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資政治風險論文評估論文
時間:2022-07-10 03:37:00
導語:國際投資政治風險論文評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時間不長,面對國際市場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規避政治風險成為首要而緊迫的任務。分析了中國企業進行國際投資所面臨的政治風險,并通過政治風險評估來研究政治風險的處理策略。
關鍵詞政治風險風險評估處理策略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國際企業間的競爭越演越烈,雙邊、多邊和區域層次的國際協調進一步加強,全球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都在發生著新的深刻的變化。在這種進程中,跨國公司發揮了經濟全球化的原動力和加速器的關鍵作用。
跨國公司為追逐最大利潤,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生產資源的最佳配置,通過國際投資建立起龐大的一體化國際生產網絡,把一個國家的生產和眾多國家的生產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一體化的國際生產也帶動了貿易、資本、科技及其他領域的國際化。
跨國公司在跨越國界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必然受到三方面的約束:既要迎合母國的需要,又要兼顧東道國的利益,還要遵照國際慣例。跨國公司是在這樣的前提約束下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母國和東道國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跨國公司和主權國家是兩種不同的利益主體,由于追求目標的差異而導致兩者之間利益上的矛盾,乃至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也引發了跨國公司的政治風險。
跨國公司的政治風險是指投資者因東道國政局結構與演變因素和政府控制與管理因素的影響,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當一國政府、政黨、勞工團體或者激進團體的政策、行動,威脅到外國公司就會發生政治風險。跨國公司可能因當地國政府動蕩、社會不安,造成公司營運上的威脅,更為嚴重時可能被東道國征收或者因東道國局勢惡化而無法進行貨幣的匯兌等等。
政治風險主要分為國際政治環境、區域政治環境和國家政治環境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基本囊括了可能引發政治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這些可能引發政治風險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地發揮作用的,它們可以互相影響,甚至總是相互影響著發揮作用的,一國政治波動的產生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結果。比如國際壓力的加大可以導致國內政局不穩,二者的聯合作用可以使得政治風險迅速升高。
所以,在政治風險的處理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政治風險作出評估。
1政治風險評估
所謂評估就是針對政治變動可能性,對經濟機會進行預測和評估。政治風險可能對于投資造成重大損害,跨國企業因海外投資金額與分布點遍及各地,在運作上對政治風險考量格外注重,經常由專家小組進行風險分析,并找出避險方案以為因應。國際上也有許多研究機構與顧問公司,針對政治風險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出售。目前,國際上的研究機構提出的對政治風險的評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1預警系統評估法
該方法是根據積累的歷史資料,對其中易誘發政治風險激化的諸因素加以量化,測定風險程度。例如,用償債比率、負債比率、債務對出口比率等指標來測定資源國所面臨的外債危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該國經濟的穩定性。
1.2定級評估法
該方法是將資源國政治因素、基本經濟因素、對外金融因素、政治的安定性等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的風險因素的大小分別打分量化,然后,將各種風險因素得分匯總起來確定一國的風險等級,最后進行國家之間的風險比較。
對國際投資風險進行國別比較可參照國際上較有影響的國際投資風險指數。富蘭德指數(FL),該指數是由英國“商業環境風險情報所”每年定期提供;國家風險國際指南綜合指數(CPFER),該指數是由設在美國紐約的國際報告集團編制,每月發表一次;國家風險等級則是由日本“公司債研究所”、《歐洲貨幣》和《機構投資家》每年定期在“國家等級表”中公布對各國的國際投資風險程度分析的結果。
1.3分類評估法
根據倫敦的控制風險集團(CRG)的做法,政治風險按照規模有4種分類,即可忽略的風險、低風險、中等風險和高風險。
(1)可忽略的風險。適應于政局穩定的政府。
(2)低政治風險。往往孕育在那些政治制度完善、政府的任何變化通過憲法程序產生、缺乏政治持續性、政治分歧可能導致領導人的突然更迭的國家。
