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區域經濟發展與對俄貿易人才培養
時間:2022-03-18 02:48:12
導語:淺談區域經濟發展與對俄貿易人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黑龍江省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在中俄貿易中具有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近幾年中俄經貿關系不斷取得新進展的情況下,黑龍江作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根據地,對經貿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基于此,本文分析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對俄貿易人才的需求問題,分析目前對俄貿易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針對人才數量供給不足、人才整體素質偏低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陳舊,提出優化資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推進對俄經貿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以及加深校企合作提高人才質量的解決對策,旨在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更好地服務于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促進人才綜合素質和地方經濟建設協同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經貿人才;區域經濟;對俄貿易
受國際政治經濟因素影響,中俄經貿關系正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中俄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進入全新的階段,兩國將展開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經貿合作。一方面,中央政府將《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延邊開放開發規劃》納入國家戰略,從頂層設計層面著手穩步推進;另一方面,黑龍江省在“五大規劃”和“十大重點產業”等地方發展戰略中,均積極探索對俄開放升級新路徑,通過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哈爾濱、黑河、綏芬河對俄自由貿易區、黑龍江通達俄羅斯和歐洲腹地的新“絲綢之路”等舉措,來促進中俄經貿合作向更大規模和更深層次的方向前進。在此時代背景下,黑龍江省的區域經濟發展對于對俄貿易人才培養產生了更高的需求。這對于地方高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高校需要立足于地區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對當前形勢下的對俄貿易人才需求和人才標準進行重新定位,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從而提高對俄貿易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輸送高契合度、強競爭力的經貿人才,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發展概況
1.經濟政策。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有2981公里的邊境線,同俄羅斯遠東的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自治州、阿穆爾州和外貝加爾邊疆區相鄰,對應分布17個開放口岸,其開放區域優勢明顯,經貿合作基礎堅實。(近幾年以來,中美貿易日趨緊張,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加大了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打壓力度,這進一步推動了中俄貿易的不斷發展。)借助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中俄雙方的地方合作理事會、常設工作組會議等合作交流機制也逐漸完善。2019年,國務院批準同江鐵路口岸和黑瞎子島客運口岸對外開放,同時批準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毗鄰的濱海邊疆區等5個區(州)建立了省州長定期會晤機制,哈爾濱、牡丹江等9個城市與俄羅斯的12個區(州、市)結成友好城市,定期舉辦“省州市日”活動,包括經貿合作洽談、經貿企業對接、經貿投資推介等,簽署了一系列重要合作協議。保稅物流中心總計7家,并建立起2個國家級的邊境經濟合作區和11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在國家“沿邊開發開放、興邊富民”等支持政策下,黑龍江憑借獨有的對俄邊境毗鄰州區多、人文交往頻繁、開放口岸多等諸多優勢,對俄貿易得到迅速發展,促進了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2.經濟規模。根據《2019年中俄經貿指數》的數據顯示,中俄經貿關系緊密度在中國對外貿易十大伙伴中位列第三。黑龍江作為中俄貿易的領軍者,不僅領跑全國,且近十年來增長趨勢明顯。2018年,黑龍江省中俄經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20.6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1%。進口指數較基期上漲127.93%。進口貿易中,以礦物燃料和非食用原料為主,金額最高的為一般貿易,達到150億美元;出口貿易中,以食品、紡織、機械、汽車、鋼鐵為主,金額最高的為邊境小額貿易,達到8.4億美元。與此同時,貿易主體數量及規模也不斷增大。根據2019年統計的數據,黑龍江省開展對俄貿易業務的企業達到2000多家,全省對俄投資合作企業達到161家,一大批投資合作大項目穩步推進,包括境外農業耕種、境外森林開發、境外礦產資源投資、原油管道項目、天然氣管道項目、國際輸電線路等。中國對俄備案投資5.8億美元,投資合作項目不斷擴大,重大項目取得新的進展。
二、黑龍江省對俄貿易人才需求與供給現狀
