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統戰工作基層精準扶貧研究

時間:2022-02-21 10:55:03

導語:高校統戰工作基層精準扶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統戰工作基層精準扶貧研究

摘要:精準扶貧工作是新時代視域下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以高校統戰工作促進精準扶貧工作是我國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一項重大舉措。本文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調研,以高校統戰工作聯合義縣前陽鎮后泥村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創新模式,為高校統戰工作促進基層精準扶貧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校統戰工作基層精準扶貧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扶貧之路大體上經歷了五個階段,分別是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扶貧攻堅、集中連片區域扶貧和精準扶貧。“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提出的,到湖南湘西一帶考查時,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一般來說,精準扶貧對象主要是指貧困地區的農民和居民,沒有穩定家庭收入的需要幫扶的家庭或個人。2018年是我國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全力實施扶貧攻堅行動的關鍵一年,黨的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基層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并將基層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

一、高校統戰工作促進基層精準扶貧的意義

(一)國家層面。精準扶貧是解決目前我國貧困問題最有力的手段。“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1]關于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論述把脈準確,藥方對癥。也曾在“怎么扶”的具體問題上強調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其中之一就有“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此即賦予了“教育”重要使命;2013年教育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安部等多部門制訂的《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國辦發[2013]86號)明確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高校統戰工作促進基層精準扶貧是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推進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的必然要求。(二)地方層面。不論是直屬高校還是地方綜合性聯合辦學高校,都是要植根于地方、植根于基層、植根于群眾的,都要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有高校參與到基層精準扶貧中,就能夠把高校的人才、技術、科研手段等優勢最大限度地引進基層經濟發展中,全面提升基層的教育、文化、科技創造的水平。僅以本文所討論的后泥村為例,其貧困程度很深且貧困性質具有足夠的特殊性,沈陽建筑大學在后泥村的一系列扶貧舉措,能有效激發地方經濟的發展活力,拓寬貧困群眾的致富道路,為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三)學校層面。高校統戰工作促進基層精準扶貧的同時也對自身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幫助。高校的功能定位是培養人才、促進科學和服務社會,參與基層精準扶貧可以充分發揮高校的優勢,實現服務社會的職能,同時又有利于高校優化專業設置,加快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還可以提高高校在地方基層的影響力,真正實現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教學目的。

二、沈陽建筑大學在后泥村實施精準扶貧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后泥村坐落于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前楊鎮,距縣城4公里。村里部分區域屬煤礦塌陷區,全村在籍1097人,有勞動能力的約700人,常年在外務工約300人左右,殘疾54人。其中,至2018年7月,享受農村低保5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五保戶3人。全村有耕地3340畝,農作物主要種植玉米,基本沒有經濟作物。據調查得知,后泥村的人均純收入已連續多年未達到遼寧省制訂的最低收入標準,是需要重點幫扶的村鎮。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校統戰工作有種種優勢,比如:高端先進的科學技術及龐大優秀的師資隊伍等。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信息化決策咨詢工作、發展哪里、如何發展、效果預測、前景分析、科學評估、審慎決策都是科學精準扶貧道路上需要一一解決的問題。因此,要在基層精準扶貧中發揮高校統戰工作的各大優勢,使其深入到基層扶貧中去,才能做好后泥村的治貧脫貧工作。(一)收入單一,家庭負擔重。通過大量走訪調查后發現,大多數后泥村的貧困戶都存在勞動力匱乏的情況,而且某些家庭中的成員患有重大疾病或者身患殘疾。在這些調查樣本中發現,這些家庭的收入來源基本皆為農作物種植,因為家中有需要照顧的成員,導致其主要勞動力無法長期外出打工,而自主創業基本沒有人選擇。村民收入來源極為單一,這些家庭的開支中除了應對基本生活外,大部分都花費在了醫療和教育支出上,很少留有結余資金用于生產投資。因此,收入單一,家庭負擔重是后泥村村民致貧因素之一。(二)村民文化程度較低,觀念較為陳舊。根據后泥村調查對象的情況來看,超一半調查對象的知識水平都停留在小學階段,村民們對于扶貧的認知,多數理解的都是由政府或者扶貧單位直接發放補貼給村民,而對于政府和扶貧單位推廣的扶貧項目缺乏熱情,基本沒有創業創收的思想。另外,在調查中還發現,隸屬于后泥村的學校教師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優秀教師流失極為嚴重,后泥村及其隸屬鎮的教育水平都有待提高。只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更新傳統觀念,傳授新思維,才能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三)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務農老齡化。從被調查者的年齡構成來看,青壯年的分布幾乎為零,婦孺老人占大多數分布,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半數,后泥村村民年齡結構老齡化極其嚴重。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造成后泥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頻現,如果年輕勞動力持續外流不斷,那么村中的社會問題也將逐步突出。(四)因學、因病致貧。為了實現長遠脫貧,有些父母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國家雖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對于后泥村村民來說,其承擔的教育費用仍然較高。除了學費以外,家庭要負擔孩子的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等,花銷不斷貧困隨之而來。在村內走訪之后,筆者發現有幾戶家庭的青壯年因患疾病喪失了勞動力,在剝奪了原有收入的同時,高額、持續的醫療費,使這些家庭負債累累。喪失勞動能力且無經濟收入的鰥寡孤獨,其生活維持只能依靠親戚朋友或者政府幫扶。

