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農村居民消費論文
時間:2022-01-04 02:36:33
導語:樂山農村居民消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統計數據,我們對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樂山市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農村居民消費行為呈現下述特征:1.1農村居民消費能力逐年上升。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2008年以來,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年均增速達19.125%。隨著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出臺,農民收入大幅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和消費質量不斷提高。1.2農村居民食品消費占比逐年下降。2008年以來,樂山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較快增長,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年均下降0.975個百分點。目前,食品在農村居民消費中仍占最大份額,副食品消費份額上升,農村居民對食品的營養和口味越來越注重。1.3服裝類消費增加,占比仍然較低。農村居民服裝類支出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為34.27%;但占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農村居民服裝消費已從傳統的布匹消費向成衣消費轉化,品牌意識和時尚意識有所增強。1.4住房支出增加,住房質量和面積得到提升。2008年“汶川”地震后,住房支出出現了一個回落階段,2009年后農村居民建房支出快速增長,住房逐漸由滿足生存需要向舒適型轉變。1.5家電類消費增加,人均家電擁有量上升。樂山市農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消費逐年上升,年均增長52.7%,其中2008年出現暴發性增長,當年同比增長106.5%。彩色電視機基本普及,冰箱、洗衣機的擁有量非常高,摩托車的擁有量也已達到較高的比重;這與國家出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引導農村消費密切相關;同時,農村電網改造也促進了空調、家庭用小型機械等方面的消費,小家電的擁有量不斷攀升。1.6交通和通訊費用穩步增長。農村居民外出務工增加,其交通和通訊費用穩步增長,手機在農村已經普及,但座機和寬帶的擁有量比較少。1.7文化娛樂消費占比略降。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消費主要為子女教育支出,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費等政策的實施,子女教育支出占比呈下降趨勢;但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呈現上升趨勢。農村居民用于其他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很少。1.8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增加。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消費支出穩步增長,隨著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等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農民保障性保險的支出,促進了農民消費的積極性。1.9消費商品求廉、求實,人情消費穩定。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對價格特別敏感,購買商品優先考慮“結實、耐用、實用”,其次是“便宜”。農村居民宗族、家庭觀念強,強調人際關系,好面子,鄰里親友的紅白喜事都要支出和消費,鄰里禮金100元左右,近親100-500元左右,年均支出近千元。
2.樂山農村居民消費分析
2.1基本分析
對消費的分析多采用消費傾向指標,常見的有平均消費傾向、邊際消費傾向。平均消費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APC=C/Y,即:平均消費傾向=消費支出/收入。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曲線的斜率,指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MPC=ΔC/ΔY,即:增加1個單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費部分的比率。樂山市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均高于城鎮居民,都接近于1。這說明農村居民收入基本都用于了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其收入增加將對消費增長有更大的貢獻。
2.2農村居民消費的促進措施
2.2.1支農惠農,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可以從幾點入手:一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以土地流轉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規模效益;三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完善用工機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強農民工勞動保障機制建設;五是鼓勵返鄉能人自主創業,帶動就業和增收。2.2.2完善農村市場,優化消費環境。主要從幾點著手:一是健全農村市場流通網絡,強化監管力度和售后服務;二是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農資、農產品價格和供需信息化平臺;三是加強消費需求調研,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2.2.3加大農村文化教育投資,引導理性消費。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農村居民增收和改進消費結構的能力;二是加大文化建設,豐富農村居民業余文化生活;三是提高精神文化消費的層次,抵制低俗消費。2.2.4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快推進小額貸款業務,不斷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為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提供金融服務。
作者:陳建波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計量管理企業經濟論文
- 下一篇:企業經濟人力資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