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價值矛盾與二重性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0 11:08:00
導語:使用價值矛盾與二重性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由于歷史的限制,馬克思沒有自覺地分解使用價值概念。延伸《資本論》的內在邏輯,可以完善商品元素的分析結構。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引進了效用與需求的概念,進而導致了需求二重性的發現,導致了商品元素對稱結構的設置;對稱的規則又導致“資源二重性”代替了勞動二重性”?!顿Y本論》嚴格的邏輯演繹最終證明了勞動價值一元論的局限性??怂荚凇顿Y本論》中把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論發展到了頂峰。如果我們繼續深化馬克思的基本方法,卻可以得出一個有差異的結論:《資本論》的內在邏輯揭示了勞動價值論的歷史局限性。
問題是從使用價值概念開始的。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沒有自覺地對使用價值概念進行分解,所以,《資本論》的商品元素的邏輯結構是不對稱的。筆者在本文中要分析的,是馬克思在無意中觸及到的、學術界始終沒有注意到的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問題。
關于使用價值的二重性,馬克思在《資本論》的開篇無意中留下了重要的線索。馬克思對使用價值規定如下: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但他又說:使用價值只在使用和消費中才實現(《馬恩全集》第23卷第48頁)。使用價值既然是商品體本身,它已經是現實的了,為什么使用價值又要到使用和消費中才實現呢?’這是形式邏輯矛盾。我稱之為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人們研究《資本論》曾經細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如果有人說研究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是在“咬文嚼字”,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既然生物學家需要對生命細胞中的數以萬計的基因分別進行研究,經濟學家為什么不可以對使用價值這樣重要的概念進行剖析呢?所以,我們準備做的正是對經濟學的“基因”研究。剖析“釋義矛盾”恰恰是顯微科學的方法。
我們可以從經濟活動中抽象出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一種是具體使用價值,它表現為各種商品或物品對人的種種不同的具體有用的性質。.具體使用價值是以商品的存在為前提的。因而也可以說,具體使用價值以生產和供給為前提,是待實現的、可能的使用價值。具體使用價值的本質特征是有用性,可以用有用性來代表。
另一種是抽象使用價值,它表現為各種商品或物品對人的抽象的同質的有用性質?!翱蓪⒏鞣N不同的使用價值能為一個人所帶來的生理、心理或社會的滿足,稱為‘抽象使用價值’。抽象使用價值構成各種使用價值的共同的質”(樊剛:《比較與綜合)P184)。在實際中,抽象使用價值是以消費過程為基礎的。在經濟學中,它等于需求者建立在已往消費經驗基礎上的效用評估。所以那些符合社會需求的使用價值就是經濟學中的現實的使用價值。抽象使用價值的本質特征是效用,可以用效用來代替。
這樣,我們從理論上把握住兩個有差異的使用價值的內容。經濟學上的使用價值概念應該兼有這兩個內容。這種方法是從社會經濟運動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出發的。這種方法孕育著概念自身的矛盾性。作為經濟現實,具體的使用價值不同于抽象的使用價值,可能的使用價值不同于現實的使用價值,供給不是需求,有用性不是效用。它們是聯系的,又是矛盾的。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對方的存在為條件,每一方的存在又以對方的消失為轉移。這正是社會經濟運動本身的辯證特性。因而,把握經濟運動的概念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辯證矛盾性。辯證邏輯允許這種概念自身的矛盾性存在,我們在現實中使用的使用價值概念也含混著這樣的兩種內涵。這是釋義矛盾產生和存在的客觀基礎(詳見拙文《使用價值的“釋義矛盾”與經濟學的微觀結構》,《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
所以,不僅勞動和商品有二重性,使用價值的概念也存在二重性。馬克思在無意中觸及到了這一矛盾,卻與之擦肩而過。我們的任務是運用馬克思的方法,完成對使用價值矛盾體的分解。在《資本論》中,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決定了商品二重性(使用價值與價值),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F在,使用價值已經分解為有用性與效用。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的邏輯推理就需要重新考慮了。
具體勞動可以生產有用品,有用品又是有用性存在的前提。因而具體勞動是有用性存在的必要條件。但具體勞動不是有用性存在的充分條件,因為有用性還依賴于消費者的評價。具體勞動也不能產生效用,因為效用是消費者的抽象滿足。因而,當使用價值被分解后,必須揚棄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的邏輯推理。我們只能說:具體勞動形成有用品;有用品與有用性不可分離;需求決定有用性與效用。使用價值的分解就這樣把需求與效用合理而自然地引入了《資本論》的邏輯結構。
至于勞動與需求的關系,它們顯然是互相對立統一的。另外,我們還要延伸馬克思的方法。既然《資本論》中有勞動二重性,我們也假設存在與之對稱的需求二重性(具體需求與抽象需求。參見拙文《勞動二重性與需求二重性》,《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4期)。然后將上述新的概念和假說構成對稱的邏輯圖形如下:
圖1的左側是《資本論》的邏輯結構(使用價值已揚棄)。勞動具有二重性,具體勞動產生有用品,抽象勞動形成價值。圖一的右側是新增加的。需求與勞動、需求二重性與勞動二重性均采取對稱設置e.有用性與有用品不可分離,必然相鄰于Y軸兩側。效用填補了唯一的空位。我們來研究圖1中的需求二重性。需求一方面表現為對各式各樣的有用品的具體需求。具體需求與有用品結合產生有用性。另一方面,任何需求又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的同質的性質——生理和心理的一般滿足。這種抽象需求形成效用。因此,需求二重性在圖1的邏輯結構中合理存在,它決定著使用價值的矛盾性(有用性與效用)。
現在,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圖1的對稱性。初看起來,圖1是全對稱的邏輯結構。仔細分析卻發現兩個主要問題。其一是勞動的概念非常含混。“勞動”究竟代表“勞動力”還是“勞動過程”?勞動力只是單一要素,而勞動過程則包括了其它要素的參與,勞動力只是諸要素之一。其二是即使“勞動”的概念定位在“勞動過程”上,“勞動”在相對的意義上說仍無法與“需求”取得對稱。因為勞動過程并沒有提供滿足人類需求的全部物品。至少,勞動過程以外的各種自然物(無論有無壟斷)也是需求索取的對象。因而“資源”(實為“可支配資源”)比“勞動”更有資格與“需求”相對稱。
為了取得邏輯上與需求的完全對稱,我們必須用“資源”來代替“勞動”。與之相應,勞動二重性也就轉化為“資源二重性”。這種邏輯上的進一步調整可由圖2表示。
圖2表示,資源也具有二重性。任何一種資源,一方面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具體資源來使用,生產某種有用品。另一方面,任何一種資源都可能用于其它經濟用途,都是社會資源總量的一個部分,從而又具有一般的抽象資源的性質,并由此形成資源價值(簡稱價值)。任何一種有用品,在它的有用性轉變為效用的同時,在它里面所消耗的具體資源就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抽象資源,它的資源價值就獲得相同程度的承認。
圖2的分析表明,勞動二重性仍然是有效的,但它僅僅是資源二重性的一個特殊形態。馬克思用勞動二重性這樣的特殊形態代替了資源二重性的一般形態,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價值理論中出現偏差。
從勞動出發,自然尋找到勞動二重性;從具體勞動出發,自然把有用性規定為使用價值而忽略效用和需求(具體勞動產生有用品,有用品與有用性不可分離);從抽象勞動出發,自然把價值全部歸屬于勞動。當我們用資源二重性代替了勞動二重性時,價值歸屬于抽象資源,而不僅僅歸屬于抽象勞動。勞動資源的特殊性是有效的,但其它資源也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也是有效的。只有抽象資源這樣的一般性質,才能代表全部價值的來源。
圖2還表明:從整體看,沒有資源的供給,需求無從滿足;而沒有需求的評估,資源也無從配置。所以,效用與價值也是互相決定的。也就是說,資源二重性與需求二重性共同決定了價值。從這種辯證的邏輯結構看,勞動價值論的出現雖有歷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卻是狹窄的、片面的理論。對這樣的一種理論至今仍然簡單地接受,其基本原因是辯證法的運用不徹底,沒有認識到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公務員之家
很明顯,使用價值的二重性在商品元素矛盾結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使用價值的分解,導致了效用與需求的引入;需求的引入導致了需求二重性的發現;需求二重性的發現導致了商品元素對稱的邏輯結構的設置;對稱結構的規則又迫使我們用“資源”代替“勞動”,用“資源二重性”代替“勞動二重性”。所以,嚴格的邏輯演繹最終證明:價值來源于全部資源,而不僅僅是來源于勞動資源;價值的分配與實現同時又受制于效用。于是,嚴格運用馬克思的方法,延伸《資本論》的內在邏輯,卻證實了勞動價值一元論的片面性。讀者可以認真驗證一下,筆者在分析過程中是不是在什么地方違背了馬克思的唯物辯證的基本方法?違背了《資本論》的內在邏輯?
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但由于許多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忽視了對使用價值的分析。同任何科學研究一樣,歷史限制是不可避免的,馬克思并不為過。相反,他為學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顿Y本論》的辯證方法和它所遺留下的“釋義矛盾”,為后人認識使用價值的二重性,重新復活《資本論》的內在邏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深思的是,從《資本論》一卷問世直到今天,西方學者從沒有認識到使用價值的二重性質。西方學者的確把握了有用性與效用,但卻丟掉了使用價值的概念。這如同物理學家把握了質子和中子,卻丟掉了原子核一樣的不同思議!難怪西方學者如此猛烈地攻擊勞動價值論,卻始終抓不住方法的要害,始終無法說明勞動價值論在邏輯結構方面的缺陷。另外,西方學者也始終無法科學地說明價值與效用之間的關系;無法建立更加完整的價值理論的體系;均衡價格幾乎取代了價值的概念。
看一看我國學術界難解難分的“勞動價值論”的討論,也同樣使人感慨萬千!不論我們提出了多少有見地的觀點,借鑒了多少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如果我們不能分解使用價值的矛盾體,就無法復活《資本論》內在邏輯的生命力,就不能令人信服地說明勞動價值論的局限性,就無法建立科學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也就無法徹底改變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嚴重滯后于經濟改革的現狀!
- 上一篇:股骨頭壞死病人中西醫診治護理論文
- 下一篇:留置雙J管引發的病癥護理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