三、高校統戰工作促進基層精準扶貧的主要舉措及策略

沈陽建筑大學在與錦州市義縣前楊鎮后泥村建立了定點幫扶關系后,快速集結專項幫扶小組,并積極響應省里要求,選派信息學院馮吉遠老師擔任村支書,并積極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幫助后泥村村民脫貧致富,幫扶小組堅持駐村考查,實地調研,積極推進扶貧治貧攻堅戰。(一)開展物質扶貧、文化扶貧并重。沈陽建筑大學幫扶小組骨干成員與后泥村村委干部進行了多次互訪,在深入了解后泥村情況的同時也加強了與村民的溝通交流,開放了雙方的思想,使扶貧工作更易開展。幫扶小組對貧困村民進行了慰問并給予了一定的物質幫助,捐贈了生活必需品和適量辦公用品。同時在教育助學方面,給貧困學生帶去了大量的課本和文具,并派遣在校大學生進行三下鄉活動給后泥村的孩子們帶去精神糧食,開展義務支教活動。(二)強化基礎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鄉村的基礎設施落后大大制約了后泥村的脫貧之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后泥村自我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扶貧小組與后泥村村委會經過多次協調商議,決定要突出抓道路、飲水、用電、公共交通出行等基礎性工作。首先對村民飲水工程進行論證調研工作,目的要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及飲水安全問題,對取水及蓄水的建設地點進行了考查論證,對水管鋪設線路的設計進行了反復估量,并預算了整體的建設費用。此外,還不斷為創新創業做好準備。師生結合所學專業為該村設計研發了村民統計系統軟件,提高了統計調查工作效率。(三)豐富產業扶貧,打造多元發展。產業扶貧是促進后泥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地區勞動力價值,推進后泥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產業扶貧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支點,通過開發并壯大后泥村的特色產業,大力扶植龍頭產業,通過全村產業化模式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脫貧的扶貧開發方式。由單一支援農業向開發文化、旅游、特產等多種產業齊頭并進的道路上前進。就后泥村的情況來說,首先,可以培育當地特色農產品,打造出地域性品牌特征,利用互聯網這一有效平臺,將本地特色農產品遠銷到國內各個省市甚至全世界,結合網絡信息技術優勢合力打造農業電商平臺,運用“互聯網+產業”的產品訂單運作模式解決市場銷售難題,實現農業產品的網絡銷售、廣泛銷售。其次,有待開發的還有文化產業領域,以鄉村特色民族文化為載體,開發文化創新類扶貧項目,面向當地特色農產品品牌進行設計創新,將農業產品中賦予民族文化特色的精髓。在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的同時,也可以實現文化創新產品產值的創收。最后,還可以開發旅游產業,后泥村山清水秀、風景迤邐的自然風光將成為開發旅游業的一大優勢,順勢可以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來重構當地經濟的產業鏈,繼而優化產業結構,使旅游業成為當地經濟飛越式發展的重要方式。(四)拓展人才扶貧,轉變培養模式。在當下的精準扶貧“攻堅戰”中,新型人才的不足是個不可忽略的問題,人才的缺乏是導致后泥村長期貧困的重要因素。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領導干部是關鍵,新型人才是核心。通過人才扶貧的方式,可以一改過去單一地向貧困地區輸送人才的做法,轉而改變為幫助貧困地區培養本土化科技和管理人才:首先,派出掛職干部來起帶頭作用,按教育部要求派出優秀青年干部赴后泥村掛職工作,夯實高校與基層聯動的組織基礎。其次,可以幫助后泥村當地組織培養干部隊伍,高校優秀青年干部是施行精準扶貧戰略的“火車頭”,做好建立當地新型人才干部隊伍建設的工作至關重要,通過各類學習成果匯報會來提高干部的政策落實能力、領導指揮能力和經濟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再次,要培育新型農民,通過教授農業生產新技術,深入田間地里進行親身實地技術指導,編印發放新型技術操作規程,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最后,還要采取村鎮教師及教育骨干隊伍培訓方針,大力幫助后泥村及其鄉鎮的師資隊伍建設,幫助提升后泥村教師及教育管理者的整體教學水平、行政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從而徹底提高后泥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鋒.關于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精準扶貧中作用的思考[J].經濟縱橫,2016(10).

[2]范笑天.統一戰線在全面脫貧攻堅階段中的作用理論研究[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

作者:楊大方 曹傳明 唐華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