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與發展

時間:2022-05-15 05:04:00

導語:小議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與發展

都市型工業是指與城市、城區功能相協調,首先為本城市的生產、流通、分配或消費服務,同時也為本城市外部需求服務的生態型、輕型化的各種工業的總稱,諸如出版業、服裝業、食品制造業等。發展都市型工業,構筑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對于促進城市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快城市工業布局調整和產業升級,擴大就業,推進對外開放,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是我國未來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城區都市型工業及其網絡體系的發展、構建在我國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上海等城市近年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南寧市新城區也在積極創建都市型工業網絡體系。在此背景下,對城區都市型工業網進行一些經驗總結及相關理論探討,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構筑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動因及其形成機理

(一)構筑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動因

都市型工業并非到現在才出現,它伴隨城市的形成而產生,但過去其發展往往是自發性的、無序的,在沒有統一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下,其分布會比較凌亂,甚至“遍地開花”。這種自發、無序狀況,既不利于都市型工業形成規模,也不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自發、無序的都市型工業發展到一定時候,還會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當老城市發展到一定時期,或者新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加強對都市型工業的市場行為的政府引導就顯得特別重要。而創建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則是政府引導的重要手段及路徑,是都市型工業健康快速成長的重要舉措。

(二)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機理

城區都市型工業網是指依托城市中某一城區而建立起來的都市型工業產業網絡體系。其經濟形態表現為:城區都市型工業之間以及同上、下游產業之間存在一個互補共生、共存共榮的產業網絡;并且,在空間分布上,還會有一批關聯產業組織集聚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形成密集度高的“蜘蛛網”——企業集群。它具有區域性、局部性、連續性、開放性、集聚性等特征。區域性是指城區都市型工業網是建立在城市中某一特定城區的地域范圍之內的;局部性是指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并非完整的或自成體系的,它僅是整個城市都市型工業網在各城區分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食品制造業就有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城區;連續性是指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并非在時間上與以前自發、無序狀態中形成的工業形態斷然決裂,它是在以前的都市型工業形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開放性則指城區都市型工業網不僅與同一城市中其他城區的都市型工業、其他產業相關聯,還同其他城市產業或農村產業甚至國外產業和市場相聯系,在開放型經濟系統中成長;集聚性是指眾多關聯企業集聚在一定空間上,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從本質上說,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同都市型工業園或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出現的工業園形式相比,根本區別在于:后兩者的地域特征是園區的土地連片,而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土地并非連片的;同時,都市型工業網的實體是由分散在城區范圍內的都市型工業園區、都市工業樓宇和一部分沒進園、樓的工業企業所組成,都市型工業園區包含于都市型工業網之中。這些特征決定著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機理。

1.城區功能對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起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都市型工業分布在城市的外環線內,“落戶”在城區,依托城區成長,城區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都市型工業及其網絡體系的空間布局。以南寧市新城區為例,南寧市是廣西的首府,南寧市新城區是廣西和南寧市的政治中心,省級和市級黨委、政府機構均集中于此。政治中心功能影響甚至決定著該區的文化功能。該區集聚了21家報社(全市23家),全市的6家圖書出版社,113家期刊社(全市148家)。在此十分凸現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作用下,該區為黨政系統文件印刷的市場巨大,為書刊報紙印刷的市場也十分廣闊。這兩大市場需求奠定了印刷業在該區都市型工業中的地位,并帶動包裝業的發展。該區印刷包裝業繁榮,共有各類印刷包裝企業56家,占該區全部工業企業的22%。由此可知,培育和發展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必須同城市各城區功能相協調。這是保證各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創建和發展具有規劃性、整體性、關聯性、可持續性、成長性的重要前提條件。

