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生命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9 11:41:00

導語:工業經濟生命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經濟生命分析論文

【正文】

當前,一些地方的工業經濟效益每況愈下,著實令決策者心焦。為扭轉此況,各界見仁見智,各地大膽試驗,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但也有一些地方事倍功半,抓轉制不見成效,抓調整不見增盈,抓改造不見減虧。緣何出現這般“吃力不見效”的局面?筆者認為,關鍵是沒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進行區域工業定位,沒有真正按照“市場導向”的原則進行工業定向。故而,改制也好,調整也罷,總是收效甚微。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從上到下已經對此引起了重視,黨中央更是高屋建瓴,十五大指出:“各地區要從實際出發,發展各具特色的經濟,進一步引導形成跨地區的經濟區域和重點產業帶。”上饒地區工業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哪里的工業特色明顯,哪里的發展互補性就強,哪里的工業效益就比較好。因此,要使上饒地區的工業大步走向市場,就必須盡快走出一條特色明顯、互補性強的區域工業發展新路子。

一、牽住創造特色這一區域工業發展的“牛鼻子”

特色,是工業經濟的生命,是工業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當前的工業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最難的是創造特色。作為內陸地區一部分的上饒,如何創出區域工業發展特色,根據這些年的實踐,筆者感到至少可以從這樣幾方面進行大膽創造。

深度開發資源創特色。不少內陸地區資源很豐富。上饒地區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就有70多種,其中銅、金、銀、石灰石、鉛鋅等25種礦產資源儲量在全省、全國首屈一指。然而,對此進行一般的開發、簡單的加工、粗放的經營,未必能出效益和特色。資源產品的特色要從精深加工中挖掘。玉山縣開發硯石、上饒縣開發千古盒就是很有說服力的佐證。玉山硯石,過去只加工成普通硯臺,成品比原石增值5—10倍。近年,該縣引進德國生產線,將同樣的硯石加工成一種高檔臺球桌面,增值水平一躍達到80—120倍,產品不僅國內暢銷,還出口海外。一個普通千古盒,不過百把塊錢,而上饒縣石人鄉只是在用漆等工藝上加以改進,產品就身價倍增,賣價高的超過每個1萬元。從目前的情況看,上饒地區資源開發大多處于原料和粗加工產品狀態,后續效益流失嚴重。在這方面開動腦筋,既可以增效,又能使資源性產品增特色,增強市場競爭力。

利用價格優勢創特色。現在有一種傾向,就是以城市市場和先富階層為銷售對象,動輒上高檔產品,以提高賣價。事實上,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把市場取向定在工薪階層和廣大農村,以價廉物美質優取勝,才不失為區域工業產品在競爭中取勝的要訣。在高檔煙、極品煙充斥市場時,廣豐卷煙廠卻實行“甲等質量和包裝,丙等價格”,產品深受農村消費者和工薪階層歡迎,建廠不到5年,經濟效益翻了數番。我國尚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溫飽型家庭居多,這就決定了我們的價格水平不能定得太高,應注重以優質低價取悅消費者,尤其是像上饒地區這樣的內陸地區,更應通過特色產品的高質量、大批量、低價格來獲取通向市場的“門票”。

擴大名品影響創造特色。內陸地區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名特優稀產品,像上饒地區的上饒客車、萬年珍珠、婺源綠茶、鉛山竹木制工藝品等,在國內外名聞遐邇。這幾年,我們利用知名度高的品牌大做揚優成勢的文章,使上饒牌系列梭子等產品暢銷不衰,成為增利創稅的支柱。無形資產因為“無形”,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在這方面,內陸地區又比沿海地區覺悟得晚一些,行動得慢一些,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走名牌擴張的路子,上批量,擴規模,形成經濟特色。

二、用改革的辦法開發特色

特色在于開發。開發特色不能沿用常規手法和手段,必須采用改革的辦法。從上饒地區的實際看,要盡快發掘工業經濟的特色,達到與其他區域互補互促的目的,就必須走“興改革揚特色”之路。

一是實行資本擴張,培植股份特色。思路是,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和市場經濟要求,推行利益直接的集資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制,開辟新的融資渠道。這幾年,我們按照“誰投資、誰占有產權”的原則,在4600家小企業推行股份合作制,吸納股金7.1億元,促進了企業結構優化。股份合作制是促進社會財富積聚的有效形式,是現代企業的一種基本組織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資本運作效率,很適合于內陸地區中小企業融資擴張。但我們也不能指望“一股就靈”。躺在股份合作制上,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三改一加強”的多種具體措施應兼收并蓄,方能收到更大成效。上饒市電焊條廠原是個小打小鬧的二輕企業,近年通過股份合作制,連續進行了三期技改,企業規模翻了三番,年利稅超過300萬元,股份合作使企業實現了資本擴張和規模擴大。但他們感到單純的股份合作制仍強化不了產品的競爭力,故而,他們又以特優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天津大橋集團的“垂青”,使“小船”順利靠上了“大艦”,成為集團的一份子。股份合作制作為一種好的企業制度,為小企業和老企業改制創造了生機勃勃的組織形式。但這又不是唯一的企業組織形式,任何一種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改革形式,都可以進行試驗和實踐。

