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經濟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04 03:56:35

導語:衛生經濟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經濟學教學論文

摘要:基于當前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學生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造成教學質量不佳的現實困境,在對比分析了中外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材的基礎上,從應用的思路、方法和效果三個角度,嘗試著對定量分析工具在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較深入分析,旨在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增強他們的科研趣味性,提高研究生“衛生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定量分析工具;衛生經濟學;教學質量;研究生

“衛生經濟學”研究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衛生經濟學相關理論和概念,繼續照本宣科的“泛泛而談”顯然是不受學生歡迎的。將定量分析工具引入“衛生經濟學”教學,不僅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定量分析工具已被廣泛運用于國外“衛生經濟學”教學之中[1]。國外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材一般安排專門一章來介紹常用定量分析工具,如常用的統計分析工具和方法;“衛生經濟學”理論介紹后,緊接著就是不同時期和不同分析方法的相關定量分析案例的集中介紹;配套《習題冊》也安排了大量需要進行定量分析的問題,以便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2]。因國內外衛生制度環境相差較大,直接使用國外教材并不科學。國內“衛生經濟學”教學以文字性的定性講授相關概念和理論為主,定量分析工具的運用較少。國內“衛生經濟學”教材至少有十五種版本,以復旦大學胡善聯教授編寫的《衛生經濟學》為代表,多以相關概念和理論介紹為主,定量分析工具運用得較少,運用我國衛生經濟領域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介紹的案例鮮有所見。國內教材對本科階段教學比較適用,但不適合研究生培養。實際上,國內也沒有一本專門用于研究生教學的“衛生經濟學”教材[3-5]。一本(或多本)本科教材,并輔之以教師或學校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研究資料,就構成了我國研究生教學用的教材[6-7]。此外,衛生服務既有私人物品屬性,又有顯著外部性,同時還涉及人的生命健康等社會倫理,所以,衛生經濟理論比較復雜抽象:一個衛生經濟領域的現象,有多種理論可以進行解釋;一項衛生政策可從多個視角進行評判。衛生經濟領域是爭議最多的地方,定性分析力不從心。因此,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在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從應用的思路、應用的方法、應用的效果三個方面出發,對定量分析工具在“衛生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探索和嘗試,旨在提高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質量。

一、定量分析工具在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路

(一)根據“衛生經濟學”教學大綱,確定重點內容,選取研究問題“衛生經濟學”涵蓋經濟學、管理學、社會醫學和倫理學、心理學以及醫療保險學等多學科知識,必須區分重點內容和一般內容。問題選擇必須具有兩性:代表性———蘊含了重要衛生經濟理論;時效性———當前衛生經濟領域比較關心、比較熱點問題。(二)根據選取的研究問題,確定合適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確定合適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這是核心所在。衛生需求因素及其預測方面的問題,可用一般統計方法,使用SPSS、SAS以及STATA軟件分析;涉及比較復雜的長期均衡因素,需要準確判斷經濟變量平穩性等,可采用現代計量經濟協整分析,使用EVIEWS軟件分析;不同衛生保健系統的績效比較,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用分析,也可以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運用DEA軟件進行分析;針對抑制和規避醫療保健市場中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可采用委托———理論或博弈論,建立委托模型或博弈分析模型,通過MATLAB軟件,模擬分析有關規避策略和制度優化設計[8-13]。(三)選取同問題、工具方法相匹配的定量分析案例資料,并編寫講義通過查找整理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選擇合適的定量分析和模型建構方面的案例資料,組織編寫適合研究生培養的講義。研究生一般已經掌握了衛生經濟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識,但對進一步的定量分析和模型建構等方法比較生疏,而這正是需要在研究生學習階段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掌握的內容。由于不同學校生源素質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在講義編寫過程中,應注意把握深入分析的“度”。(四)根據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更改遵照學生反饋的意見,及時調整。第一,時間調整;合理安排定量分析方法、衛生經濟理論以及定量分析案例的教學時間。第二,研究方法的調整;定量分析工具是否合理應用。第三,選擇的相關定量分析案例材料更改。相關材料是否翔實、客觀,結論是否科學。

二、定量分析工具在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專家咨詢法定量分析工具的選擇取決于擬分析的內容和問題,而分析的內容和問題又取決于“衛生經濟學”的教學大綱。通過邀請行業協會、政府管理部門以及醫院、高校或研究所等衛生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或政府領導,共同探討“衛生經濟學”教學大綱,確定重點教學內容,選取社會熱點問題。同時,結合研究生反饋意見,不斷優化改進內容設置,科學合理地選取問題。(二)文獻查詢法依據需重點講解問題和對應的定量分析工具,通過文獻查詢,收集、比較和篩選,最后確定需要的對應文獻資料,編寫講義。中文期刊文獻多集中在《中國衛生經濟》《衛生經濟研究》《中國醫療保險》《中國衛生事業管理》、《中國衛生政策研究》等。外文期刊主要有Journalofhealtheconomics、Healtheconomics、Healthaffairs、Healthpolicy。外文教材主要有RexfordE.Santerre和StephenP.Neun合著的Healtheconomics:theory,insights,andindustrystudies、PaulJ.Feldstein編寫的Healthcareeconomics、ShermanFolland等人合著的Theeconomicsofhealthandhealthcare以及FrankA.Sloan和CheeRueyHsieh所著的HealthEconomics、全球知名衛生經濟學家合編的Handbookofhealtheconomics[14-17]。(三)問卷調查法通過調查問卷的設置、執行和分析,對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進行調查,科學合理地收集學生客觀真實的反饋意見,并將其作為再次修改教學內容和講義資料的依據。

三、定量分析工具在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學習興趣顯著提高經對比分析,較以往學生,2015級和2016級兩屆研究生均表示出了較高的學習興趣,出勤率接近100%。上課發言的主動性也明顯增強。課前課后問題也顯著增加。師生互動次數和效果均有較大提升。學生們對于運用定量分析工具解決衛生經濟領域問題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完全不同于單純的統計工具課程教學,也有別于單純的衛生經濟理論知識的泛泛而談。(二)理論知識進一步拓展和深入無論是研究生的作業質量、回答問題質量、提問題質量,還是最終課程論文撰寫質量等,相比以往都有了顯著提高。衛生經濟學相關概念和理論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比如,對于“醫方誘導需求”問題的講解,通過多種定量分析工具的應用,引入多種模型設計和實證分析,將“誘導需求”理論逐步引向深入。學生普遍感到收獲很大,信心增強。(三)科研能力培養目標初步實現通過引入定量分析工具,學生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深入,而且還掌握了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最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初步掌握了科研思路和方法,提升了科研興趣,初步實現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目標。當然,研究生“衛生經濟學”教學質量提高不僅是依賴定量分析工具的應用就能完全實現。當前最緊迫的是將包括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內的實證分析以及模型建構等引入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才能鞏固拓展理論知識,培養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

作者:李軍山 何媛媛 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