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探討
時間:2022-04-24 09:04:31
導語: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新時代經濟的發展,中職院校的經濟基礎課程,也需要隨之發生轉變,中職院校想要有效的提升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質量,不僅需要轉變的教學方式,加強經濟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探討,還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不斷的改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教育;教學探討;中職經濟;學基礎課程
中職教學最終的目的是面向未來社會的需求,近年來,由于學生和社會對于中職學校教育認識的偏差,導致中職學校入學生源質量嚴重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職經濟學基礎教學課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經濟學基礎課程作為中職經濟學教學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經濟的基礎與橋梁,夯實基礎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可謂是至關重要。
1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基礎環節薄弱,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中職學校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生源,大多數一些中考成績不理想,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一部分學生。經濟學基礎課程本身而言,是一門理論與實際想結合的課程,不僅考驗學生的洞察力,更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對于基礎本身就相對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經濟學基礎的學習可謂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濟學基礎課程的開設時間,一般是學生進校的第一個學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于經濟知之甚少,更何況是富有邏輯的財經知識呢?傳統的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以教師的講解、傳授為主,學生往往作為被動的角色,負責接收和轉化。這樣的教學氛圍是比較枯燥和單一的,大量的理論知識的堆積,也讓學生感覺無從下手,無論是教師的提問還是互動,對于學生而言也難以提起興趣,點滴積累,學生也就逐漸的喪失掉對于經濟課程學習的興趣了。1.2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手段單一。經濟學基礎的教學內容,主要的還是以概念和理論知識為主,目前中職院校主要的教學手段還是以教師的板書和講解為主,雖然有許多教師的理論知識和經驗都非常豐富,但是長久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思維的浸入,也讓教師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面,難以有所突破。21世紀是個互聯網經濟時代,雖然隨著互聯的普及,學校也開始逐步的引進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教師們的使用卻還是以簡單的操作和展示為主,并不會通過多媒體設備作為輔助,為學生知識點。即便是采用多媒體設備,由于經濟學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大量計算內容時,教師們往往也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傳統的板書教學法中,試想本身就枯燥的經濟學,再加之學生淺薄的基礎、教師單一的講解,這樣如何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水準和質量呢?教師“一言堂”學生“滿堂灌”,這樣的教學現象是現如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忽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及時的建立溝通和交流,枯燥的概念抽象的理論,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興趣,教師想要轉變這樣的境遇,還需要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參與力度,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2中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探討
2.1因材施教,提高內容針對性。在經濟學課程的的教授當中經常遇到接受課程比較小,知識內容多的情況,教學質量和教學的結構經常的沖突,而《經濟學基礎》作為經濟學人的基礎,不僅經濟類專業的學生要學,而且類似信息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也要普及以及學習。但對于在中職中接受知識的學生來講,教學任務對于課程知識點進程要求非常快。教師如果在教授重點知識點的時候要根據結構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教學知識傳授度就難以達到標準,學生接受到的知識面就越狹隘,但是教師如果迫切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水平高度就很難把持,學生學到的知識面雖然寬廣,但往往不清不楚。這樣就出現兩者都不能兼顧的尷尬局面。因此,在內容上,首先教師要對課程知識結構上面進行嚴格的把持,本著足夠、實用的教學標準,在講課時不用特地追求知識規整度,而是集中講解經濟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結構。2.2創新改革教學方法,讓教學內容多樣化。從目前中職教授學生的舊式教學方式來看,其作用于學生的學習僅限于預熱、上課、回顧三個常規的學習步驟,他們對于擴展知識面的態度就是懶于進行擴展性的思考、缺乏探究的好奇意識。這種學習狀態覆滅了學生的勇于探索新知識系統。教學過程是一個漫長的的過程,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也應該得到重視,學生應該敢于提問,敢于擴展自己的邏輯思維,發現自己的探索精神。所以在中職經濟學基礎只是結構的教學中應該采用創造性而富有啟發性的教學,不僅僅可以給學生生動積極的的課堂氛圍,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及個性的延伸。當然,適當的進行課堂提問是有效啟發學生積極性的關鍵。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適當合適,這樣能激起學生擴展性的思維,而且可以達到啟發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每次教授課程之前,都需要認真考慮備課,把要在上課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做好備課以及結構梳理。例如在講需求定理時,對于在別的其他不動的情況下,商品本身的價格和需求數量呈反方向變動的關系,很多同學在生活中都能發現以此的問題,就可以進行適當合理的提問,讓學生歸納出需求定理的結構。而對于別的需求定理存在的個例,學生在生活中也有所見聞,可以通過課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總結出需求定理別的其他的幾種情況。通過適當提問和分組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不僅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用課堂結構的能力,并不是把學生的思維當作容器、進行填鴨式教育。
3結語
中職的經濟學基礎教育作為教育普及中的一個特殊存在,需要中職的經濟學基礎教師不斷加強相關問題的思考,不斷的提升經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水準,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經濟學理論知識基礎,讓中職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邁上新的歷史臺階。
參考文獻:
[1]王午峰.中職院校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管理觀察,2016(02).
[2]魏周杰.淺析如何提高經濟學基礎課堂效率[J].科技展望,2016(05).
作者:劉曉晨 單位:邢臺技師學院
- 上一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論文
- 下一篇:國際經濟學教學效果探討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