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面臨的挑戰與策略探索

時間:2022-04-25 09:33:00

導語:企業面臨的挑戰與策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面臨的挑戰與策略探索

關鍵詞:企業,市場經濟

摘要:沒有千千萬萬個自主經營、自主決策努力開拓的企業,我國的經濟不可能有這么好的發展。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力量。我主要想講的還是我國企業面臨挑戰,以及在這種挑戰前我們該怎么辦。

大家知道現在我們講企業競爭力,很多人還是想企業的規模、產品的價格、成本等等方面,但是我認為對企業的競爭力的理解應該更深一層。

我國企業競爭力面臨哪些問題

企業競爭力大體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狹義的競爭力,另一類稱為廣義的競爭力。狹義的競爭力又可以分為價格競爭力和非價格競爭力。講企業的競爭力,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過去的故事。我記得十多年前,我當化工部副部長的時候,聽到這么一個情況,說珠江三角洲從香港進口了不少化工產品,價值約為兩億美元。我把單子拿來一看,這些產品我們都能生產,為什么還要進口呢?我就到廣東去調查。官員跟我說那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都跟香港合資,港商愿意從香港買,可以賺一點費。我想我們的企業經理不會那么傻,白讓他賺錢吧。我就到一個企業去調查。那個企業總經理挺有意思,說你想聽真話還是聽假話?我說當然想聽真話。他說盡管國內產品價格比香港便宜,但是它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它的質量,不是說它的質量不好,而是我們國家產品的標準問題,就是按照原蘇聯那樣的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標準很難適應現實的情況。我有的指標可能要求到特級,但有的指標三級就可以了,但是要照國家的標準,我只能買特級品。而香港的商品分類是按照用途來分的,分為紡織用、造紙用、電子用,這正好符合我的不同要求。第二,我在東北訂的貨,合同都簽好了,但突然來一個電報,說運輸緊張,鐵路沒有車皮,運不了。這一產品的價值只占我總產值的1%,但為了這個我要停產。而我在香港訂貨,下午就可以把貨送過來,不會影響我的生產。第三,我國企業的銷售人員只懂得簽合同、談價格,不懂得技術。我的工藝變化了,他也難以設法適應,甚至還要加價。而國外的銷售工程師有不少是專業人員,可以根據我工藝的變化來調整他的產品供應。所以我就不得不買香港的。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企業競爭力不完全看價格,還要看質量、交貨期和售后服務。這還只是狹義的競爭力,要真正從廣義的競爭力來看,還包括它的研發能力,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的能力,企業員工的素質等等。

所以說我們的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首先先把成本、質量、交貨期和售后服務搞好。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像成本問題,同一個行業中不同企業間差距很大,為什么不能夠把我們企業的水平提高到一流或者前幾位呢?這跟企業的管理很有關系。例如我國火力發電企業,現在要350克標準煤發一度電,但最好的企業可以做到287克煤發一度電。如果能夠把我國企業發電煤耗都提高到300克標準煤一度電,那將節約多少煤炭?將會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講企業成本,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而不是從減工人工資上打主意。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應該對同行業之間企業的能耗設定一個標準,并要限期達到這個標準。

質量問題現在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這就跟我們整個企業的管理和企業員工的素質有很大關系。我也給大家講個故事,我國有一個企業生產的高壓泵出口到德國,100臺里頭總有兩三臺不合格。因為高壓泵是涉及安全的,德方派人到我們企業來看,一看零件做得都很標準,操作也規范化,沒有問題。于是他們派工人來組裝,組裝一百臺,臺臺都合格,那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我們的企業在組裝過程中管理上不夠細致。我國很多鋼廠都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冷熱聯軋設備,我到過很多鋼廠,但只有寶鋼等幾個少數的廠能生產出合乎高級小轎車用的鋼板,而其他鋼鐵企業生產出來的轎車鋼板質量不穩定。同樣是國外的設備,為什么質量不穩定呢?有人說我們是一流的設備、二流的職工、三流的管理,所以生產不出質量穩定的高質量鋼板。當然這個話可能挖苦一點,但是我們要想一想是不是有這么一個問題。所以在質量上問題我們要注意。