2.產業鏈作用會使城區都市型工業形成產業網絡

城區都市型工業受產業鏈的影響和作用,形成網絡體系。產業鏈的特征主要是,產業經濟結構是由內部相連的公司鏈組成,每一條公司鏈看起來都像一條“肋骨”,而每一家公司則是鏈上的“節點”,眾多的公司鏈及其“節點”在城區的某個區域集聚,就形成星羅棋布的“產業網”。以美國紐約最大的一種都市型工業形式服裝制造業為例[1]。其產業網特征是:(1)產業成“鏈”:服裝設計業→服裝生產業→服裝銷售業→服裝旅游業→服裝傳媒業→服裝教育業→服裝輔助工業(如紐扣、拉鏈生產等);(2)產品成“簇”:包括女裝、男裝、皮裝、禮服、休閑裝、針織裝等的設計和生產;(3)企業成“群”:服裝企業遍布紐約城市的各個角落,又最集中于曼哈頓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業中心之一,服裝生產工人占全市總數的60%;(4)產業效應:實現服裝業年收入27億~30億美元→帶動服裝觀光游客年逾10萬人次→帶動服裝觀光游客商業消費10億美元。

3.重要資源要素豐裕程度對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除了受到城區功能、產業規律等內生因素的作用,還受到資源條件、社會因素等外生變量的影響。尤其是,城區域內科技資源的多寡對城區都市型工業發展的影響很大。以北京中關村軟件研發產業為例[2],中關村以軟件產業為特色,以信息產業為主導,以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藥、新材料與環保為支柱,擁有聯想、方正、清華紫光、中國惠普等國內業界的領先企業,研究開發產業發達,許多跨國公司的研發機構都設在中關村,主要原因就是中關村是我國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聚集區,研發資源十分豐富,它集中了大量孵化器及創新服務體系,是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和留學歸國人員的首選地區,同時擁有完備的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電子產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產品信息傳遞迅速、集中,對于研究開發的創新十分重要。

4.政府推動對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

以印度班加羅爾軟件業為例[3],班加羅爾軟件業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目前工廠企業超過900家,項目投資總額達16億美元。其高速發展的關鍵力量在于印度政府和卡納達克邦政府的推動措施和政策。印度政府于80年代后期把發展軟件業置于優先地位;1991年在班加羅爾成立該國第一個計算機軟件技術園;2000年在班加羅爾成立印度國內第一個計算機園區——技術孵化中心;從關稅、所得稅、貨物稅、勞務稅、進出口、投資等方面給予極大優惠。北京中關村研發產業的發展也同樣得益于政府鼓勵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例如,1997年9月,國家科委頒布《關于設立中外合資研究開發機構、中外合作研究開發機構的暫行辦法》;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出臺《北京市鼓勵在京設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的暫行規定》等。

二、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培育和發展

根據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形成機理以及國內外都市型工業發展經驗、發展趨勢等因素,培育和發展都市型工業網可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著手:

(一)以規劃為龍頭,選準城區都市型工業的發展方向

規劃在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發展中具有先行的龍頭地位,培育和發展都市型工業網,規劃先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城市各城區功能的規劃

構筑城區都市型工業網,首先必須對城市中各城區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定位,對全市各類產業發展進行整體性的空間布局與調整,使各城區的功能既各具特色又互補協調。科學合理的城區功能定位,可以規范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布局和發展。以南寧市為例。從行政區劃來看,南寧市現轄興寧、新城、永新、江南、城北五個城區和武鳴、邕寧兩縣。各城區的基本分工是:興寧為中心商業區;新城為政治、文化區;永新為批發與輕工業區;城北為工業、教育區;江南為重工業區。根據各城區功能布局現狀以及未來30年南寧市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因素等,該市在2002年9月重新制訂了《南寧市工業發展布局規劃》,確立了新的工業發展布局的空間戰略格局?;痉桨甘牵簣猿忠怨I園區為主導的工業空間組織模式,進一步優化工業布局的空間戰略格局,以城市中心商貿區為核心,環繞城市中心商貿區,整合中心城區工業圈,做大南部工業區(包括江南區和部分邕寧地域)、做強北部工業區(以城北區為主)、開拓東部工業區(以新城區為主)等3個工業區,發展武鳴-華僑區、培育西部金壇工業區等2個衛星工業城,形成“1+3+2”的城市工業布局的空間格局[4]。這樣,南寧市各經濟區域的工業布局也就確立了,從而為各城區發展都市型工業提供了決策參考。

