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合作在高質量發展的穩致遠
時間:2022-12-08 09:18:54
導語:經貿合作在高質量發展的穩致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俄雙邊經貿合作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賦予了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的內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肺炎疫情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規則體系遭受嚴重沖擊的背景下,中俄雙邊貿易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為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和信心。展望未來,雙邊政治互信繼續鞏固提升,經貿合作也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行穩致遠,為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增添動力。
關鍵詞:中俄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開放合作
經貿合作是中俄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20年來中俄雙方在“世代友好”理念下,不斷鞏固和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有力促進了兩國的現代化進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以互信促安全、以互利促合作的良好范例。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貿合作發展環境更趨復雜多變,中俄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緣政治穩定的關鍵力量,正在以實現0億美元貿易目標為主線,積極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不斷豐富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涵而作出新的時代抉擇。
一、中俄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
(一)中俄雙邊貿易效能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主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保持高頻次互訪互動,為推進兩國更加密切的雙邊關系定向指航,以實際行動塑造了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上,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成效顯著。從貿易增速看,12—0年,雙邊貿易額從58.6億美元增長到77.7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1%。從規模看,5年以來雙邊貿易額不斷提升,8年首次突破00億美元,此后連續2年保持在千億美元以上,即使在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0年,雙邊貿易增速也僅出現了微弱下滑(見圖1)。截至0年,中國已連續11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1年以來,雙邊經貿關系繼續穩中向好,前4個月,中俄貿易額累積達到40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其中,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億美元,增長38.7%;中國自俄羅斯進口.17億美元,增長7.7%。
(二)政府間經貿合作機制日趨完善
0年12月,中俄總理第二十五次定期會晤的聯合公報表示,將在中俄貿易暢通工作組框架下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解決雙邊貿易投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8年5月,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各成員國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確立了聯合委員會合作機制,有力地推動了中俄雙方在技術法規、貿易救濟、海關、投資等方面的合作。在政府間合作機制的有力支持下,兩國企業間的合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能源資源領域,在高新技術、醫藥、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的合作也呈現出進展積極、步伐加快的態勢。與此同時,雙邊經貿合作的平臺載體也為中俄之間貿易、投資和人文交流等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俄羅斯展區充分展示了工業、貿易、投資等領域的發展潛力以及中俄兩國富有前景的合作項目。此外,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已成為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人文等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和全面交流的重要平臺;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已成為中俄在俄遠東地區發展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俄羅斯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已成為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謀合作的重要平臺。中俄雙方還通過相互舉辦“俄羅斯年”和“中國年”等交流活動,有力促進了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增進了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攜手共進”的信心。
(三)俄羅斯不斷加強引資軟硬環境建設
一是著力改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0年營商環境報告》表明,俄羅斯在簡化納稅要求、保護小型投資者的權益等方面改進明顯。二是實施市場準入分類辦法,明確鼓勵外資對其傳統行業,如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進行投資,而對于賭博業、人壽保險等行業明確禁止外資進入。三是通過設立經濟特區、超前經濟發展區,以及自由港等開發開放平臺載體,以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稅收優惠和海關便利化措施來吸引外資。例如,投資者在經濟特區的項目成本比在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平均成本低30%。四是為促進特定產業行業發展制定產業政策,如旨在刺激俄羅斯工業生產投資、支持在俄羅斯實施大型工業項目的特別投資合同(SPIC)優惠政策。引資環境的改善使俄羅斯成為中國的重要投資目的國,投資存量與占比均處于靠前位置。截至年底,在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中,俄羅斯居第三位,僅次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中國在俄羅斯設立的境外企業超過00家,居中國在全球主要國家(地區)設立境外企業數的第五位。從行業分布變化情況來看,采礦業成為中國在俄羅斯的最大投資領域。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投資比重近年來明顯提升,我國在俄羅斯投資的產業結構正在優化升級。
(四)貿易新增長點不斷涌現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兩國務實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圍最廣的領域。俄羅斯在繼續鞏固能源出口優勢的同時,農業也逐步成長為其經濟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對其出口拉動作用更加顯現。從中俄農業合作和貿易情況來看,一方面,中國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在俄投資力度,中國資金、技術與俄羅斯的土地、農產品等深度融合。年6月,中俄兩國簽署《關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發展規劃》,支持兩國企業開展大豆等農作物的全產業鏈合作。另一方面,得益于兩國積極擴大農產品和食品相互市場準入,①俄羅斯對華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0年中俄農產品貿易額創歷史新高,中國躍升為俄羅斯農產品和肉類第一大出口市場。與此同時,疫情沖擊使雙邊貿易涌現出新的增長點。“宅經濟”拉動中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俄出口快速增長。此外,雙方在人文科教、5G、云服務、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年俄羅斯食品官方旗艦店在中國電商平臺開業,跨境電商等合作新業態、新模式陸續顯現。
