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利共贏經貿合作關系研究
時間:2022-06-25 09:17:16
導語:中美互利共贏經貿合作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朗普執政后,中美之間出現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四次貿易摩擦。但從兩國經濟發展需求來看,構建雙邊互利共贏經貿關系依然有著現實基礎。一方面美國國內雖然有著“精英美國”與“傳統美國”兩種思潮的博弈,但追求美國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不僅發展路徑十分明晰,而且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通過分析中美經貿合作關系的現實基礎及發展基礎,提出了“短期目標應是努力把握主動、長期目標應是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終極目標應是構建雙邊新型經貿合作關系”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互利共贏;經貿合作;新時代
一、引言
中美建交四十年來,兩國經貿合作越來越緊密,相互成為對方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并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經貿合作關系。兩國穩定發展的經貿合作關系,為全球經濟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2018年以來,中美經貿合作關系似乎走到了一個分水嶺,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自特朗普執政以來,奉行“美國優先”戰略,并在2018年3月22日通過了知識產權侵權總統備忘錄,拉開了對華貿易戰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之間雖然先后4次開啟貿易戰,但這次貿易戰與前3次不同,本次貿易戰兩國經貿合作關系表現出了更大的不確定性。面對逐步強大起來并在國際事務中日益發聲的中國,特朗普政府堅持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極力遏制中國經濟崛起。
二、新時代中美經貿合作關系的現實基礎
(一)美國國內政治經濟格局正處于博弈中。新時代中美經貿合作的開展必須充分考慮到美國國內的政治經濟格局。當前美國國內實際上存在著“精英美國”和“傳統美國”兩種思潮。所謂“精英美國”主要由世界銀行、華爾街等金融機構構成,其對華政策傾向于將中國逐步融入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非常自信地認為只要美國保持對中國的足夠優勢,就可以阻止中國在軍事領域可能出現的對美競爭。[1]“精英美國”強調的是美國主導,無論是二戰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還是現在的單極世界,都是在“精英美國”主導下謀求全球領導權的產物。所謂“傳統美國”是以特朗普為代表的群體,他們有著融入國民性的孤立主義,更愿意做好自己的事,追求的是美國利益。即使是參與到全球治理中,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美國利益。在“精英美國”看來,近些年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在全球事務中起到的作用和影響力日益提升,中國的和平崛起已經成為“精英美國”主導全球的重要挑戰。在“傳統美國”看來,中國通過廉價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在國際分工中獲得了大量工作機會,致使美國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因此,美國極力抑制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提出了美國制造業回歸戰略。總之,美國國內“精英美國”與“傳統美國”兩種思潮的博弈,在給美國政治經濟格局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中美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帶來了契機。(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中國發展道路已經十分明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一直在找尋自己正確的發展道路。中共十八大以來,通過“中國夢”“五位一體”“四個全面”以及“四個自信”等一系列表述,中國的發展道路已經十分清晰。[2]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再次明確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包括“兩個百年目標”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伴隨發展道路的日益清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自信、更加穩定。二是中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9.5%的增速,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占比從2%升至17%,中國GDP占美國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12%快速升至63%。2015年~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排名第一,達到31.6%,超過了美國的18.2%、歐盟的8%和日本的3.7%。中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規模升至全球第二,在全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總量中的占比分別達到11.7%和7%。201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1298.3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三是中國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伴隨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顯著提升。近些年來,中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了全球治理中,如中國領導人多次在達沃斯論壇、聯合國大會等場合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充分體現了大國擔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并給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為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6.3%,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156.4億美元,同比增長8.9%,占同期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3%。借助亞投行、絲路基金、新開發銀行等金融組織平臺,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大幅攀升。積極參與對WTO改革等全球經濟治理活動,彰顯了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力量的決心與信心。[3]
三、新時代中美經貿合作關系的發展基礎
