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經濟學研究

時間:2022-10-12 04:39:44

導語:知識產權保護經濟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產權保護經濟學研究

摘要:文章通過闡述知識產權的內涵特征,分析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展開研究探討,旨在為研究如何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經濟學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商品經濟與科技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在社會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知識產權保護研究也逐步轉變成現階段理論界的一項熱點研究課題。由此可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知識產權概述

1.1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不僅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產生的、每個人均可一并享有的社會財富,還是一種有較強壟斷性、獨占性的私有資產,屬于一種獨特的生產要素。就知識產權的特征而言,其主要表現為:1)公共性。知識產權屬于一種無形的創造性信息,由此決定了資產的所有者難以控制該資產的傳播范圍,換言之,控制公開的信息傳播要明顯難于控制有形資產的流通,因而知識產權具備一定的公共性特征。2)無形性;知識產權中的“知識”指的是人類創新思維所形成的一種“知識形態”的商品,因為這一獨特的商品在物理層面不占據空間,進而決定了知識產權不同于其他相關財產權而具備無形性特征。該項特征使得知識產權貿易標的物只可是知識產權該種無形財產權中的使用權。另外,知識產權的無形性不僅使其極易擺脫知識產權所有人的掌控,還使知識產權所有人即便將其使用權轉讓給他人自身卻依舊可通過這一智力成果獲取收益。3)可保密性。知識產權具備一定公共性的同時,其也具備一定的可保密性。例如,一些發明者對自身發明選擇不申請專利保護,即對自身發明不予以公開,而使其保持鮮為人知的狀態。而倘若知識產權處在保密狀態下,則其商業價值也可能同樣不復存在了。

1.2知識產權的經濟屬性

知識產權是人類通過創造性腦力勞動所產生的一種智力成果,在經濟學領域屬于一種資源。而知識產權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資源,便取決于其的經濟屬性。因而,對于知識產權的經濟屬性而言,其主要表現為:

1)效用性。市場經濟背景下,市場主體致力于獲得知識產權主要是為了享有知識產權所具備的各項經濟權利,該部分經濟權利主要表現于權利人對知識產權的所有權、支配權上,即為表現于誰將成為權利人可以獲取知識產權應用所創造的經濟剩余,也就是知識效用。

2)可交易性。知識產權的可交易性,指的是知識產區可經由交易途徑以實現其財產性的權利。依據供給需求理論,知識產權交易實質即為一種所有者權利的轉換,該種權利轉換有著經濟上的價值。

3)稀缺性。知識信息并非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而是一種稀缺性資源。知識經濟學理論指出,知識信息的形成發展可劃分為知識輸入、知識加工以及知識產品輸出三個步驟。其中,知識輸入指的是知識教育培訓、信息采集等過程;知識加工指的是依托智力投入而開展創造性的勞動,進一步形成新型智力成果的過程;知識產品輸出指的是一系列智力成果應用的過程。全面過程要求社會、個人的廣泛參與,并要求連續不間斷的創造性、探索性勞動方可實現。

2.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結合國家知識產權局的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主要表現為:首先,知識產權創造數量、質量均明顯上升。2017年專利申請量達到128萬件,商標申請量達到575萬件,軟件著作權登記量達到275萬件,農業、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分別達到3842、623件,各項數據均明顯增長。其次,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建設有序開展。《反不當競爭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專利法》《專利條例》等修訂工作收獲實質進展。《著作權法》《國防專利條例》《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等制修訂工作有序展開。另外,加強了對新領域、新業態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的有效研究。再次,知識產權保護更為嚴格。專利行政執法案件達到6.7萬起,商標行政執法案件達到3.0萬起,版權部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達到3100余起,各項數據均明顯增長。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明顯提高。設立多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為全國大部分地區提供知識產權維權及舉報投訴服務。加強了對軟件正版化長效機制的有效建設,對數百家單位組織軟件正版化展開了督查。最后,知識產權運用效益顯著提高。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科學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支持機制,推進設立國家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扶持基金,加強國家科學技術轉化示范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以及相關城市的特色試點平臺得以建成運行。推進了對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有序設立,現籌募總額已達到42億元。加強建設版權交易中心及版權貿易基地,現有國家級版權交易中心已達到10余個。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到720億元,商標質押融資金額、版權質押融資金額分別達到369億元、6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

