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依據使項目經濟科學化論文
時間:2022-06-10 04:39:00
導語:哲學依據使項目經濟科學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項目經濟的孕育;項目經濟的概念;項目經濟的哲學依據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悠久的耕作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使農業成為江西的一大優勢一大品牌、知曉改革開放操作的領導干部相繼調入并主政江西、資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潤、“垃圾型”企業造成的是能源過度開發、環境被污染、好山好水好空氣遭破壞、項目是衡量工作水平的標志,是工作的結果、項目帶動戰略的提出,既是對經濟發展經驗的總結、項目與項目經濟有區別有聯系、項目,是一個使用非常廣泛的概念、在表現上,項目具有多樣性、質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和品格、多樣性、集合性、優質性特點,決定項目經濟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功能等,具體請詳見。
一、項目經濟的孕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西經濟發展經歷了四種形態——農業經濟、開放經濟、生態經濟、項目經濟。這是一個有著內在邏輯聯系的]進過程。
江西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悠久的耕作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使農業成為江西的一大優勢一大品牌。受計劃經濟、傳統經濟和比較優勢理論影響,新世紀之前,江西省委發展經濟的主戰略是大力發展農業,為國家提供更多樣更豐富更優質的農產品。以農業為主戰略發展農業經濟,確實提升了江西在中國農業格局中的地位,為改革開放之初的東部沿海先行地區解決了農產品的后顧之憂。但由于農業成本的不斷增加、農產品價格的長期偏低,使農業經濟并未給江西帶來多大的實惠。一車豬換不回廣東一車水(健力寶飲料),一車大米換不回廣東一車冰箱。殘酷的現實,迫使江西開始在危中求機,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恰在此時,一批來自改革開放前沿,知曉改革開放操作的領導干部相繼調入并主政江西。經過調研,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有較好基礎的江西之所以落后,關鍵在于思想保守,體制機制陳舊。于是,江西省委果斷地提出了對接長珠閩,承接大輻射,建好后花園,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經濟主戰略,簡稱大開放戰略。這樣,在2000年時,江西出現了第二種經濟形態——開放經濟。
的確,以大開放主戰略發展開放經濟,給江西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人們的思想觀念變了,體制機制變了,干部的工作作風變了,經濟發展的環境變了,國內外大量的資本、企業、產業涌入江西,一時間,江西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開放經濟使江西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實惠,江西人以自信的精神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資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潤。受知識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影響,上世紀后期開始,國外發達國家和國內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出現了一輪產業調整的浪潮。一些產業在本地壯大、興起,一些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由于認識的缺失和需求上的饑不擇食,使部分高污染、高能耗、技術設備落后的企業進入江西。“垃圾型”企業造成的是能源過度開發、環境被污染、好山好水好空氣遭破壞。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伴隨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國人的經濟發展理念也發生了悄然變化——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成為國人的共識,生活觀念也發生了悄然變化——追求生活的質量和品位,重視綠色環保消費。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委大度、前瞻、理性地提出了生態發展主戰略。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經濟發展中,重環保,重科教,重節約,重質效,重長期。這樣,約從2004年開始,江西出現了第三種經濟形態——生態經濟。生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投資增加、人流增加、消費增加等多重經濟效能。
從縱向看,三十年改革開放確實使江西經濟實力大增,江西人收入大增,江西人民群眾的生活大改善,江西經濟社會大進步。但是,從橫向看,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卻在擴大。發展水平差距繼續擴大——1978年東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是西部的1.86倍、中部的1.56倍,到2007年分別擴大到2.39倍和2.05倍。經濟總量差距拉大——1978年東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0.3、29.06和20.63,到2007年分別為59.27、23.36和17.3。區域收入差距較大——從各地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勞動報酬(2008年1-3季度)來看,2萬元以上主要是東部地區,其中北京38977、上海35639、天津26660、江蘇21850、浙江23294、廣東23188,而低于1.5萬元的主要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其中黑龍江14620、江西14993、河南14329、海南14850。[1]