2.城區都市型工業發展方向的規劃

在規劃全市各城區功能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規劃城區都市型工業的發展方向。要根據各城區功能,立足市情、區情,著眼區位優勢、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重點考慮以下一些內容:(1)要發展哪些都市型工業。從都市型工業的分類來看,主要有電子信息、食品制造、印刷包裝、服裝服飾、旅游工藝、家具裝飾、清潔洗滌、工業設計等行業,要從中作出選擇。(2)主導型都市工業的選擇。在考慮發展的多種都市型工業中,選出少數幾個行業加以優先發展、重點扶植。(3)傳統都市型工業和傳統產業的置換。要充分考慮技術進步對都市型工業進化的影響。由于技術進步,往往會導致城市功能的空間替代,即技術進步使原有技術落后的企業被技術領先、高利潤、高效益的企業所替代,或被先進技術所產生的超額利潤所吸引,進而轉變企業生產結構,并帶動與之相關的生產要素及廠商區位的調整。例如,高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替代,電子、儀表行業對機械、化工行業的替代等。通過以上多方面綜合分析,制訂出今后一個時期本城區的都市型工業發展規劃,以指導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創建。

(二)構筑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發展平臺,推動都市型工業“進園區”、“進樓宇”、“成網絡”

都市型工業網的培育和發展,是以一定的載體為基礎的,而都市型工業園區或工業樓宇則是都市型工業網發展的理想載體或平臺。以上海都市型工業發展為例。上海市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發展都市型工業的全新理念。上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蔣以任提出:“為了促進中心城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利用中心城區的工業庫存房產積極推進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建設,并以此作為中心城區工業布局調整的重點,把發展都市型工業與增加城市就業,改善環境,增強地區經濟發展后勁結合起來,作為提升上海綜合競爭力、構建工業新高地的一項重要戰略。”[5]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上海市逐步摸索出發展都市型工業之路,都市型工業現已成為上海市建設工業新高地的一個新亮點。該市發展都市型工業的突破口就是“利用中心城區的工業庫存房積極推進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建設”。到目前,該市都市型工業園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和市場化運作的階段,9個中心區已完成改建、新建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150萬平方米,引進電子產品加工、軟件開發、廣告印刷、服裝服裝、食品加工、鉆石工藝等創業型、科技型和就業型企業450多家,增加就業崗位1.2萬個。該市現有都市型工業企業發展到6000多家,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6]。

從南寧市新城區來看,都市型工業“進園區”、“進樓宇”的特征明顯。該區管轄的星湖路是南寧市甚至廣西、西南地區著名的電子科技一條街,它雖然沒有冠以“園區”之名卻實為園區,在不到1公里的街道兩旁,沿街聚集了1700多家以電子產品銷售、加工、軟件開發為主的科技型企業,因之被稱為南寧市的“中關村”。2000年星湖路建成一座集貿易和生產為一體的電子科技廣場,已有170多家企業入樓,成為一座都市科技工業樓宇。

因此,培育和發展城區都市型工業網,要把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其重要意義在于:為都市型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推動城區都市型工業集聚化、規?;?;為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絡化創造一個學習平臺。

(三)充分發揮政府在發展都市型工業網中的作用

政府是發展都市型工業的重要推動力量,起兩方面主要作用:

