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探究

時間:2022-10-19 09:13:43

導語: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探究

1雙語教學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重要性

中外合作辦學,是一種國內和國外聯合辦學的新模式,它一方面可以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目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國內學習階段和國外學習階段。在國內學習階段通常安排國外合作高校的外教來講授部分專業課程。這種外教課程一般采取英文授課、英文考試的形式。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外教課教師來自外國合作方,英語水平高,專業基礎好,熟悉國外教學模式,但通常中文水平有限,對國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不太了解。合作方的外教在授課和考試過程中,與國內師生交流互動比較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不夠理想,考試成績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來說,如果在國內學習階段引入雙語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有助于外教課及后續的國外學習生活,另一方面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國外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可以有效提高國內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下文以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為例,從雙語教學的實施方式、教材選擇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合作辦學項目中的雙語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探討。

2雙語教學在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雙語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需要同時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根據雙語教學過程中母語(即漢語)和外語(通常為英語)的使用比例大小,可以將雙語教學分為三種方式:即維持式、過渡式和沉浸式。(1)維持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學的大部分過程使用中文來進行,對于課程涉及的一些專業術語則進行英語注解和說明。這種方式是雙語教學的最初級階段,即中文講授加英語注解,它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相對較低。(2)過渡式。過渡式是從維持式向沉浸式的過渡階段。在這種教學方式中,英文的使用比例相對較大。課程的教材、板書、作業等一般使用英語,課堂講解則根據需要交叉使用中英文。這種方式的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同時熟悉國內國外兩種教學方式,能夠熟練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3)沉浸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從授課、討論、作業到考試全部使用英語,只在講授個別重難點時才用中文。沉浸式對教師的中文要求較低,一般外教都能夠勝任。在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中具體采用上述哪種教學方式取決于課程性質、難度及學習目標。以“微觀經濟學”為例,該門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理論性強,學習難度較大。該門課程雙語教學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微觀經濟原理,并學會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問題;二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逐步適應用英語進行專業討論。根據這門課程的性質及目標“,微觀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實踐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可以按照課程內容的難易分別使用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方式,具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維持式,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該門課程的前兩章分別是引論和供給需求原理,屬于微觀經濟學的概述和入門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用中文講授,有助于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和基本問題,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在用中文講解的同時對于基本概念和術語進行英語注解,可以為后面兩個階段的雙語教學打下基礎。第二階段:過渡式,中英文并用,逐步提高英文使用比例,降低中文比例。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難易,在講授、板書、課堂討論及課后作業中中英兩種語言并用。具體來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課程重難點內容使用中文講授,圖表、案例等其他內容可以盡量使用英語講授。這樣安排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逐步讓學生適應英文授課環境。“微觀經濟學”的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理論、生產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等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這一階段的教學要注意既要講授課本知識,又要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課堂討論。第三階段:沉浸式,英文為主,中文為輔。通過前兩個階段的鋪墊,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課堂講授、板書、課堂討論、作業幾乎全部使用英語,只在個別難點部分輔以中文講授。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訓練學生聽懂英文授課,并逐漸能夠用英語討論及答題,最終目標是適應全英文的學習環境。在“微觀經濟學”中最后一章“市場失靈和政府政策”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這一章是前面所學理論的運用,內容相對簡單,討論性話題較多。另外,這部分內容與現實經濟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容易理解,也便于參與各種討論。在這一章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課堂討論,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

目前,國內使用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英文原版教材或中譯本,另一類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這兩類教材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原版教材或中譯本通常行文流暢、語言生動活潑、注重理論的運用、實例較多,缺點是教材內容較多,篇幅太大,價格昂貴,實例與國內經濟脫節。國內學者編寫的“微觀經濟學”教材相對來說,篇幅適當、結構嚴謹、語言簡練,也包含一定的實例。缺點是語言太抽象、內容較難、案例較少。“微觀經濟學”雙語課程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基礎選擇一本中文教材,同時選用一本英文原版教材作為參考書。如中文教材可以選擇國內知名度較高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同時以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英文版教材作為主要參考書。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有側重地運用教材和參考書。在維持式和過渡式階段,以中文教材為主,在沉浸式階段,以英文參考書為主。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以通過對國外經典教材的閱讀,了解國外教材的行文風格,更好地適應國外的學習。

4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雙語教學方法探索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雙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逐步適應國外階段的英文學習環境。由于高等教育理念、發展水平、教育體制的差異,國內外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作為國內外教學的銜接,雙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應盡量做到與國外接軌,不斷借鑒引入國外成熟的做法。以英美高校的教學為例,教學方法有很多種,如lecture(類似于課堂講授)、tutoria(l類似于課堂討論)、semina(r小組討論)、presentation(個人陳述)、discussion(答疑)等多種形式。此外,國外教學比較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和探索性,學生的課外作業類型多樣,如寫論文、課堂演講、實例研究分析、調查報告等。根據國外的教學方法,中外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方法也應該盡可能多樣化。課堂教學方面,“微觀經濟學”邏輯嚴密、概念術語眾多、原理較難,在課堂講授時應盡量多采用圖表和案例。既可以避免復雜的理論闡述,又可以繞開語言障礙,如果再配以數學公式來表達就更容易理解了。此外“,微觀經濟學”的內容與社會經濟中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息息相關,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多方搜集相關案例,在課堂上多開展案例討論。課外作業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相關案例,進行分組討論,并作課堂報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適應了教育國際化和人才培養國際化的要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在辦學實踐中存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從國內的中文教學到國外全英文教學轉變的不適應。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國內學習階段引入雙語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

作者:趙海華 單位:安徽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