面對差距擴大、處境被動的局面,作為擁有資源優勢、生態優勢、市場優勢的江西該怎么辦?2008年初,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在宜春市考察調研時,就加快江西省縣市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但是有一條,你要是沒有項目,就別到我這來匯報工作。你戰略制定得特別好,發展思路也特別清楚,經驗也不少,就是沒有項目,沒有發展,這不行。在一定程度上,項目是衡量工作水平的標志,是工作的結果,是抓經濟的積累,是有本事的體現。”[2]而后,蘇榮書記在許多場合(會議上或視察中)就發展項目經濟的必然性進行了深刻的闡述。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在具體的經濟工作中,就必須抓項目。項目是經濟工作的基礎,是搞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項目是財源,是發展的后勁所在;項目建設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就沒有后勁,富民興贛就是一句空話;有項目才有資金流,才有就業,才有財源,才能推進三次產業的發展,帶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項目建設不僅關系當前,更關乎長遠,要以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發展,做大總量;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隨著江西省委以項目為抓手,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的提出,從2008年開始,江西出現了第四種經濟形態——項目經濟。
項目帶動戰略的提出,既是對經濟發展經驗的總結,也是符合欠發達地區實情的客觀需要。在各地千方百計搶抓機遇發展自我的今天,欠發達地區希冀在最短時間趕超發達地區,就必須高起點、高質量、高速度、成規模地發展經濟。福建石獅的起步,源自于家家戶戶的原創小項目;蘇北貧窮市——宿遷的崛起,得益于大量的引進項目;江西省分宜縣雙林鎮之所以一年財政收入過億元,得益于“中國草”——苧麻項目;人口不多、資源不足、地理位置不優的江西省上高縣,近年發展迅猛,得益于一批本土和外地的項目。
二、項目經濟的概念
項目與項目經濟有區別有聯系。項目,是一個使用非常廣泛的概念。約翰·賓指出:“項目是在一定時間里,在預定范圍內需要達到預定質量水平的一項一次性任務。”[3]在建筑學上,“項目是指那些作為管理對象,按限定時間、預算和質量標準完成的一次性任務。”[3]在分類學上,“指事物分成的門類,如服務項目、體育項目、建設項目等。”[4]在哲學上,“項目就是主體必須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的整體性工作。”[5]項目經濟的核心是項目運作。項目運作是個系統,包括開發、包裝、引進、合作、培植、扶助、嫁接、保護、整合、推介等要素。
在表現上,項目具有多樣性。在經濟領域主要有企業、產品、工程、生產要素等。項目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樹立春天意識——行行興旺、業業繁榮、品品充裕、人人有為,只要不違規不違法,只要有市場,不管什么項目,都要爭要上,都要發展好。在狀態上,項目具有集合性。一個項目就是一個集合體——由生產要素(如資金、信息、技術、土地、勞動力等)和政策、法規、文化等要素構成。項目的集合性,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樹立整體意識,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優化要素,合作共贏。在品格上,項目具有優質性。項目本是建筑術語,原指建筑工程(橋、路、房等)。質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和品格,質量不合格的工程是廢品,其生產行為是浪費,是犯罪。項目的優質性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中樹立質效優先意識——企業贏利、政府增收、百姓滿意、社會和諧,懂經營,投真情,講細節,重標準。
三、項目經濟的哲學依據
多樣性、集合性、優質性特點,決定項目經濟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功能。同時,堅實的哲學依據使項目經濟更具有科學性。
一是主體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盡管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但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承擔者、完成者、進行者)。離開物質這一主體的運動都是烏有。項目經濟是社會運動發展的主體,誰抓住了項目經濟,誰就有主動權、主導權、制控權。二是主要矛盾決定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復雜事物中存在許多矛盾(關系、要素),其中起決定作用、居支配地位的矛盾(關系、要素)叫主要矛盾。社會現象紛繁復雜,社會發展千頭萬緒,其中項目經濟是其主要矛盾。三是經濟基礎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經濟是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的性質和方向,決定著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程度。項目、項目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載體。
[參考文獻]
[1]白津夫.區域協調戰略升級[EB/OL].中國新聞網,2009-03-16.
[2]傅云.蘇榮書記在宜春考察調研[N].宜春日報,2008-01-06.
[3]徐莉,賴一飛,程鴻群.項目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黃金華.項目選擇的六大原則[J].企業家天地,2008,(12).
- 上一篇:街道社區申請文明建設先進材料
- 下一篇:投資者證券組合選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