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問題與提議
時間:2022-12-04 05:02:58
導語:經濟發展的問題與提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桂喜民趙海軍工作單位:邯鄲市統計局
經濟增長模式存在問題的原因
(1)產業結構調整成效不彰。我市經濟結構偏重,在目前限制產能的情況下弊端凸顯,加劇了我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難度,在經濟增長穩定性、持續性和協調性方面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數據顯示,1995年我市輕重工業比重比為3:7,2011年,上升為1:5.9;近似霍夫曼比率為0.17。可見,我市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重工業化趨勢明顯。(2)經濟發展過多依賴于投資拉動和政府推動。我市投資1995~2011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93.4%,這說明我市經濟目前的增長基本是靠大量的資本投入來實現的,屬于明顯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綜合要素的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3)處于快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圈外圍,政策紅利缺乏。在整個國家層面上,邯鄲處于天津港口經濟的邊緣地帶。在區域層面,邯鄲與以鄭州、西安、青島等區域性大城市為主的區域經濟圈距離也較遠,無法分享這些城市集聚效應帶來的好處。(4)主導產業帶動作用弱化。我市新一輪經濟增長是由住宅、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的。鋼鐵產業鏈條短,資源轉化增值率低。資源優勢不能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2011年,鋼鐵行業增加值61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48.6%;但同期提供的利潤74.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39.5%,低于增加值9.1個百分點;稅收3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30.8%,低于增加值17.8個百分點。(5)定位資源型城市制約經濟發展轉型的成效。邯鄲被國家定位為資源型城市。煤炭、電力是國家布局的重點。導致的問題是,一是產業發展結構性矛盾更為突出;二是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壓力大;三是存在區域、城鄉一體化的諸多體制障礙;四是我市城市布局顯得過于分散,聚集效益差;五是綜合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優化組合空間。
對策建議
(1)脫胎換骨:率先實現產業升級的新突破。邯鄲產業要想從“斯密增長”和“庫茲尼茨增長”轉向依靠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因素的“熊彼特增長”,就要按照新興產業規模化、主導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的發展思路,促進制造業集聚集度明顯上升,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涌現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躋身國際市場的成功企業。(2)借力上位:打造有帶動作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主要是打造與天津、濟南和青島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加強與省、鐵道部的溝通,積極籌劃天津-邯鄲客運專線建設,邯鄲-青島客運專線的建設,爭取邯鄲-濟南鐵路客運線早日開通。在完善交通體系的同時,對不同產品、不同產業采取不同的接軌策略,鋼鐵、環保、汽車及其零部件、金融業等相關行業,與天津接軌;文化、教育、旅游等產業與北京接軌;白色家電、物流等行業與青島接軌。(3)內強素質:積極推進縣域綜合配套改革。筆者認為,根據我市建設的現實態勢和發展前景,其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和再擴展不宜繼續采用均衡增長,而宜借鑒生長極理論及核心邊緣模式,采用“動態平衡”(或稱非均衡發展)。其可持續性建設,應該集中有限的資金,吸引優勢產業發展和集中。要鼓勵有條件的強縣如涉縣、大名、魏縣等向次中心城市轉變,緊密“1+6”,強力帶動小城鎮的發展。(4)動態均衡:積極發展小城鎮,加快城鎮化,解決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失衡。邯鄲市的鄉鎮分為三類:一是對于有大中型工業企業進駐的鄉鎮如更樂等,大力發展與之配套的加工和服務業;二是對于有風景、文化積淀的城鎮如廣府等,大力發展旅游等相關行業;三是有成規模工業或商業的鄉鎮如小寨等,將工業或商業做大做強,產業延伸;四是數量最多的農業鄉鎮,成立農協或農會組織,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走集約化、產業化之路,進一步朝著多功能的相對集中城市建設方向更新和轉化。(5)政策引導:建立一個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環境。一要加大教育投入;二要下大力氣,運用法制規范經濟發展環境;三要轉向促進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兼顧增長與平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四要啟動民間投資。
- 上一篇:小議價格杠桿與經濟分析
- 下一篇:礦產資源對經濟的壓力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