1.優化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運行基礎

對于推動城市經濟長期持久增長,西方學者提出“供給基礎”(SUPPLYBASEMODEL)理論[7],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城市產業的物質技術基礎;二是城市投資的聚集程度;三是城市的投資環境。由此創造的強有力的物質技術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即可吸引域內外投資,引起生產要素向城市聚集。“供給基礎”理論同樣可以運用于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構建。也就是說,培育和發展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同樣需要有良好的都市型工業產業的物質技術基礎,增進城區都市型工業投資的集聚程度,改善城區都市型工業的投資環境,從而從整體上改良城區都市型工業及其網絡的運行基礎。在這方面,尤其是在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創建初期,無論是市政府,還是城區政府,都要有所為,有所分工,有所側重。

2.制定出臺都市型工業的產業發展政策

目的是鼓勵、扶持都市型工業及其網絡體系的發展。在這方面,上海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扶持都市型工業發展的政策,包括《關于加快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建設的若干意見》《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建設標準及管理辦法(試行)》《都市型工業園區樓宇認定標準》《關于都市型工業小企業認定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區(縣)發展特色產品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8]。

三、創建南寧市新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幾點對策

南寧市新城區作為廣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政治功能突出,第三產業發達,一、二、三產業的構成比例為1∶14∶85。2001年,分布在該區內的工業企業共有260家,其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130家,村及村以下企業130家;從業人員1.5萬人,工業總產值16.37億元。工業行業有:印刷包裝業、電子軟件業、食品加工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飲料制造業、服裝制造業、紙制品業、紡織業和汽車修理業等。這些行業幾乎全為都市型工業,這為發展都市型工業網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

(一)規劃都市型工業網的空間布局

根據該區現有的產業條件與未來產業環境,可把現有都市型工業企業比較集聚的,又有市場發展前景的街區或地帶劃定為都市型工業網的主要轄地,主要是星湖路電子科技一條街和長gāng@①路印刷包裝工業帶(簡稱“一街一帶”)。同時,可根據經濟發展,創建“一街一帶”之外的都市型工業園區、工業樓宇,擴大都市型工業網的范圍;還可以吸收散落在城區各地、屬于都市工業主導產業的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重要企業為都市型工業網的成員。今后一個時期,要以“一街一帶”為龍頭,帶動關聯都市型工業的發展。

(二)進行城區部分房產改造,興建都市型工業園區和樓宇

當前,新城區可供整片開發的土地已經沒有,不可能利用整片土地去開辟大的工業園,難以按建立大工業園來發展工業的一般模式來構筑工業的發展基地、發展平臺,只能根據產業集聚的要求,對現有部分城區房產進行改造,興建微型都市工業園區和都市工業樓宇。最近,該區與南寧市雙龍實業有限公司在長gāng@①路共同創辦了南寧市印刷工業園,占地24畝,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它充分利用企業原有土地和廠房,吸引了11家企業入園辦廠,新增產值10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安置了350名下崗人員就業。

(三)重點抓好“一街一帶”的建設

“一街一帶”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但除了電子科技廣場和南寧市印刷工業園等園區和樓宇的發展較為合理之外,電子科技一條街上的企業多為沿街“小店鋪”,而長gāng@①路印刷包裝帶上的企業亦多為經營不善,困難重重。要發揮“一街一帶”在發展都市型工業網中的龍頭作用,首先要增強其自身的實力。

星湖路電子科技一條街,以多層樓房居多,可改造的空間大。要根據電子軟件業的產業優勢,利用沿街土地房產,引進資金,進行合作開發,逐步對舊城進行改造,新建工業樓宇,不斷提升電子軟件業的產業規模與檔次,擴大現有產業效應。

長gāng@①路印刷包裝工業帶,其企業眾多,除了印刷包裝企業,還有水泥制品、機械制造、電子元件、商業服務等各類企業。其中一些企業經營虧損,生產萎縮,房產閑置,資源浪費。要以印刷工業園的創建為契機,擴大其輻射效應,推動該帶的舊城舊廠房改造,盤活存量資產,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效益的各類都市型工業,重點以印刷包裝工業為主。

