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可持續發展

時間:2022-07-15 10:14:31

導語:礦業可持續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業可持續發展

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礦產資源豐富,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稱。礦業已經成為云南省五大支柱性產業之一,2009年全省各類礦山企業現價工業總產值為405.89億元。截止2009年全省礦山企業達8449個,小型及以下為8345個(占98.77%),礦山企業從業人員372707人,這些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主要以生產原料和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和精加工十分薄弱,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綜合回收利用率低,有些個體礦山資源綜合利用率還不足10%,綜合回收率也多在10%~30%[1],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同時,在采礦、選礦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粉塵、廢水、廢渣,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如何實現云南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1自然階梯可持續發展理論

1989年瑞典人Karl-HenrikRobèrt博士成立自然階梯組織(TheNaturalStep),該組織建立了一個被證實的、科學的模型,可以幫助組織和企業更好地理解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1.1漏斗比喻

漏斗壁表示供養我們的生態系統正在衰退,過度砍伐、占有耕地等人類行為導致森林和耕地生產能力的下降,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大量開采使我們面臨能源危機等,種種現象表明地球提供資源和服務的能力不斷下降,而對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需求在持續增長。為了維持消費水平,意味著將支付更高的成本,直到整個系統的坍塌。

1.24個系統條件

(1)減少并且消除不斷從地殼中攝取資源。這意味著不斷用較為豐富的資源來替代埋藏在地下的稀缺的資源。

(2)減少并且消除人類社會不斷向自然界排放物質。這意味著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化合物釋放到自然界中不能系統地超過自然界的處理能力。

(3)減少和消除通過物理手段對自然能力的退化。這意味著防止過度開發生態系統資源,警惕對自然界的各種變異。

(4)減少和消除不斷破壞滿足自我需求的能力。這意味著不僅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而且還包括人的精神需要。系統條件是關于一個可持續社會的概述。前三個條件提出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框架,第四個條件提出了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框架。

1.3避免漏斗壁、打開漏斗的戰略

(1)循序漸進的方法。關于系統條件提出相關上游問題。主要是通過逐步減少對稀有資源和化合物等的使用。

(2)柔性的平臺。從技術上連接短期和長期,確保每一步符合系統條件對將來來說都是柔性的平臺,這可以避免走進盲區。

(3)“低空水果”(Lowhangingfruit)從經濟上連接短期和長期,考慮柔性平臺同時考慮經濟回報。這個框架的應用指南是四步驟策略。被稱為“ABCD”分析法。①共享智力模型,該框架用于參與者在規劃過程中解釋和討論;②認清現狀,對于系統條件來說,在哪些方面、什么程度違反了系統條件;③考慮明天愿景,展望未來,形成遠景,并列出一個現在存在問題的清單,不考慮短期內在經濟上是否可行;④設計一個戰略規劃,設計一個改變規劃,實現短期和長期的連接。

2自然階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應用

2.1漏斗分析

截止2009年底,云南省有65種固體礦產保有資源儲量排全國前10位,在排名第1~3位的礦產中,磷、鉛、鋅、銅等礦產既有資源優勢,又有開發優勢。云南礦產資源特點主要表現在礦產豐富、種類多,且相對集中,新的資源富集區潛力大,老礦山資源枯竭與外圍資源豐盈并存,雖然資源儲量大,但難利用的礦產也較多。從整個礦業來看,礦業的整體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失衡,以生產原料和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附加值低。絕大多數企業缺乏規劃建設,以眼前利益為主,依靠擴大規模、增加投入的粗放式經營,對礦產資源進行了廣泛的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采易棄難、采富棄貧、優礦劣用、越層越界開采等嚴重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2009年嚴重污染破壞環境的礦山企業達45處。云南省礦業正走向漏斗底部,見圖1。一方面,由于多種原因,礦業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同時產生大量廢水,很大部分不能循環利用直接排放大自然造成當地水源污染;采礦又經常會引起植被破壞、地表坍塌、地面沉降、坑道變形、瓦斯爆炸等事故,同時可獲得的礦石資源正在減少,土地由于被破壞也在逐年減少,嚴重影響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居民的生產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云南省生態系統的衰退和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以及人力成本的持續增長和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等,礦業面臨生產成本的持續上升,中,資源成本(水、電、油等)和環境成本的增加表現明顯。為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進行中高端的開發,云南省對礦業高級人才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同時,礦業“三廢”的總量逐年增加,對云南省環境造成巨大威脅。

2.2礦業生命周期和系統條件的應用

2.2.1礦業的生命周期礦業的生命周期可分為3個階段:勘查、采礦和選礦。勘查是運用多種方法來尋找和評價礦產資源;采礦是開采地殼內和地表礦產資源,分為普通機械化開采和特殊采礦,大部分都屬于機械化開采。選礦主要是為了提高礦石品位,大致分為破碎、磨礦和選礦三部分。

2.2.2系統條件問題向導矩陣根據系統條件理論,將4個系統條件轉換為一系列的問題[2],分析礦業各階段存在的問題,見表1。具體的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建立問題導向擴展矩陣進行進一步細化。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年采礦200萬t,選礦200萬t,年產磷精礦(干基)121.92萬t。公司主要是采礦和選礦兩個階段。現以該企業為例,將問題導向矩陣應用于該企業基于礦業的生命周期進行分析,分析基于問題向導擴展矩陣見表2,企業分析的結果見表3。

2.3企業愿景

根據企業現在所處的行業位置,以中國農業和經濟的發展帶動對磷礦的需求等假設條件,該企業的愿景定位:在中國磷礦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4戰略規劃

根據企業的愿景,運用頭腦風暴法,為企業提供如下解決方案:①引進新的技術、設備和方法,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回收率;②提高工人待遇及福利,改善其工作環境;③引進優秀技術人才;④改革現有體制,提高管理水平;⑤實現企業信息化;⑥發展深加工;⑦引進新方法、新技術;⑧加強員工培訓;⑨降低設備維護和維修費用;⑩建立創新實驗室;瑏瑡尋求與大企業的合作;瑏瑢普及可持續知識;瑏瑣投資多元化;瑏瑤磷礦伴生有益元素的綜合利用等。針對每種方案進行可持續方向、柔性平臺、利益回報的分析,各種措施分析見表4。分析各種措施后,制定出短期、中期、長期計劃,見表5。

3結語

可持續發展是云南省礦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云南省礦業存在的一系列如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運用國際自然階梯組織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理論來實現云南省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為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新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