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價值

時間:2022-01-19 09:51:12

導語:GDP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GDP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價值

一、我國目前對gdp認識存在的誤區

(一)過分夸大GDP對經濟的指導作用2011年2月,隨著各國陸續公布2010年經濟數據,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這是日本自1968年以來,第一次讓出世界第二的排名。中國從2004年的排名第六位到2011年的第二位,只用了6年時間,先后趕超法國、英國、德國和日本。消息傳來,舉國振奮,很多媒體已開始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形容中國。但是,筆者認為,現在就開始宣布我們是第二大經濟體為時尚早。原因有兩點:

1.GDP統計的是流量而非存量。所謂流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某種經濟變量變動的數值,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內測度的,其大小有時間維度;而存量是在某一時點上測度的,其大小沒有時間維度。就像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和他的收入,財富就是存量,收入是流量。也就是說,GDP所衡量的生產創造能力只是這一段時間(通常為一年)內的,而在統計經濟總量時更應該以存量的形式來表示。簡單的來說,存量應該是前一段時間內的流量匯總。由于日本長期以來占據世界第二的位置,我們不比較太多,僅以近十年(2002-2011年)數據對比見表1。由表中所列數據可以看到,僅以中國快速發展的這十年來看,經濟總量與日本仍然相差較遠,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三不到。僅僅是一年或是幾年超過一點,仍然不能彌補中國與日本在經濟總量上的差距。我們必須要保持目前的經濟發展勢頭,將來自然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更加準確衡量生產創造能力的不是名義GDP,而是實際GDP。前文已經介紹過兩者的概念,因為GDP是衡量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說有了價格才能體現出市場價值。名義GDP在統計時是按照當年的價格計算的,所以當市場價格發生波動時,就會影響到名義GDP的變化;而實際GDP在統計時是按基期價格來計算的,完全沒有考慮到市場價格波動的因素,因此不論是物價上漲或是下降都不會影響到實際GDP的數值。所以,衡量一國生產創造能力更準確地指標應該是實際GDP,而不是名義GDP。而我國媒體所公布的“2010年GDP超過日本”中的GDP恰恰是名義GDP。按表1所列數據,2010年中國、日本的GDP分別是401512.8億元和363014.9億元,中國2010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3,相較上一年上漲3.3%,而當年日本的CPI卻是下降1%。綜合考慮后,我們發現中國與日本的GDP之間并沒有眼前所看到的那么大差距。GDP應用得恰當,能夠幫助我們很好地分析一國經濟面臨的狀況,及時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它的作用,畢竟它只是一個數據,只能作為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二)盲目迷信GDP指標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取得快速蓬勃的進步?!笆蟆眻蟾嬷?,鮮明地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由落后的不發達狀態向先進的發達狀態的過渡、轉化,這種進步不僅包括經濟增長,還應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以及人的素質等各方面綜合因素。但是,我們很多人在理解發展時,只看到了經濟增長,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同時進步。這與經濟增長更好量化、比較也有一定關聯,而其他指標一般難以量化,在短期內也難以看到迅速上升。

所以在考量地方政府和官員的政績時,更多的是以GDP的增長來衡量治理地方、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但是單一的考核指標逐漸引導了全社會盲目迷信GDP指標。只要GDP在增長,那么其他的諸如環境污染、人口素質降低等等都不會影響到考核、晉升。實際上,環境污染現在已成為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頭號大敵。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一方面社會上大量地出現各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鋪張浪費,甚至有的地方把同一條道路挖了填上、然后又挖開,造成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各個地方開始在上報的統計數字上玩“數字游戲”,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數據是,每年各地方政府所公布的經濟數據往往會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數據不相符合,這種差別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統計誤差。

2006年,全國GDP增速11.8%,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7個地區的G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值,僅有3個省區低于平均增速,另有一個與平均增速持平。在2007年,全國GDP增速12.2%,多達29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高于全國增速,只有黑龍江省,以12%的水平“墊底”。而2008年,全國GDP增速開始公布為9%,后調整為9.6%。全國31個省市區的最初數據沒有一個低于全國增速的。即使以后來調整的全國增速9.6%為依據比較,也僅有一個四川省略低于全國增速。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全國29個省市區中,除山西外,其余28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都高于8%,都“順利”完成了“保八”任務,其中26個省市區的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樣,2010年全國僅有北京、上海兩地GDP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2011年全國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低于全國平均增幅。伴隨著國人盲目迷信GDP指標產生的嚴重后果,也有很多人開始鄙棄GDP指標。這種觀點主要是從中國本身國情出發,認為沒有質量、只有數量的GDP一錢不值。這種說法雖有些偏激,但也提示我們應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提高GDP科技含量。

二、小結

國內生產總值這個在宏觀經濟學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引入到中國后,似乎被妖魔化了。其實按唯物辯證的觀點來看,GDP可以算是個中立的概念,它運用的好壞關鍵還是在于應用它的人身上。所以我們應正視GDP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義,不過分夸大宣傳,不盲目迷信,也不走完全鄙棄的極端,將其合理地應用在國家經濟發展的管理工作中。

作者:劉希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