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
時間:2022-11-09 05:42:17
導語:探究式教學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門學科基礎課,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各專業的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當前國內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講授輕學生參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以及缺少新穎的案例教學素材等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山東工商學院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將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入宏觀經濟學教學當中,并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索:第一,修訂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第二,凝煉經典案例,加強案例教學;第三,設計研究任務,引導學生探究;第四,推薦學習資源,指導學生研究;第五,建立討論群組,方便師生交流。通過改革,山東工商學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經濟學素養。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研究性
學習宏觀經濟學是經濟類相關專業的學科基礎課。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宏觀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規律,更好地理解現實社會的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的問題,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程缺乏正確的認識,把它當成一門純理論課程,并認為其距離現實生活很遠,最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有研究表明,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成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有必要對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一、宏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
(一)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分析和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現象。宏觀經濟學產生于現實經濟生活,同時又可以指導現實經濟生活,因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只有與具體經濟現象緊密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掌握宏觀經濟理論。
(二)研究內容的復雜性
現代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體活動為研究對象,涵蓋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經濟增長理論等方面的內容,整套理論體系涉及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模型。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掌握這么龐雜的理論體系,并將其運用于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確存在一定困難。
(三)多個理論學派并存
現代宏觀經濟學是以凱恩斯宏觀經濟思想為基礎,由眾多經濟學流派的學術觀點和經濟理論構成的復雜體系,既包括新古典綜合派、新劍橋學派的新凱恩斯主義學派的學說,又包括觀點與之針鋒相對的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等多個學派的理論。這些學派的前提假設不同,理論表述和政策主張也有很大差異,針對同一問題甚至會提出截然相反的觀點。龐雜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流派在豐富和完善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同時,也會使學生產生疑惑,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傳統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講授,輕學生參與
宏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大多數教材中都有很多經濟原理的分析、歸納和推導的內容。因此,在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重視經濟理論的講授,而忽視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導致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精神得不到鍛煉。這種傳統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只是現成知識的接受者,缺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陳舊、與現實生活脫節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要求教學材料能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反映現實的宏觀經濟現象。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宏觀經濟學教材都是大量借鑒甚至照搬國外材料,即使有少量涉及我國國民經濟現實的內容,也往往是利用國外的經濟理論硬套我國的經濟現實,所得結論經常無法自圓其說。另外,很多高校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普遍存在內容陳舊、更新較慢的問題,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三)缺少新穎的案例教學素材
現有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案例很多都是從國外相關文獻上照搬過來的,與中國的經濟現狀明顯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沒有精煉案例,案例分析與授課內容脫節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探究式教學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與傳播速度的加快,傳統上以知識傳授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教師從以往的知識傳授者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它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獨立學習、小組討論、合作研究為基本手段,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經濟問題出發,引導他們探索經濟社會內部的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索,筆者及團隊提出了一套基于探究式教學的“課上課下有機結合、教師學生密切互動”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為了推進探究式教學法在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轉變教師角色定位
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定位,需要教師做好角色轉變,把主要精力從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轉移到對教學過程的引導和控制。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自己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定位,將自己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有參與意愿是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必須熟練駕馭教材,把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在探究式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教師應盡可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參與探究新知識、掌握經濟理論的能力。教師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的職能就是組織和引導,具體職責為安排合理的探究問題、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啟發和維持學生的探究興趣等。
(二)重視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景學習論為基礎,借助具有多元表征潛在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教學方法。宏觀經濟學的案例教學就是根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以現實的熱點宏觀經濟問題為素材,讓學生運用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原理分析和探討案例,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以深化學生對所學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引入任務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