(3)中等政治風險。往往會發生在那些政府權威有保障、但政治機構仍然在演化的國家,或者存在軍事干預風險的國家。
(4)高政治風險國家。則是那些政治機構極不穩定、政府有可能被驅逐出境的國家。
即使用了上面這些方法,對政治風險的評估仍然不能做到十分精確。政治風險之所以為風險,就是源于它的不確定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政治風險發生的時間不確定。例如,通過使用上面這些評估方法可以預計會有什么樣類型的政治風險發生,卻不知道具體會在什么時間發生,或者會不會發生。所以,在對政治風險進行評估之后,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
2政治風險的處理策略
2.1防御性策略
(1)風險規避。風險規避是企業遇到政治風險時經常采用的一種風險防范措施。當遇到政治風險時,企業可以通過停止經營活動或者撤回投資來避免企業遭到人員和資產上的損失。
(2)第三方合作。選擇東道國以外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由于涉及來自多個不同國家的合作伙伴,東道國政府可能不愿因為干涉某個具體企業而去冒犯多國政府。
(3)建立靈活的生產系統。為了防范風險,便于海外分支機構能根據組織的演變而調整區域業務整合,也為了靈活迎合市場需求周期變化。為此,企業在海外各地工廠設計中,可合理配置和組合最低單位成本工廠,靈活的多產品工廠,季節性工廠以及囤儲工廠。通過對不同工廠確定不同的任務目標與生產安排,來進一步提高本公司維持穩定生產和抗風險的能力。
(4)控制市場銷售。企業要嚴格控制產品在非東道國市場的銷售。如果東道國征用投資,必然會因此失去廣闊的世界市場。事實已證明,這對于從事開采業的跨國公司尤為有效。
(5)購買保險。把被保險人的政治風險轉移給保險人,從而減小損失。隨著產品市場和單個國家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要求提供減少政治風險機制的需求日益增強,一些國際組織,單個國家政府以及私營保險公司現在都可以提供政治風險的承保業務。例如,“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就是具備在其成員國間達成協議和實現風險分散化的國際組織。
2.2一體化策略
(1)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將風險轉移到企業外部或將風險外部化,企業可以通過合營,許可貿易,分包,租賃等方法,讓更多的本土企業參與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來,不僅可以在發生政治風險時將風險轉移,而且有助于減小來自于經濟民族主義方面的風險。
(2)公關。公關即公共關系的簡稱。公關包含了政府公關,媒體公關和危機公關這三點。政府公關的目的是盡可能的獲得東道國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根據政府扮演角色的不同可能表現為簡化批準手續、獲得準入資格、贏得政府采購、影響法規制定等等;而媒體公關除了在營銷方面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外,在防范政治風險上也可以起不小的作用,它可以影響政治和左右民意,獲得民意的廣泛認同而減小政治風險。
(3)本地融資。在東道國內尋求股票和債務融資渠道。這樣做既可以使東道國的相關部門受益,又使東道國政府不情愿作出對公司不利的行為,因為東道國對外國公司的干預將會使東道國政府或其金融機構遭受經濟上的損失。
(4)員工本土化。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善用當地的員工并提升當地員工為管理人員可以更好的使公司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融入當地的社會生活。而當企業遭到政治風險時,很有可能造成當地的員工失去工作機會,這會迫使當地的勞工組織同政府交涉,讓當地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政策。
雖然中國政府目前倡導“走出去”戰略,但企業在具體實踐中,忽視了政治風險這樣一個重要問題。顯然,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在和平貿易環境中,政治風險仍然是當今中國企業跨國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聯想的并購和中海油的收購失敗已經證實了這一風險仍然存在。采取何種措施盡量減少政治風險對企業跨國經營活動的影響,仍然是想走出國門的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琦偉.公司金融[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
社,2003
2張建.國際投資政治風險評估方法分析[J].
科技創業月刊,2004(8)
3張貴洪,蔣曉燕.跨國公司面對的政治風險
[J].國際觀察,2002(3)
4劉鳴.跨國公司對國際關系和國家權利的影
響[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11)
- 上一篇:資本市場企業文化對策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國外地方課程透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