1.人才需求。俄語人才的需求情況往往與中俄兩國經貿關系直接掛鉤。21世紀以來,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貿易、軍事等領域里的合作日益鞏固和加深,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俄語作為兩國合作交流的重要語言,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中俄貿易市場需要懂中俄語言、了解中俄文化和掌握至少一門專業技能(俄語除外)的國際化人才,尤其是在現如今,貿易趨向深層次,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高素質、專業應用型的人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根據2017年黑龍江省委組織部與省人社廳聯合編制的《黑龍江省重點產業(行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2017-2018年)的數據顯示,13個地市在現代服務業的領域都存在較大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技能人才缺口,人才需求覆蓋了黑龍江省重點發展的11個行業。隨著中俄兩國經貿往來的日益活躍,除黑龍江本土外,越來越多的非黑龍江省企業希望能借助黑龍江為跳板進入俄羅斯市場,可以預見,掌握俄語且具有專業性的人才作為雙方企業溝通的橋梁,將進一步變得炙手可熱。黑龍江省的很多邊境城市引進俄語人才,已經成為其發展本地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2.人才供給。黑龍江省是全國首屈一指的俄語教學和俄羅斯問題研究的省份。建國初期,黑龍江省人人學俄語,后來隨著中蘇關系發生變化,學習俄語的人數下降。上個世紀,黑龍江省全面普及英語教學,學習俄語語種的人數大幅下降,俄語人才培養存在生源不足的問題。目前,黑龍江省開設有俄語專業和對俄貿易專業的高校總計20余所,招收俄語專業大學生人數在1800名左右,占據全國俄語招生人數的80%以上,黑龍江依然是我國俄語人才培養的大省,但整體供給仍然與現實需求有較大差距。學俄語的大學生數量相對較少,對俄貿易專業2012年才開始設立,起步較晚尚不成熟,學科教學尚未接受檢驗也未形成專業知識體系,中俄貿易專業課程適用性不足,影響崗位就業的質量和效率,俄語加專業培養的復合型人才并不多。作為黑龍江省內的本土大學品牌,也是俄語專業教育強校的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黑河學院等,近幾年以來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并在兩國領導人商議下,將增大互派留學生的比例。通過一系列積極措施,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但整體來說,黑龍江省在對俄貿易人才輸送方面,存在供不應求的現實狀況,一些學校的俄語專業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提前預定,對俄貿易的復合型人才短缺,要長久地解決人才短缺問題,還需要時間和資源優化來最終穩步實現。
三、黑龍江省對俄貿易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人才數量供給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在上世紀90年代,黑龍江省對俄羅斯在民用貿易和邊境貿易方面具有很大的貿易順差,但隨著傳統的地理優勢已逐漸喪失。可持續的區域經濟競爭優勢并未形成規模。多年以來,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貿易一直停滯不前。除了歷史原因,例如國家優先發展沿海地區和地區產業類型差異,俄羅斯和獨聯體國家的復雜政治和經濟環境,這一結果還與如何規范對俄貿易以及經貿人才素質和專業水平有關。在外語學習中,英語教學的全面普及導致學習俄語的人數大大減少。同樣,高等學校缺乏相應的“專業+俄語”課程培養體系,導致我國在對俄貿易各領域都缺乏相應的可用人才。簡單地說,人才短缺導致無法滿足黑龍江對俄貿易的市場發展需求。2.人才培養模式陳舊影響人才供給質量。盡管黑龍江是研究俄羅斯問題方面的先進省份,但是從客觀方面來說,與英語語種相比,俄羅斯語言、文學等文化對全球的影響相對要小。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經濟社會環境與以英語為主的西方國家產生極大交集,在此背景下的英語語言教育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其中與英語相關的國際貿易教學專業,主要教學內容也是基于英語國家的貿易模式和商業慣例。大量教育資源集中在英語語言教學領域,在俄語語言以及對俄貿易相關的學科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存在相對不足的現實問題。人才培養模式落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專業+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與對俄羅斯貿易缺乏聯系,中俄貿易的知識和技能包括哪些,俄羅斯人文、歷史、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領域應該包含哪些課程,均存在著模糊不清的問題,課程類別少、學時少、教學目標不明確;另一方面,俄語教學資料較少,多媒體教學設備少,網絡資源匱乏,俄語教師數量較少,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都比較傳統,這些都影響到了對俄貿易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3.人才培養無法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黑龍江省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先天條件,經濟發展模式和高等教育模式與沿海發達省份大不相同。如果高校不能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突出區域需求,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就無法為地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也就難以在人才市場上獲得競爭力。目前,黑龍江省許多大學都開設了國際經濟學和對俄貿易專業,但是并沒有立足于黑龍江省目前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培訓目標方面,與其他地區的大學沒有太大區別,俄語教學與地區經濟貿易專業知識的融合并不理想,難以適應黑龍江省與俄羅斯貿易的人才需求,也無法與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產生協同作用。