(一)中美經濟利益交融的深度超過以往。當前,中美雙方經濟利益交融的深度已經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的局面不會允許雙方經貿合作走向破裂。一是雙邊貿易規模巨大。2018年中美貨物貿易額超過6300億美元,兩國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400億美元。同時,在中美雙邊服務貿易額中,來自對方的服務貿易額占比在不斷提升。二是雙方國際投資規模巨大。自改革開放以來,美國企業持續加大對中國的投資。2017年美國在華企業銷售收入超過6068億美元,利潤超過390億美元。蘋果公司2018年第四財季報告顯示,在公司全部843.1億美元營收中,有131.7億美元來自大中華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企業加快了對外投資步伐,其中美國市場是中資企業最為重要的投資市場。截至2018年底,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規模已經達到1300億美元,全美各州基本都有中資企業。此外,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債主,至2018年底共持有美國1.12萬億美元國債。三是雙方人員往來頻繁。在美國際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的占比超過34%,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著名學府中,也有大量美國留學生。到對方國家旅游人數持續增加,2018年中國入境旅游總人數中,來自美國的游客占比為7.9%,同時有300萬人次中國游客到美國旅游,其中僅洛杉磯一地就接待了120萬人次的中國游客。[4](二)美國訴求與中國變化具有互補性。與美國退出TPP、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組織等行為相比,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更愿意參與到國際治理中,并用實際行動來深度融入全球化。雖然中美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行動表現為“一進一退”,但無論是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訴求還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訴求,其實質都是為了提高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民眾生活水平。可以認為中美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有著強烈的文化和經濟互補基礎的。一是文化基礎。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和而不同”,對不同合作者持非常開放的態度。在參與全球化過程中,中國不僅注重經濟發展,在應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方面,中國采取的方式也是非常靈活的。同樣的,在與美國的合作中,即使是面對“精英美國”強烈的以我為主現狀,中國的“和而不同”依然可以找到雙方的合作基礎。二是經濟基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明顯不同,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根本問題已經不是經濟增長問題,而是經濟利益分配問題,即社會整體財富增長已經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美國人民更關心已有財富如何在不同社會階層進行分配。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根本問題是要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努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發展依然是第一要務。貿易對于經濟增長和財富分配都有著顯著影響,中國借助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促進社會財富增長,美國也可以通過對外貿易實現社會分配調整。因此,中美兩國的經貿合作是有著共同基礎的,沖突只是局部的,關鍵是要加強對話和加深了解。
四、促進中美互利共贏經貿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短期目標應是努力把握主動。在構建中美互利共贏經貿合作關系上,短期內中國應努力把握主動,盡可能地保護好自身利益。一方面,堅持核心利益優先。當前中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兩個百年目標”還是“祖國統一目標”,都是壓倒一切的核心利益。在中美經貿合作中,都必須以這些核心利益為優先,堅持核心利益不動搖。只要美國不碰觸中國的這些底線,我們可以適當讓渡一些經濟利益,實現以利益換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堅持短期利益服從長期利益。中國正處于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的關鍵時期,時間對于我們而言無比寶貴,從長期利益出發,讓渡一定的短期利益是可以的。如美中貿易逆差問題,完全可以通過適當擴大中國自美國進口規模來解決。以汽車進口為例,中國如果將每年自美國進口汽車規模由120萬輛擴大到300萬輛,就可以縮小美中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再以原油進口為例,2018年中國自中東、俄羅斯、安哥拉、委內瑞拉等國家和地區進口的原油達4.62億噸,隨著美國頁巖油開采技術的不斷完善,已具備向中國出口原油的條件。適當增加自美國的原油進口量不僅有利于降低美中貿易逆差也有利于分散中國能源進口市場單一風險。[6](二)長期目標應是努力提升自身競爭力。當前,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其國內的經濟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隨著兩國經濟規模的日益接近,新的經貿合作關系磨合不可避免。2018年,中國GDP為13.6萬億美元,美國為19.4萬億美元,中國GDP約為美國GDP的70%,國際社會普遍預測在2025年左右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使得兩國關系更加敏感復雜。此外,中國在綜合國力提升的同時,增加了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以謀求更多全球經貿治理話語權,這些都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可以預見,在中國經濟規模超越美國的過程中,兩國經貿合作關系將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中,貿易摩擦頻繁將成為這一時期的常態。因此,中國必須加快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一方面,理性應對貿易摩擦,提前預判,制定相應應急機制。同時努力提升區域經貿合作水平,主動推進東亞、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國際空間和選擇。另一方面,加快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從國有企業改革、破除壟斷行業桎梏到推進生產要素價格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再到推進服務業改革、推廣負面清單制度,都應結合當前形勢、加快步伐,努力實現新時代更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增強國內經濟活力。通過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既要加快產業升級速度,又要化解社會矛盾,應對重大風險,保持國內經濟增長的穩定環境。[7](三)終極目標應是構建雙邊新型經貿合作關系。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具有強大的現實基礎,中國和平崛起也是民心所向。中美兩國同為世界大國,中國崛起必然為世界所認同,美國也終將會認同。屆時,中國擁有周邊事務主導力是必然的,在全球治理中發出更強聲音也是必然的,不會因為美國反對而有所改變。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的正確選擇是構建雙邊新型經貿合作關系。邁過當前的合作摩擦,達成新的平衡與穩定,對中美兩國同樣重要。因此,中美兩國新型經貿合作關系必然不同于以往的關系,是更加平等、更加公平的經貿合作關系。一方面,中美兩國將是戰略合作伙伴而不是戰略競爭伙伴。即美國接受中國的崛起,將中國作為同等的對手與之開展合作。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經貿合作關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隨著中國的崛起,雙方經貿合作中“你防我、我防你”的現象將越來越少,在合作中的顧慮也將更少,從而使雙方更加坦誠,經貿合作關系也更加穩固。
【參考文獻】
[1]宋國友,張家銘.從戰略穩定到戰略沖突?中美建交40年的經貿關系發展評估[J].美國問題研究,2018(2):13-28.
[2]喬松濤.中美經貿關系的戰略思考及應對[J].經濟論壇,2018(9):130-134.
[3]沈國兵.合作遠比對立更重要:基于中美經貿摩擦三階段的共識[J].清華金融評論,2018(7):34-37.
[4]鐘英通.由國際秩序轉換審視中美經貿關系[J].人民法治,2018(10):19-22.
[5]隆國強.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理性處理中美貿易爭端———全面看待中美經貿關系理性處理貿易爭端[J].中國外匯,2018(7):7-9.
[6]李慶四.經貿合作依然是中美關系“壓艙石”[N].北京日報,2018-03-02(008).
[7]項夢曦.合作共贏仍是中美經貿主旋律[N].金融時報,2018-03-01(008).
作者:李 琪 謝廷宇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
- 上一篇: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探討
- 下一篇:電子商務國際經貿發展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