二是實行資產擴張,培植規模特色。思路是,以那些規模效益高、市場覆蓋面大、自主開發能力較強的企業為“龍頭”,通過資產重組,扶持一批大而強的企業集團,作為區域工業經濟的骨干和支撐。根據上饒地區企業現有規模和基礎,我們正在分三個層次進行資產擴張:一是抓住振達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有望上市的機遇,聯合一批相關、相近、相連、相似的企業,發展成銷售收入15億元以上的“國”字號集團;二是以年利稅超千萬元的廣豐卷煙廠、追日集團、富家塢集團等企業為“龍頭”,以兼并、聯合為手段,發展成充當財稅支柱的區域性企業集團;三是以那些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名特優產品為龍頭,通過產供銷有序結合的形式,發展一批小而精、小而專、小而優、小而特的小“巨人”企業。

三是實行產業擴張,培植產品特色。思路是,發揮農業大區農業資源豐富的特色,圍繞農業辦工業,立足原料辦工業,面向農民辦工業,開發一批工農業相關度高、互補性強、帶動范圍廣的地方產品。萬年縣依托珍珠養殖開發珍珠手飾、珍珠粉、珍珠飲料,婺源縣依托綠茶開發養胃保健茶,玉山縣依托甘蔗發展蔗糖加工和造紙工業、依托養鰻生產開發鰻魚加工等,都是工、農兩大產業有機銜接的范例。立足農業,主攻食品工業,大上綠色產業,更是培植特色的產品,形成區域工業特色的題中之義。

四是實行地域擴張,培植市場特色。思路是,將那些產品質量好、地方特色濃的工業產品,實行內地生產、沿海擴銷或內地初加工、沿海深加工以及借知名品牌、在區內生產等形式,把本地產品打出去。“全良液”酒在上海舉辦訂貨會,設立銷售窗口;上饒電焊條廠掛靠天津大橋集團,并借助“大橋”品牌揚優成勢,等等,都有效地擴大了本地產品覆蓋面。當然,實行地域擴張,要求本地產品獨具高質量和地方特色,否則,產品、產業別無互補性,只能是孤芳自賞。

五是實行企業性質擴張,培植所有制特色。一些內陸地區“單打一”抓工業,眼睛只盯住幾家國有企業,甚至是幾家預算內國有企業,這在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今天已不合時宜。抓工業、興特色,一定要實行企業性質擴張,全方位地發展工業,大視野地拓展工業,不論何種所有制、何種企業類型,只要產業有特色、產品有市場、企業有效益、發展有前途,就要作為地方經濟的重點,予以各方面的傾斜,促其朝著特色更濃、效益更好方向發展。1996年以來,我們按照這一思路抓工業,將重點企業調度對象從原來的預算內企業擴展到各種所有制工業企業,效益指標月統計從預算內工業延伸到整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領導掛鉤實行多種所有制重點企業并舉,技改投入實行各類企業統籌,現場辦公實行多種成份工業兼顧。這樣做的好處,是將有特色的多種所有制工業有序連接,組合成區域工業發展新特色。

三、在調控中培植特色

特色在于創造,在于開發,當然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調控。筆者體會,要發展地方工業特色,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有所為又有所不為。

首先,在科學規劃中提煉特色。發展地方工業決不能無的放矢,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規劃,這個規劃既要體現國家產業政策的基本精神,更要融合地方特色。這就要求決策者知上情、察區情、洞悉下情,找準三者結合點。規劃一旦形成,就要廣泛宣傳,大造聲勢,在區域內形成共識;就要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嚴格按規劃要求上特色項目,辦特色企業,開發特色產品,不能再搞各自為政和重復建設。對那些無視規劃,自行其是,亂上的項目、濫辦的企業,尤其是既不特色又無效益,既耗資源又致污染的工業企業,則應堅決關停并轉。

其次,在合理布局上突出特色。布局工業項目,既要考慮工業集中度,開辟工業開發區,又要考慮特色產品對外輻射的便利,把那些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項目,如名特優稀產品、綠色食品、有區域優勢的價廉物美產品等布局在緊靠交通要道、緊靠消費市場的工業區內。根據這一定位,我們以“一點兩面、三線掛珠”為思路,把全區分成兩大經濟區域,在三條交通主干線上展開工業布局,已有廣豐蘆林工業區、玉山城西工業區、上饒旭日工業區、橫峰虹橋工業區等布局在320國道沿線,這對于集中發展上饒工業特色大有裨益。

再次,在優良服務中強化特色。最重要的是,發揮政府聯系面廣、接收信息量大、傳遞信息手段先進等優勢,及時捕捉特色項目、新興產業、新潮產品的信息,及時傳遞、反饋給工業企業,使工業企業以真實的信息指導生產和營銷,以準確的市場導向謀劃企業的現在和未來。在信息接收過程中,既要注意縱向,又要兼顧橫向,防止區域間產品雷同、產業同構低質,使企業真正面向需求、面向市場、面向大眾,以謀求發展,在開發特色中增強活力。

第四,在主動協調中優化特色。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面積大、構成復雜的區域,發展工業如不注意有序協調,很可能導致雷同化、清一色。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工業項目布局、產品開發、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協調,用“一盤棋”思想規范建設行為,用優勢互補的辦法調劑工業余缺,用取長避短的策略指導新品開發,以避免區域內、區域之間的產業趨同,避免企業的“大而全”、“小而全”。

第五,在有力扶持中壯大特色。扶優扶強,不就單純扶利稅大戶、名牌產品,更重要的是扶持那些有地方特色、互補性強的產業、產品和企業。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特色,愛護特色企業,愛護特色產業,通過資金投入、科技注入、人才輸入等有效手段,滾動發展特色;通過領導力量、部門優勢、杠桿調節等有力傾斜,迅速壯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