發展長gāng@①路印刷包裝工業帶,受現有地理條件、市政設施的制約較大。一是該路是一條通往城外的交通干線,而路面較窄,過往車輛多;二是同市區的道路連接單一,交通相對欠缺;三是有一條主干鐵路同該路在同一水平面上成“十字”相交,經常造成交通堵塞。這些均對該路段上的工商活動造成較大影響,必須改善“供給基礎”,對交通設施進行改造。南寧市為此籌集1億多元資金,將于年內動工興建鐵路立交橋。還將拓寬道路,興建長gāng@①路同東葛路相連接的城市道路。同時,著手解決長gāng@①路一帶的內澇問題,2002年引進世行貸款300多萬元,建設排澇工程。這些措施的落實、到位,將推動長gāng@①路一帶都市型工業的更大發展。

(四)推進產業創新,做大做強城區都市型工業產業網

新城區都市型工業的企業規模和產業經濟總量偏小,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縱使該城區的主導行業電子軟件、醫藥制造是高科技產業,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少,開發新產品不多,在廣西、全國能打響品牌的也僅“百年樂”等個別產品而已,因此,必須加強產業創新。

1.推進產業結構創新,擇優培育城區都市型工業的主導產業

產業不斷升級是市場競爭和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新城區要根據國內外市場對都市型工業產品需求的變動態勢,合理地確定不同時期的主導產業,適時進行都市型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展有效的產業升級工作。根據該區當前的產業優勢和市場走勢,未來一個時期,該區可把電子軟件業、印刷包裝業和醫藥制造業作為三大主導產業來培育,使之發展成為該區都市型工業的產業支柱。

2.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提升都市型工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產業技術創新,可以推動技術進步,提升城區都市型工業的產業核心競爭力。新城區企業要根據現有都市型工業的產業技術水平,注重新技術的采用、新設備的購置,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投資,提高企業的創新活力。值得關注的是,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要重視技術聯動效應。例如,印刷業作為主導產業,實施產業技術升級,應從出版設計業→印刷制造業→包裝裝潢業→印刷包裝輔助工業→印刷教育業連結成的產業鏈整體上,推動高新技術如計算機硬軟件、互聯網技術等的實用性發展,增進關聯行業部門的技術合作,形成以新技術為紐帶的產業鏈,進而促進產業聯動與技術聯動相輔相成,從整體上提高都市型工業產業技術水平。

3.推進產品創新,培育和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份額較大的拳頭產品

城區都市型工業要做大做強,必須用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去占領市場,適應并創造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新產品參與市場競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實現規模經濟。這是把城區都市型工業網做強做大的物質基礎。創建都市型工業網,必須重視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根據南寧市高校、科研院所眾多,而城區人才不足、創新能力有限的客觀實際,新城區推進產品創新,可采取地緣智力共享的辦法?;咀龇ㄊ牵浩髽I和科研院所、高校結盟,發展共存共生的合作關系,把一些新產品研發交給科研院所或高校,而企業則負責中間試驗、渠道建設、市場推廣、品牌培植等工作。這樣,企業就可以避其人才、研發投入不足之短處,而科研院所、高校則可避其市場開拓經驗不足之局限,并充分發揮各自具有互補性的優勢,形成合力,達成分化市場風險和投資風險的目的。這是一種產業聯盟的“雙贏”商業模式。

4.推進產業組織創新,為做大做強城區都市型工業網提供制度基礎

產業組織創新是改良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的一種方式,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培植都市型工業網過程中,可創造條件,引導一些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濟不斷擴大,獲取規模效益。同時,還可以在實踐中探索一種非競爭公司間的戰略聯盟形式,即在投資者、戰略合作伙伴、高層主管與創業者骨干之間建立一種互惠共榮的合作網絡,充分挖掘利用企業外部、內部的各種資源,包括風險投資、人才資源、商業資源、技術資源等,把企業做大做強。美國風險投資家稱之為Keiretsu模式[9]。

