點,作為農業現代化經濟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所以必須用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手段來加強對農業產業化的建設,從建設市場農業化和建設社會化農業兩方面入手。第一,建設市場農業化,以農業經濟管理為方向來加強市場化農業的建設,從而保證農業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相平衡;第二,建設社會化農業,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具有規模小和生產分離的特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農業必須順應市場需求轉型,形成集約型的社會化農業。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緩慢,為順應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必須予以加強和改革。在現代化農業的經濟管理中要認清現狀、發現問題,才能采取有效對策加強農業的經濟管理,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實現農業與市場經濟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玉蕾.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6(6).

[2]呂創業.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J].南方農機,2017(6).

[3]劉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7(5).

作者:高飛  段銘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武漢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