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遼寧邊境地區與朝鮮的經貿合作

時間:2022-05-09 05:00:00

導語:小議遼寧邊境地區與朝鮮的經貿合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遼寧邊境地區與朝鮮的經貿合作

摘要:遼寧邊境地區朝鮮經貿合作不僅是遼寧省對外開放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關系到我國的國家利益。通過分析雙方經貿合作的基礎,著重研究雙方經貿合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今后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邊境貿易地緣優勢經貿合作

中國和朝鮮不僅山水相連,交往歷史源遠流長,而且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斷鞏固和發展中朝傳統友好合作關系是我國黨和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進入21世紀初,中國仍然是朝鮮的最大貿易國之一。作為我國沿海、沿江又沿邊的對外開放前沿和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遼寧省的邊境城市--丹東市是我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且與近鄰朝鮮在資源要素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在經濟技術結構上具有相對的超前性,因此沿邊開放潛力巨大。

本文以丹東市為例,探析遼寧邊境地區與朝鮮的經貿合作。

一、經貿合作的發展現狀

1、貿易額增長迅速。由表1可看出,中朝兩國的貿易額正在顯著增長,遼寧與朝鮮的貿易額的絕對額也在大幅上升,雖然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但百分比都超過了50%,顯然遼寧仍是對朝鮮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省份。遼寧省丹東市是我國最大的對朝貿易商品集散地和對朝貿易物流中心,據丹東海關統計,2005年丹東口岸對朝貿易總值8.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21.7%,其中進口1.9億美元,出口6.4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4.5億美元。

2、口岸建設日益完善。丹東市現已成為中朝邊境貿易倍受關注、最大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窗口之一,丹東口岸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公路、鐵路和水路通往朝鮮腹地,鴨綠江大橋的鐵路和公路將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相連。大部分過境的朝鮮采購團和個人都是經過丹東口岸進入中國境內而完成采購和貿易任務的,貨物流通量的80%依靠鐵路橋梁運輸,現在每臺車輛的載重量可以提高到20噸,物流量大幅上升。從2004年1月20日開始,丹東和平壤開通了公共汽車線路,方便了兩岸地區人們的交往。

3、投資領域的經貿合作得到了發展。近年來朝鮮方面積極促進經濟改革,仿照我國香港和澳門的做法,建立經濟特區,大力吸引外資企業。朝鮮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較適合的國家之一,在朝鮮經濟困難、外匯緊張的情況下,利用朝鮮資源豐富的優勢,發揮我國的某些技術水平的相對先進優勢,在朝鮮境內興辦合資合作企業,以投資帶動貿易是擴大兩國經貿合作的有效途徑。目前,中國企業以邊境地區為中介,對朝鮮進行以礦山開采和漁業合作等資源開發領域為主的投資,對制造業投資集中在農業機械、建筑材料、食品、服裝等方面,并且合作方式大部分采取補償貿易形式。據統計,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累計對朝投資44項,共計12722萬美元。

二、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市場的貿易秩序混亂。

(1)目前在丹東市參與對朝貿易的企業多達幾百家,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觀調控與管理和行業組織的妥善協調,以及在片面追求部門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狹隘思想的驅動下,企業間爭搶客戶、搶貨源、多頭對外、低價競銷、以次充好、高價進口等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市場的經營秩序混亂;

(2)對貿易形式尤其是對探親訪友、旅游等貿易形式缺乏必要的監管,致使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混入朝鮮市場,嚴重損害了中國商品在朝鮮的信譽,以致出現了抵制我方商品的現象;

(3)中朝邊境地區的走私犯罪現象十分猖獗,影響惡劣,嚴重危害了我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

2、信息不完全且不對稱,增加了交易成本。近幾年來,盡管朝鮮調整了經濟發展政策,但畢竟實行的是完全計劃經濟體制,對外貿采取高度集權管理,對外公布的經貿信息有限。同時,朝鮮政府對我方過境人員在朝鮮境內的商務活動范圍實行嚴格的限制與控制,致使我方企業對朝鮮的貿易需求狀況、公司資信狀況等基本信息獲取困難。

3、朝核問題阻礙了經貿合作的進程。全球化現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若在一個國家內部投資,外資企業就要首先考慮東道國的政治制度、政局穩定性、社會安定性、國際信譽度、政策連續性以及是否存在戰爭風險等方面的基本條件。目前朝鮮核問題已成為最大的障礙。丹東外貿總公司多年來與朝鮮客戶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由于核試驗,該公司現已放棄了投資朝鮮的計劃。

三、經貿合作的發展策略

1、提高認識,正確定位。近年來朝鮮半島的局勢動蕩不安,很大程度上是與朝鮮的經濟問題緊密聯系的,盡快使其走出經濟困境,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這也關系到我國的國家安全。因此首先從全局和長遠目標出發,中國應積極參與到朝鮮的經濟變革進程之中。其次,遼寧省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與升級應該與擴大沿邊開放和加強與朝鮮的經貿合作聯系起來,這樣也有利于省內各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丹東市是一個以邊境貿易和旅游為支柱產業的邊境城市,基礎設施完備,處在東北核心圈內,到省內如大連、沈陽等各大城市的鐵路、高速公路十分便利,可將丹東構建為中國商品進入朝鮮市場的營銷平臺,從而吸引國內企業到丹東投資與開展對朝的經貿合作。這樣既符合推動丹東經濟發展的地方經濟政策,又符合“富鄰安邦”的國家經濟政策。

2、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拓展經貿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目前,遼寧邊境地區與朝鮮的經貿合作層次較低,邊境小額貿易占有重要地位,而直接投資、轉口貿易等合作形式還比較少。因此建議:

(1)遼寧省內一些中小企業應充分發揮我省的地緣、信息交流、技術、經營管理、貨幣等資源優勢,利用朝鮮的較豐富的物質資源和較廉價的人力資源以及優惠的稅收政策,在朝鮮境內進行直接投資開辦合作或合營企業,大大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2)韓國對原產于朝鮮的商品在關稅上給予很大的優惠,中朝合資合作企業可利用其地緣優勢和優惠政策,將從中國境內進口的產品在朝鮮加工獲得朝鮮產地證以后再出口韓國,進行轉口貿易,避開韓國對我國的貿易壁壘。

(3)充分利用遼寧邊境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和具有跨國旅游的優勢,調整旅游產業結構,有效整合國內旅游與跨國旅游,使丹東成為赴朝旅游的中轉站,大力促進跨國第三產業的發展。

3、適當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加強經貿合作的監管。首先中央政府要適當約束地方政府行為,以便規避其短視行為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同時要積極發揮丹東市與新義州政府間的聯絡協調機構的作用,協商解決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通關手續、貿易糾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4、充分發揮丹東的區位優勢,促進邊境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丹東位于東北亞的中心地帶,是環黃海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重要交匯點,丹東鐵路距平壤220公里,距漢城420公里,是連接日本下關、韓國漢城、朝鮮平壤、中國北京和俄國莫斯科的歐亞鐵路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丹東的區位優勢與經濟社會基礎,有利于我們創建中朝邊境自由貿易區,可以擴展和深化遼寧省與朝鮮的全方位經濟技術合作,把雙方的邊境貿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口岸經濟得到更充分發展,能夠更好的配置雙方的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