要推進產業創新,人才是關鍵。應當把人才的培養、挖掘和引進作為一項戰略任務。

(五)融入經濟全球化,推動都市型工業外向化

當今網絡時代,已進入經濟全球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歷史時期。并且,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同東盟將在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這對于地處中國、東盟兩大板塊結合部的廣西和沿海開放城市南寧市來說,創建城區都市工業網既是機遇,更是挑戰。新城區都市型工業網的培育和發展,必須放到對國際、國內開放的大背景中來運作,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速外向化進程,才可能在當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健康、快速、可持續地成長和發展。

1.適應WTO規則,推進城區政府管理創新

城區都市型工業外向化,要面對對外開放如何同WTO規則相適應的問題。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政府職能同WTO規則存在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就城區政府而言,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可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當前城區政府管理創新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構建新型政府-企業關系,實施企業關系管理[10]。過去,政府同企業(包括外商企業)之間是一種純粹的、直接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不平等的,既不利于招商引資,也不利于外資企業的良性發展,往往會直接損害外商的利益。城區政府應樹立振興經濟的新理念——企業關系管理,建立以企業關系管理為核心的企業服務體系,充分考慮、遵重市場主體的經濟利益,實現為企業、外商服務的成本最低化。二是創建信用政府新形象。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政府信用對對外開放干系極大。美國認證協會主席米洛·葛若指出:“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人們對于中國經濟的印象,首先是企業產品的質量,其次是政府的信用,再次是一個良好的法律的保障,綜合起來的信用是我們作出判斷的眼睛?!保?1]可見,外國人看中國,不僅對企業要求信用,還對政府要求信用。城區政府對此應當有所為,樹立良好的信用政府新形象。這兩方面對于城區都市型工業招商引資和發展外向型經濟是十分重要的。

2.提高城區綜合競爭力

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環境中,區域貿易環境和條件引導國際投資在全球的空間分布。城區都市型工業要吸引國外投資、人才和技術,必須具備良好的產業環境和外部條件,城區綜合競爭力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城區綜合競爭力,除了一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二要轉變城區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效能,三要推進都市型工業產業創新等之外,還必須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拓展城區綜合服務功能,提升第三產業的總體素質水平,大力發展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關聯的高層次服務;二是推進城區信息化建設,新城區在初步完成城區信息化建設“十五”規劃的基礎上,正在抓緊實施電子政務、教育信息網、社區信息化建設、星湖路信息產業園、電子商務示范等五大信息工程;三是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社會良性循環系統,新城區要在“綠城”建設當中,在2002年完成桃源路擴建工程等一系列城市基礎建設和改造的基礎上,加大都市工業和其他產業的污染整治力度,提高城區生態質量水平。

3.大力開發面向東盟的各種都市型工業產品,拓展國內國際市場

在這方面,新城區的醫藥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產業技術基礎。該區擁有醫學科技資源優勢,有廣西醫科大學及眾多大醫院位于該區內;還有一批具有規模的制藥企業,如百年樂制藥廠、廣西醫科大學制藥廠等??衫眠@些資源優勢,加大研發力度,拓展國內、國外市場,擴大對東盟醫藥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為了鼓勵、扶持都市型工業網的培育和發展,各級政府部門應制訂出臺相關的產業政策、工商政策、稅收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就業政策等。同時,還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都市型工業發展指導小組。

【參考文獻】

[1][3][5][8]夏雨.都市型工業導向基地建設——上海的探索與實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223、241、1、191-207。

[2]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R&D擁抱中國:跨國公司在華R&D的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77。

[4][6]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經濟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工業發展布局規劃(評審稿)[Z].2002.55、90。

[7]郭鴻懋等.城市空間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162。

[9]李鐘文.硅谷優勢——創新與創業精神的棲息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2。

[10]汪夏明,唐擁軍.城區政府振興經濟新理念:企業關系管理[J].管理世界,2002,(8)。

[11]李新庚.中國信用制度建設干部培訓讀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