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問題分析及策略改進
時間:2022-01-26 04:10:05
導語:林下經濟問題分析及策略改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遼寧省自林改以來,林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遼東山區根據地區的資源優勢,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的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分析了遼東山區發展林下經濟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策略改進
發展林下經濟不僅能夠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保護,還能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與自然條件,開展復合經營模式,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國家林下經濟發展意見的指導下,遼寧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逐漸的建設了一批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帶動了林下經濟的發展。遼東山區自然條件優越,有林地面積342.62萬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積的49.28%,森林覆蓋率達到53.29%,具備良好的林下經濟發展條件。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本溪、撫順等地先后出臺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林下經濟科學有序發展。目前,林下經濟已經成為遼東山區林業產業的支柱產業,在促進農村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遼東山區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以及森林休閑四大類。林下種植主要有林糧、林菌、林藥以及林菜等模式;林下養殖主要有林禽、林蛙、林峰等;林產品采集加工有堅果、野菜等,森林休閑主要有森林旅游、森林采摘等。2018年,遼東山區林下開發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林藥種植年產值約80億元,山野菜年產值約35億元,林蛙養殖年產值約45億元,林產品加工年產值約25億元,森林休閑收入約25億元。遼東山區重點建設了以食用菌、山野菜為主的林下產品培育基地,以林蛙、馬鹿為主的野生動物馴養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帶動下,林下種植以及林下養殖等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1]。隨著林權體制改革以及森林保護工程的不斷深入,林下經濟發展成為了生態效益良好的發展模式,發展前景廣闊。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林木資源經營利用模式,逐漸的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實現了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高度融合,提升了遼東山區林業產業的發展層次。
2遼東山區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問題
2.1發展規模小,開發品種單一。受傳統發展觀念影響,林下經濟的發展主要以當地的傳統品種為主,如林下種植、養殖業主要以林蛙養殖、林菜種植為主,尚有深層次多維度挖掘潛力。而且,林下種、養殖缺少龍頭企業,經營面積種養大戶不足400家,很多都是散戶經營,沒有規模優勢,對周圍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在林下經濟項目選擇上亦未做到因地制宜,往往是圍繞單一產品盲目發展,看到效益后,林農一哄而上,容易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產品效益下滑。2.2技術指導不足。林下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對林農的經營管理技術指導。但在實際中,由于科研部門對林下經濟的技術研究深度不夠,沒有成熟的管理技術及標準,導致林農在生產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導。很多的林農都是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來從事林下經濟項目,導致生產成本比較高,效益卻較差。比如,林下種植人參,由于現地管理不善,導致人參病害頻發,影響產品的質量,有的農戶山野菜的種植由于種植地選擇不當,導致野菜減產或死亡,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2.3資金支持不足。林下經濟的開發,前期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對于山區的林農來說,前期投入是很大的一筆開支。雖然國家對于林下經濟的扶持政策中有金融支持政策,要求金融機構要積極開展農民小額信用貸款以及聯保聯貸等業務,各地區也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一些惠農扶持政策,對于林下經濟發展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但由于貸款的額度小,補貼的力度小,不能滿足林農的實際需求。比如,林下人參種植效益好,發展前景廣,但前期投入大概在4.5萬元左右/hm2,政府的補助不足5000元/hm2,導致很多農戶由于受資金限制無法從事林下人參種植,而現有的種、養殖戶,由于缺乏資金也無法擴大生產規模[2]。2.4市場機制不健全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的發展主要以農民的自發經營為主,缺少專業的行業組織,生產上多數是散戶經營,銷售上處于自產自銷的狀態,多數的產品銷售是等經銷商上門或者是通過零散的市場銷售,市場信息不靈通。由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經營者對市場的供求信息了解不足,林下經濟的發展比較分散、盲目,林下種、養殖者獲取的效益低。
3遼東山區發展林下經濟策略改進
3.1政府要加強統籌規劃。各級政府要將林下經濟的發展納入到地區經濟發展規劃中去,根據發展實際,制定年度的發展目標,將發展目標落實到位。根據地區森林資源的特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將林下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與農業的科技推廣結合起來。建立林下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補貼力度,協調好林業科研部門解決林農在實際生產中的技術問題,逐步的把林下經濟發展培育成新的區域經濟發展增長點。3.2加強科研,強化技術指導。林下經濟的發展涉及多個行業,需要多部門聯合支持。首先,林業科研部門要加大對于林下經濟的科研力度,解決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比如,加強對不同種植品種的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新品種的引進等方面的研究,對林下經濟產品深加工以及保存技術的研究等,通過加強科研,形成完善的管理技術體系,加強技術推廣,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其次,政府要制定林下經濟項目發展標準,指導林下經濟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搭建行業合作組織、技術推廣單位與農戶之間合作的平臺,構建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銷售的技術體系,形成完善的林下經濟發展機制[3]。3.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林下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林農發展林下經濟提供資金,為現有的種、養殖戶的規模發展提供支持。政府要加大對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通過一定的專項資金,對農戶進行重點的扶持。在不違反項目使用要求的基礎上,整合資金,將資金投入與林下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同時,積極的拓展資金籌措渠道,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參與林下經濟的開發。金融機構也要加大對林下經濟的金融支持,積極的開發適合林下經濟發展的金融項目,提高農民信用貸款以及聯保貸款的額度,加大信貸支持。3.4構建完善的市場發展機制。林下經濟的發展要結合市場需求,有規劃的開展項目開發。引導分散的農戶開展聯合經營,建立專業合作社等,提高林農的市場風險抵御能力。搭建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優勢,為林農提供產品市場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平衡開展林下經濟發展,防止由于盲目發展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挫傷林農的積極性[4]。建立市場預警機制,讓林農可以及時的了解市場行情,規避市場風險,確保林下經濟產品不僅賣的出,而且效益高。3.5加強宣傳,做好示范帶動。利用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宣傳林下經濟發展的意義,提高農民對林下經濟的認識。利用新模式成功的案例,激發農民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熱情,讓農民認識到合理的利用林地資源,可以增產增值,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積極的培育龍頭企業以及種、養殖大戶,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利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實現林下經濟的產業化經營。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林下產品的深加工,科技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拓展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示范帶動,推廣先進典型的成功經驗,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引導更多的農民參與林下經濟發展。
4結語
林下經濟的發展以靈活的經營模式、較高的經濟效益、廣闊的發展前景改變了傳統林業的發展模式,實現了林業產業的立體化發展,提高了林地生產力以及利用率。遼東山區林業資源豐富,開展林下經濟的優勢明顯,需要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探索多元的發展模式。通過加大科研以及資金投入力度,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完善的發展模式,更好的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曲藝,劉延君,于秀杰,等.遼寧省林下經濟發現狀及建議[J].遼寧林業科技,2016(3):48-50,53.
[2]徐善光.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7):63.
[3]歐莉文.林場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鄉村科技,2019(9):75-76.
[4]付饒.國有林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機制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18(2):4-5.
作者:張海文 單位:本溪滿族自治縣林業發展中心(蘭河峪林場)
- 上一篇: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 下一篇:EPC項目在招投標的造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