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研究論文:甘肅農民消費理念探索

時間:2022-02-06 03:50:20

導語:消費研究論文:甘肅農民消費理念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研究論文:甘肅農民消費理念探索

本文作者:王茹工作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影響甘肅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主要因素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響消費需求最重要的因素。從十多年間甘肅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可以看出,居民消費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領域,吃、住依然是甘肅農村居民消費的一個主要內容。即使收入有所增加,其需求的變動對收入的反應仍然遲緩,即需求缺乏彈性;相反,家庭設備、文教娛樂和醫療保健對收入反應卻很快,需求富有彈性。其中前者屬于生存型消費,層次較低,后者屬于發展、享受型消費,層次較高。一旦購買力提高,消費需求層次就會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躍進,消費結構也會向較高層次躍遷。因此,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村購買力、促進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基礎與關鍵。產業結構2010年甘肅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核算中的比例為14.54∶48.17∶37.29,第三產業總體增長較快,但是甘肅農村第三產業發展仍然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第三產業有效需求不足。國際上,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居民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在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分別為40%、36.2%、30.6%、30.6%,發展中國家居民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大多在20%左右,而甘肅省農村居民2010年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才達到23.73%。農村居民家庭服務性消費支出過低嚴重影響了甘肅省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村居民消費質量的提高。因此,目前我們在注重產業結構對消費結構影響的同時,更要注重強調消費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反作用,使生產結構適應消費結構。不確定性近年來,農民面臨的不確定性日漸增強,主要表現為:(1)農村居民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農村居民往往傾向于通過減少當前消費支出、增加儲蓄來應對未來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問題,這說明甘肅省對農村社會保障的投入不足,農村醫療、教育、養老等制度仍不完善、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2)生產環境的不確定性,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甘肅省農業生產在抵御自然災害方面,能力弱,損失率高,農業生產收入受到很大的影響;(3)農產品市場信息的不確定性,甘肅省農業生產與市場經營戶信息缺乏溝通,最新市場信息下鄉入戶難,農產品賣難等問題較為突出,致使農產品的生產和供給調整難度大,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對收入的影響很大。

促進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甘肅省農村居民吃、住等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仍然是消費支出的大項,農村居民的總體消費水平不高,需要加以合理引導。增加農民收入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根據甘肅自然條件狀況,對馬鈴薯、蘋果、洋蔥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要重視;對黨參、當歸、甘草、大黃等中藥材種植規模要進一步擴大;對畜牧業發展應該采取規模化養殖;對于大部分農產品經營者來說,必須想方設法在品質上做到與眾不同、出類拔萃,同時在內外包裝上也要有所創新,比如在包裝上要特別注明選購的理由和獨特的賣點等,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農產品價值,增加農民收入。2.要規范農產品市場,建設農產品信息平臺,使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農業生產為此,我們急需建立功能齊全、覆蓋面廣的市場信息網絡。通過對市場信息的準確把握,農民才能合理地調整生產,從而增加收入。3.加強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利用沼氣、沼渣、沼液,提供農民生活用能,發展庭園經濟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有利于幫助農民節省燃料和用電,減少生活支出;有利于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消費結構升級。今后,需加強對產業結構升級帶動性強的若干主導產業的投資力度,如綠色能源產業和農村循環經濟產業,只有這樣,增加其研發投資,使產業結構、企業科技競爭力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變化。比如,在水資源豐富的縣實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將豐富的農村水能資源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再以農村循環經濟產業為例,稻花香集團提出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龍頭,向飲料產業延伸,向飼料產業拓展,向養殖和有機肥料產業擴張,向生物化工產業推進,構建了“五級循環”產業鏈,打造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助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并付諸實施。隨著這一戰略的全面推進,稻花香已建立起以三峽壩(庫)區農村為基地、以周邊縣市及其他地區為帶動和輻射區域的湖北省最大的農業產業化循環經濟園,直接和間接就業的農民已達到20萬人。以上經驗也值得甘肅省借鑒。增加有效供給,引導合理消費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基本保證是有效的供給,它也是優化供給結構,滿足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需要。因此,供給領域應重視市場細分,進行消費品市場的合理定位,滿足農村居民多層次需求;提高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的商品的比例,增加供給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此外,還要積極調整消費政策,鼓勵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方式,提高農村消費者的素質,倡導科學、合理、文明的消費觀;重點針對文化、娛樂、衛生保健、旅游、通訊等產業,不斷完善消費品供給結構,滿足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一是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定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標準要能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二是要完善財政政策,將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更多地用于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會保障和支持農業發展等方面;三是逐步建立農村社會福利制度,解決孤寡、殘疾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對其吃、穿、住、醫、葬等方面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四是要建立適合甘肅農民的養老保險機制,調動農民參與社會保險的積極性,解決農民的養老之憂。通過以上措施可以解除農村居民后顧之憂,改善農村居民的消費預期,提高消費欲望,增加即期消費,從而促進其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