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流動人口的相關性探微
時間:2022-01-19 09:56:07
導語:經濟發展與流動人口的相關性探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證檢驗與分析
為進一步描述這種關系,通過求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來進行判別(圖2),散點圖顯示,流動人口與國民經濟之間存在近似直線的關系,并可計算兩者的相關系數r。利用SPSS軟件,得出流動人口與GDP之間的相關系數r=0.988,并且具有統計的顯著性(P<0.01),也就是說,GDP的增長與流動人口規模的擴大幾乎是同向的。為進一步衡量流動人口對流入地經濟的貢獻,根據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要先計算出和的值。由于我國屬于典型的發展中國家,以勞動密集型經濟分布為主,因而勞動產出彈性系數一般較高,而資本產出彈性系數一般較低,所以學界比較認同的是a=0.6,b=0.4,如支道隆(1997)、葉裕民(2002)、Young(2000)等人的研究。
浙江省作為一個民營經濟大省,符合我國經濟結構的基本情況,并且浙江的產業結構主要屬于勞動密集型,以“輕、小、集、加”為主要特征。在此產業結構情況下,勞動產出彈性系數同樣較高,因此采用a=0.6,b=0.4的值也相對合理。即LnGDP=LnA+0.6LnL+0.4LnK,勞動投入每增長1%,可使經濟增長0.6%,而資本投入每增長1%,可使經濟增長0.4%。在此,將流動人口全部當作勞動力來計算。事實上,根據浙江省公安廳2008年統計年報,15周歲以下的流動人口僅占1.3%,而46周歲以上的僅占5.9%,且這部分人在城市通常也是勞動力,16至45周歲的流動人口占92.8%,由此可見,數據中的流動人口數量基本上能代表流動人口勞動力的數量。因此,假設流動人口勞動生產率與本地人口的勞動生產率相同,利用公式L’/L×lnL/lnGDP×100%就可以測算流動人口對GDP的貢獻率,即流動人口占總勞動力的比例乘以總勞動力的貢獻,就是流動人口對GDP的貢獻率。計算過程如下:計算結果如表2。這一計算結果與有關部門統計的“十五”期間流動人口對浙江省GDP貢獻率為21.4%相近,因此,可信度頗高。由表2可知,浙江流動人口對經濟的貢獻率在逐步增長,從2000年的8.07%增長到了2008年的25.66%。與此同時,浙江省勞動力對于經濟的貢獻率卻是逐年遞減,可見,流動人口對于浙江經濟的貢獻很大,其已經成為浙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對策建議
鑒于經濟發展與流動人口存在著密切關系,流動人口越多,經濟越發達,經濟活力越強。為此,建議采取積極的公共政策,合理對待流動人口問題。
1.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牢固樹立起公平對待、依法保護、有效服務的新理念,努力把服務與管理融為一體,真正做到服務和管理并重,為流動人口的生活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切實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讓流動人口共同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
2.加強社會組織建設,逐步支持創建流動人口自治組織。在流動人口相對聚居的區域內,建立流動人口自治組織,例如“外來建設者之家”、“新XX人家園”等等,實現流動人口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創新組織建設,從組織上容納流動人口。
3.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議工會把農民工吸收進組織,農民工是工會必須維護的對象,工會應把保護農民工利益擺上工作日程,為他們提供切實有力的與城市職工一樣的服務。
4.努力提高流動人口的就業程度和促進公平就業,取消地域、身份、戶籍、行業等就業限制,做到“同城同待遇”,取消對城市企業雇用流動人口的不合理限制和規定,建立公平有序競爭的就業機制。
5.通過各類媒體客觀宣傳,引導全社會接納、關心、流動人口這一群體,切實認識流動人口對于緩解勞動力需求、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緩解區域人口老化、優化人力人才資源組合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
6.逐步消除在教育領域的各種歧視待遇,切實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等方面問題,盡量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保證每個流動人口子女與本地學生一樣享有平等的參與學習活動、獎勵、評優等權利,并逐漸實現“同城待遇”問題。
作者:樂德寶單位:杭州杭氧低溫液化設備有限公司
- 上一篇:GDP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價值
- 下一篇:小析職校德育教學中的感恩教育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