(五)地方經貿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近年來,中俄地方合作蓬勃發展并不斷走深走實。雙方不僅建立了“長江—伏爾加河”“東北—遠東”兩大區域性合作機制,締結了0多對友好城市及友好省州,成功舉辦了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活動,而且通過積極落實《中俄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8—4年)》和《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農業發展規劃》,推動兩國地方和企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深度合作。目前,中國穩居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地位,黑龍江省通過“向北開放”實現了對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6—年,黑龍江省對俄貿易實現3841.1億元,年均增長27.%。其中,對俄進出口份額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以上,占全國對俄貿易總額的20%左右。同期,黑龍江省對俄直接投資居全國前列,其中8年對俄直接投資占全國的34.6%。截至年底,全省實際對俄投資23.4億美元,現存備案對俄投資企業33家。
(六)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
“一帶一路”為中俄拓展共同經濟發展空間、增添經貿合作內涵提供了新的抓手。圍繞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歐班列過境俄羅斯的“北線”物流大通道,以及雙邊能源管道建設等,近年來中俄跨境基礎設施聯通水平顯著提升,標志性重大項目穩步推進。聯俄通歐國際物流通道極大促進了中歐班列的高質量運行。截至1年2月1日,經滿洲里和綏芬河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萬列大關,達到6列,累計發送貨物1標箱。在“硬聯通”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中俄雙方還實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同俄羅斯倡議的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已生效實施。此外,中俄在境外合作區建設方面起步較早,進展也較為明顯。6年雙方設立了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又先后建設了俄羅斯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中俄(濱海邊疆區)農業產業合作區和俄羅斯龍躍林業經貿合作區。
二、中俄經貿合作面臨新挑戰
(一)雙邊貿易結構亟待加快升級
俄羅斯的出口商品以燃料能源類為主,約占其每年出口總額的%。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產品格局與對全球的出口產品格局基本一致,0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為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礦產品,占比高達64.5%。而俄羅斯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則集中在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材料、賤金屬及制品、家具玩具雜項制品等領域,占比高達66.5%。然而,半成品、零部件及消費品等作為產業鏈分工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俄之間在上述三類商品貿易中的聯系較為松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俄雙邊貿易合作仍舊以小范圍、低層次、低水平的貿易為主。
(二)俄羅斯營商環境仍存在短板弱項
盡管在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下,俄羅斯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外資限制指數,0年俄羅斯外資限制指數為0.2,較7年提升了0.078,在二十國集團(G20)中處于最高水平,表明俄羅斯對外資的限制進一步提升。此外,目前俄羅斯行政審批行業較多,為尋租腐敗提供了空間,影響了投資環境。在疫情期間,俄羅斯紓困政策普惠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向本國企業傾斜,不利于外商企業公平競爭。同時,對于優先鼓勵的產業而言,很容易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且其大多為資本密集型投資,影響了中小企業投資熱情,甚至導致總投資流量的負增長。年,采礦業發生11.3億美元的負流量,導致中國對俄羅斯投資流量為-3.7億美元。
(三)雙邊貿易投資規則需進一步協調
在全球能源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俄羅斯近年來注重強化產業結構多元化的政策導向,尤其是對“進口替代”政策的關切更為顯著,不利于雙方制度規則“軟聯通”達到應有水平。與此同時,從外資限制情況來看,中俄外資限制指數“一降一升”(見圖2),加大了雙方在一些市場準入領域的協同難度,使更加緊密的雙多邊經貿合作安排推進緩慢。例如,中國與俄羅斯的自由貿易區協定依然“不見蹤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指出,兩國的投資合作目前還未達到戰略伙伴應有的水平。由于無法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作出更緊密的合作安排,產業轉移和承接在中俄之間難以實現,影響了基于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互補分工格局的形成,并直接或間接造成了低價值的產業間貿易繼續主導雙方貿易的格局。
三、中俄經貿合作行穩致遠期待新舉措
(一)繼續深化雙邊疫情防控與經貿合作,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未來中俄雙方要進一步加強雙邊及在全球范圍內的疫情防控合作,推動發展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雙邊或多邊經貿關系。立足于不斷成熟的經貿合作機制,著眼于更高經貿水平的發展目標,雙方應該在繼續鞏固產業間貿易互補優勢的同時,在相互尊重各自對外開放意愿的基礎上,穩妥有序地推進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繼續挖掘新貿易增長點,不斷拓展經貿合作領域和范圍,加強基于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間的合作,切實提升貿易結構優化水平,推動雙邊貿易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至4年中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早日簽署,為拓展雙向投資和重點項目合作,全力提升貿易效能,盡早實現雙邊0億美元貿易額目標提供路線圖、施工圖,從而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賦予新內涵、提供新抓手。
(二)繼續優化提升雙邊開發開放平臺作用,推動地方層面合作走深走實
一是中俄雙方應繼續秉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商業運作、國際慣例”的原則,切實發揮俄羅斯經濟特區、超前經濟發展區、自由港等開發開放平臺載體的積極效用,鼓勵中國企業利用上述平臺開展項目合作,進一步增強雙方經貿合作的聯通紐帶作用。積極加強開發開放平臺經驗的交流學習,形成互學互鑒的交流機制。二是繼續推進境外合作園區合作,打造中俄特色合作、優勢互補合作的新樣板,為更寬領域的合作先行先試。三是積極依托中俄“長江—伏爾加河”“東北—遠東”等區域性合作機制,加強雙邊重大區域發展經貿合作的對接溝通,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平臺的作用,圍繞設施聯通、非能源領域合作、國際物流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以及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領域的深化合作,不斷促進中俄沿邊地區共同發展和其他地區之間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四是立足比較優勢,在《中俄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8—4年)》等政府經貿協定中明確的地方優先合作領域繼續深入開展合作,適時推動并不斷拓展其他領域合作。
(三)持續推進經貿制度協調,加強多邊經貿領域的協調配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協定》的生效實施標志著中國與聯盟及其成員國經貿合作由項目帶動進入制度引領的新階段,“項目帶動+制度推動”的雙輪驅動模式將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常態。下一步,雙方可以結合各自國情實際,按照不斷提升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的目標,繼續加強雙邊經貿規則、標準等制度協調,持續推進經貿規則的“軟聯通”,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關于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簽署,積極為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區建設開展先行先試。此外,中俄應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保持密切的溝通協調,支持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推進全球經濟治理和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
作者:聶新偉 史丹
- 上一篇:貿易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 下一篇:談年輕群體消費體驗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