學習任務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布置一定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索的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相比,任務教學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對學生的鍛煉也更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相關理論,還要能夠利用這些理論分析、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學習任務可以簡單,學生套用基本理論即可完成,通過完成這種簡單的任務可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學習任務也可以是復雜的,需要學生通過查資料、研討才能完成。通過完成這種復雜的任務,學生可以培養學習能力和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教學要圍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第一,學習任務不能脫離理論教學,教師要圍繞理論教學內容設計任務;第二,教師應依托理論、結合社會的熱點經濟問題設計任務;第三,教師可采取學生介紹、小組討論、現實模擬等形式展開任務教學。任務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紐帶,以學習過程和探究過程為重心,學習過程充滿思辨、頓悟、反思等心理活動。
四、山東工商學院宏觀經濟學
探究式教學的具體做法近年來,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教研室(以下簡稱“教研室”)作為全校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承擔單位,在基于探究式教學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修訂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
隨著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引入,以往的教學大綱亟須修訂。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這顯然不可能完全在課堂上完成,必然要求學生在課下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們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學生課堂和課外學習的時間投入比例為1∶1,并且在學期初向學生公布。由于在課堂上要增加的案例分析和探究式任務的講解壓縮了以往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結合不同章節的知識特點調整課堂講授的重點和課外學習的方向。另外,考慮到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我們在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主流體系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貨幣主義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和供給學派等學派的教學內容,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能夠對宏觀經濟學有更加清晰的總體認識。
(二)凝煉經典案例,加強案例教學
針對宏觀經濟學教學缺乏基于現實的宏觀經濟學案例的問題,教研室集中力量制作經典案例,保證每章內容都至少有兩個案例。案例的選取要做到經典性與實效性兼顧的原則。一方面,教師可把像“日本貨幣的流動性陷阱”“石油危機與滯漲”“拉弗曲線與里根政府的減稅”等經典案例,長期保留在案例庫里,但是在案例分析時要與當前社會經濟形勢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每一個學期,教研室都結合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更新一部分時效性強的案例。
(三)設計研究任務,引導學生探究任務
教學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研究任務的設計是關系任務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為了保證任務教學的效果,研究任務的選題既要符合社會熱點,又要與所學理論聯系緊密。例如,我們近年來設計的研究任務選題就包括: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際GDP與名義GDP的趨勢分析;分別從支出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分析中美GDP的構成差異;2008年以來中美貨幣數量變化趨勢分析;2008年以來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變化分析等。另外,教師應該盡量細化任務教學的要求,這樣可以使學生能夠緊緊圍繞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四)推薦學習資源,指導學生研究
為了方便學生在課外學習,任課教師在第一堂課就向學生推薦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著和教材,包括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弗里德曼的《自由選擇》、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知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也包括曼昆、多恩布什和巴羅等的經典宏觀經濟學教材,還包括西方經濟學思想史和經濟學流派方面的書籍。另一類是跟宏觀經濟學學習相關的網站,包括經濟學教育科研網、人大經濟論壇這樣的綜合性經濟學網站,也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重要的國際性經濟組織的網站,還包括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等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政府機構網站。這些學習資源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宏觀經濟學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完成研究任務提供資料和數據支撐。
(五)利用信息平臺,方便師生交流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近年來,教學團隊將麥可思智能助教系統引入教學過程。麥可思智能助教系統不僅能實現網上簽到,還可以實現課件共享、資料、網上測試、隨堂提問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任課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師生之間隨時的交流、互動以及新聞性財經資料的共享。
五、總結與展望
近年來,筆者及團隊基于探究式教學的思想,對宏觀經濟學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課上課下有機結合、教師學生密切互動”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應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不過,我校當前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們計劃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進一步探索“互聯網+教育”的有效途徑,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造課上課下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溝通的便利性,也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媒介。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學過程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混合式教學新模式。第二,及時跟蹤和研究社會熱點經濟現象,不斷推出新的高水平案例,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用社會熱點問題吸引學生眼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過,教師在案例制作過程中要注意資料詳略的把握和思考問題的設計,要重視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第三,構建網上測試系統,及時監控并督促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探究式教學增加了學生自主研究的工作量,減少了教師課堂講授的時間。因此,教師在加強對學生研究能力培養的同時,容易忽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保證教學效果,我們下一步將建設網上試題庫,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網上完成知識測驗。系統從試題庫中隨機出題并自動給出答案,既方便學生自學,又減輕了教師批改試卷的工作量。
參考文獻:
[1]陸昉.推進課程共享與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大學教學質量[J].大學教育,2014(1):7-8,11.
[2]康愛香.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3(2):14-18.
[3]韋冬余.施瓦布科學探究教學思想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唐松林 周文兵 單位: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
- 上一篇:語言經濟學淺析公安院校英語教學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素質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