四、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對俄貿易人才培養的優化建議
1.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加大對俄貿易人才培養力度。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因此培養一批高端、優質、專業的中俄貿易師資隊伍極為重要。高等學校招收專業教師時,應以專業理論知識為標準,并經過擇優錄取。當然也可優先錄取具有中俄貿易實踐經驗的老師。學校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按照雙語進行教學并配備足夠的俄語老師。學校應從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開始,以便為學生今后從事各種涉外工作打下基礎。加強教學團隊實力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的硬件設施建設,如增加多媒體設備,建立中俄貿易實訓基地等。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在于提高學習的信息化水平;培訓基地的作用在于提高學生的交易實踐能力。2.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加快推進教學改革。一方面,高校應與俄羅斯大學加強合作,加大留學生數量,開展各類學術交流,為未來的中俄貿易增加人才基礎。采用實用主義、問題導向的培養模式,與貿易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和社會行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開發,保證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更科學,建立過程評價體系,改革過程評價的方式和內容,平時增加課堂提問、平時作業、研修報告、調查問卷、網絡學習等考查方式,加大課程體系改革。第一,俄語教學與國際貿易專業相結合,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際對照起來,以發散學生思維。第二,不斷提高實踐課程的比例,使學生熟悉外貿業務流程。第三,增加雙語教學,包括演講、辯論和競賽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溝通能力。第四,根據行業特征編寫相應的講義教材,與企業所需技能和職位對接。3.加深校企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中俄貿易人才,大學和公司合作成為一種趨勢。第一,高校可以聘請貿易公司管理人員參加講座,使學生拓寬視野并找到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第二,貿易公司可以為學生提供對應實習和就業崗位,在實習過程中選擇優秀的人才,經驗豐富的員工可以帶領實習生學習技能知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對于優秀的實習生,貿易公司可以提前與之簽訂合同,提高中俄貿易人才的就業率。只有就業率的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就讀中俄貿易專業。第四,重視對俄羅斯人文學科、社會習俗和商業禮節的學習。4.積極推動企業參與高校教學,促使校企深度合作。為了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必須及時了解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動態,以便提高高校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高校應根據自身需求,積極吸納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指導學生參與面試和崗前培訓。為企業和畢業生搭建就業的橋梁,實現企業全面參與教學。在實習階段讓企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及實習管理和指導,對學生的實習情況,如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表現,按照企業績效考核制度標準進行綜合考評,這樣有利于盡快推動學生進入職業工作狀態,了解企業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實現畢業與就業的平穩對接。
五、結論
隨著中俄經貿關系進入新階段,黑龍江對經貿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本文對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對俄貿易人才培養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要解決對俄貿易人才培養數量供給不足、整體素質偏低的問題,需要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加大對俄貿易人才培養力度,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目標,逐步推進教學改革,加深校企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優化調整對俄貿易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對俄貿易人才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鳳莉.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與對俄貿易人才培養模式[J].知識文庫,2018(19):50.
[2]遲宇超,崔磊.“龍江絲路帶”背景下復合型對俄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黑龍江東方學院貿易經濟專業為例[J].智庫時代,2019(47):176-177.
[3]劉春富.“一帶一路”背景下黑龍江省高校對俄經貿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9(05):29-33.
作者:劉寧然 單位:佳木斯大學
- 上一篇:疫情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研究
- 下一篇:新經濟下企業市場營銷新思路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