來自國際上的兩個挑戰

現在更進一步要講的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既來自國內,也來自國外。來自國外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國際金融危機,可以說基本過去,從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大多數國家恢復了正的增長,但是潛在的問題和不確定性還存在。從美歐日三大經濟體來說,現在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從美國來說,失業率居高不下,還在9%以上。經濟的增長雖然實現了正增長,但還是不夠穩定。金融界受了重創以后還沒有完全恢復。還有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既是國內貨幣,又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所以這一政策盡管在美國國內來看是必要的,但對全世界來看就造成了對各個國家貨幣升值的壓力,另外對所有拿美元的人都要承擔貨幣購買力降低,就是所謂通貨膨脹的代價。從歐洲來看,由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葡萄牙、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的主權債務危機,可以說是拖累了歐洲復蘇的速度,所以歐盟現在花了很大力量在解決這個問題。勒緊褲腰帶會引起人民群眾的反彈,像希臘引起一些示威。這樣政府要承擔一些政治風險,根據統計,過去凡是采用了這種手段,要求勒緊褲腰帶、縮減開支的政府,有50%在下次選舉里被換掉,因此有些政治家還要考慮他的政治前途。在這種情況下,債務危機解決相當困難。所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維持低利率不變。我10月份去了一趟日本,日本經濟陷入20年的低迷,這20年經濟基本沒有太大起色,被稱為失去的20年。日本央行現在實行零利率,而日本的國債利率已跌到1%以下,還有很多人買,說明大家對未來前景不是很有信心。

在世界三大經濟體還都沒有完全復蘇的情況下,對我國經濟肯定是有影響的。這個影響一個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摩擦會大量增加。另一個就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增大。

國際上第二個挑戰就是低碳,因為中國和美國現在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2007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288億噸,到2020年可能增至330億噸,經過艱苦的努力,到2030年要爭取減少至264億噸。我國2007年是60億噸。隨著我國的發展,盡管我們宣布到2020年單位GDP的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40%到45%,但因為我國GDP增長肯定要超過一倍,所以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肯定要增加,這就給我們很大的壓力。哥本哈根會議雖然開過了,但在很多問題上還是有爭議。我11月下旬剛從墨西哥回來,當時坎昆會議即將召開,這次會議很多國家的首腦都會出席,用墨西哥人的話來說,首腦出席就是在蛋糕上面放上一顆紅櫻桃。如果蛋糕沒有準備好,紅櫻桃不能放上去。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共同的,但是有區別的責任問題上有爭論,特別是對中國。所以我在不同場合下講,你們現在對中國施加壓力是不公平的,因為,第一,中國在歷史上排放量只占世界9%,過去你們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里排了二氧化碳,現在你們過了工業化時期,你們排少了,現在來限制我們,要我們承擔責任,這就不合理了,因為我們還在發展。第二,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你們不是講人權嗎?那每個人應當有相同的排放權。第三,很多外國公司都將生產裝置遷到中國來,但實際產品出口到國外,利潤是你們拿了,二氧化碳排放卻要算在我們的賬上。你們得了名聲,我們受到責備。當然盡管有以上一些理由,為了發展綠色經濟,為了進一步保護世界環境,我國還是在不斷努力。根據今年3月份在倫敦召開的新能源財經峰會的統計,中國新能源投資年均增長率為43%,去年投資占世界第一位。

企業應對挑戰的四個策略

對于企業來看怎么辦?

第一,還是要頭腦冷靜,產品結構要調整。因為很多時候看來機會都很大,但你必須要考慮機會和你能力的匹配。如果有機會沒能力,就不要干。有機會、有能力,要大膽地干。機會不多,但是能力比較強,就要守住你的主業。就是要調整產品結構,要守住主業。另外要尋找既有機會,又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第二,要考慮企業未來的戰略。我說過企業一把手主要是想明天干什么,如何尋找新的機會。今天的事情副手都能干?,F在看來,國家已經定了一些戰略性的產業,這些都會有機會。我個人認為像新能源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還有環保產業,這些都是將來可能會有更多機會的產業。而用信息化改造我國現有的產業,這也是很有前景的,因為信息化的好處就是它既能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還能提高交易透明度。所以用信息化改造企業,將來也是很有前途的。

第三,通過并購重組來壯大我國的企業。許多企業如果僅僅靠自己的發展,就算每年增長100%,有的小企業恐怕一輩子也難以達到世界五百強水平,這就要靠并購重組。并購重組本身應該有戰略的意義,不是為了去并購而并購,而是應當在并購以后對你的市場、技術、管理會有幫助,這樣的并購才能夠實現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