總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依舊處在發展階段,我國知識產權研究起步較晚,所以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距離發達國家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法律層面,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條文即便以達到一定高度,然而實質效果并不明顯;在社會層面,國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依舊較為薄弱,所以大多數時候法律僅可以儆效尤。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務,各地區、部門應當調動起自身主觀能動性,依據中央統一部署,不僅要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強刑事司法打擊,致力于查處各個領域的突出問題,遏制規模性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還要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構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營造和諧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切實提高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有力的貢獻。

3.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

3.1經濟學中知識產權保護對個人的影響

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其中,工業產權又包括專利、商標、工業產品外觀設計等內容,版權則指的是文學、藝術等作品的創作者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以專利權保護為例,專利權保護指的是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依法審查通過后,于相應時間期限內專利申請人對其發明獲得的壟斷權[3]。例如,近年來得到廣泛推廣的“國際英漢字母棋”,其是由一名普通英語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所發明而成的,這一發明在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上可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因而該名教師就其發明申請了國家專利。國家專業的申請一方面可促進自身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國際英漢字母棋”的推廣也為學生學習英語學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還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該部分經濟上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調動起個人開展發明創新的主觀能動性。

3.2經濟學中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的影響

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依舊處在對知識產權侵權的防范階段,知識產權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使得知識產權原本應該創造的經濟效益受到限制,市場經濟環境下缺乏科學性的資源配置及生產成本的逐步上升,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知識產權所呈現出的各式各樣特征,也決定了企業在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運用上要區別對待。知識產權有著明顯的專有性特征,也就是權利人在相應時間范圍內對該知識產權享有壟斷權,除非權利人允許或法律有其他相關規定,否則其他人均不可對該項權利進行侵犯。知識產權基于法律層面享有的權利同樣存在相應的局限性,即為僅可在權利人自身所處的地域上行使,而不可庫地區或者跨國使用。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國家與國家相互間的交流合作變得越來越頻發,由此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也不斷趨向于全球一體化。知識產權中的財產屬性權利即便享有法律保護,然而僅可在相應時間范圍內享有,超過期限后,便會轉變為人類社會共同享有的智力成果。企業可結合知識產權的各項特征,對自身產品開展優化創新,申請專利,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各項專利開展科學評估,篩選出與市場需求相符的專利產品,革新管理模式,提高企業市場占有份額,促進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例如,“OLAY”是美國寶潔公司旗下的全球領導護膚品牌,在這一品牌收獲良好經濟效益,市場需求量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寶潔公司先后向美國國家工商總局及中國國家商標局提出了“OLAY”“玉蘭油”等商標的申請,對自身專項發明權益予以了及時保護。寶潔公司不斷開拓新市場,對市場消費群體特性開展分類研究,推出可滿足不同需求的護膚產品,使企業收獲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3經濟學中知識產權保護對國家的影響

我國經濟體制有著顯著的社會主義特征,構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對國民創造性勞動可產生極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在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過程中,還應當關注對其帶來負面影響的有效防范。市場上,一些知識產權所有人利用自身對知識產權的專有權,在相關領域減少產品輸出,惡意對市場供求關系進行擾亂,抬高物價,甚至對市場價格予以壟斷。即便我國出臺有《反壟斷法》,然而針對知識產權在市場價格上的壟斷依舊沒有科學完備的法律制度體系。科學技術成果很大一部分源自西方發達國家,我國與這些國家相比較在核心尖端技術上依舊存在一定差距,由此要求對發達國家科學技術成果進行學習引入,進一步提高自主研發水平。然而大多數發達國家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都十分強勢,顯得這有利于他們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推進知識產權強保護與弱保護的有效相融,不僅要推進對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的逐步構建完善,還要對知識產權使用期限予以合理限制,鼓勵引導國民自主創新,開拓國際市場,進而切實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優勢。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學研究,尤其是如何利用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社會發展,進一步構建科學完備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理論意義。因而,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提高對知識產權內涵特征的有效認識,加強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的深入分析,抓緊構建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積極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素梅.經濟法視野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11(07):128-128.

[2]張黛琳.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經濟學分析--以科斯產權理論為視角[J].今日湖北旬刊,2014,27(02):162-163.

[3]吳宗卓.基于法經濟學視角的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J].經濟研究導刊,2017,05(18):190-192.

[4]莫璧瑕.對高教研究中經濟學研究的知識產權管理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05):290-290.

[5]陳和芳,蔣文玉.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必要性的經濟學探析[J].改革與戰略,2015,06(10):147-150.

作者:田妍妍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