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波動與居民消費的作用
時間:2022-03-29 03:17:48
導語:食品價格波動與居民消費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食品是維持居民生存權利的基本消費品,在居民消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在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下,我國食品價格波動頻繁,且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復雜而深刻的影響。本文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通貨膨脹等三個方面來研究食品價格波動對居民消費需求影響的作用途徑,對了解兩者其內在的作用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食品價格波動;居民消費需求;作用機理
一、引言
近年來,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下,食品價格波動頻繁且變動幅度較大。與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我國食品價格指數變動為103.1%,高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2%的波動幅度。部分如干鮮瓜果、液體乳及乳制品等食品的價格波動幅度甚至達到108%以上。食品是關乎廣大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費品,食品價格上漲必然降低居民食品消費數量與消費質量,加大居民消費壓力并造成不滿情緒,進而對居民實際消費福利產生消極影響。與此同時,居民消費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循環發展的重要瓶頸,擴大內需不僅是政府工作部署中的重點工作,也是穩定經濟增長態勢的必要手段。因此,從城鄉差異、收入差距以及通貨膨脹等三個角度研究食品價格上漲或下降對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兩者作用關系的研究,在擴大居民消費、保障居民福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食品價格波動福利損失的城鄉差異
食品價格波動對城鄉居民消費會產生不同的福利效果,一些學者對這種差異也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徐永金,陸遷(2012)認為糧食生產價格與主產區生產福利變動方向保持一致,且在大多數時期,糧食生產價格上漲會促進主產區總福利水平的增加。苗珊珊(2014)研究表明糧食價格上漲有利于糧食凈出售者的農村居民福利增加,但不利于糧食凈消費者的城鎮居民消費福利。城鄉低收入群體對糧食價格波動較為敏感,且農村貧困人口所受不利影響要高于相應的城鎮人口。城鄉居民面對食品價格波動所表現出的消費福利差異主要是由其各自不同的角色所決定的。農民居民作為糧食生產者,在滿足自身消費后會將剩余的糧食進行出售,糧食價格上升會提高農村居民的福利效應。但城鎮居民不同,僅僅作為糧食凈消費者,是糧食價格上漲不利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其消費福利也明顯降低。這與祁毓(2010)探尋居民收入來源對居民消費行為影響的結論相一致,即相比其他收入來源,城鎮居民的工薪收入提升居民消費率的作用效應最大,而農村居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消費效應最大。但糧食價格上漲對農村居民產生的福利增加效果可能并不是非常明顯。因此,從糧食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角度而言,食品價格波動對城鎮居民消費需求表現出明顯的負面作用,但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則較為復雜,一般情況下,表現出稍微的促進作用。近年來,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迅速,糧食生產所需勞動力數量明顯降低,農村外出打工者的規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農村居民的收入結構表現出顯著變化,工資性收入占比已基本趕上農業經營性收入比例。婁峰,張濤(2012)研究認為短期內,農戶工資性收入上升不利于糧食生產,會引起糧食價格上升,但中長期內,農戶工資性收入增加會刺激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促進糧食產量增加。伴隨著農村居民進城務工現象的普及,我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農村居民在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會受到城市消費習慣與消費行為的影響,提高自身的消費意識與消費需求。同時,城市中大量的就業機會與較高的薪資水平增強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在城市商品供給足夠的前提下,能夠有效的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熱情。基于此,本文認為在城市化進程中,食品價格波動對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具有比較積極的影響,而城鎮居民消費需求則與食品價格波動呈負相關關系。
三、不同收入群體食品價格波動承受能力差異
傳統消費理論中,收入是決定居民消費需求大小的重要因素。方福前(2009)表示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理論適用于解釋中國居民的消費行為,人均收入是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決定因素。張祖慶,姜雅莉等(2013)運用Minot福利效應模型研究發現雞蛋價格波動與城鎮居民消費福利呈反向關系,且對低收入群體福利影響要明顯高于高收入居民。不同收入群體應對食品價格波動的具體措施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體現,分別是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收入效應主要指食品價格波動對居民收入福利的直接影響,食品價格上漲會引起食品凈消費居民實際收入購買力下降,收入的降低又會反過來限制居民食品消費質量。替代效應主要指面對食品價格波動引起的實際收入降低的情況,居民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如適當調整居民消費結構,降低生活消費質量等手段。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并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而是綜合作用于不同收入群體中。食品價格波動對高收入群體食品消費支出并不產生較大影響。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食品消費數量與消費質量都有較大提升。同時,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會越來越小,家庭恩格爾系數逐漸降低。食品價格波動會損害消費者一定程度上的消費福利,但這部分福利損失在高收入群體消費支出中占有的比例及其小,或者可以忽略不計。因而面對食品價格波動,高收入群體的消費行為或者消費習慣并不會發生太大改變。而依靠工資性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中等收入群體,食品消費支出占其總消費支出的相當比例,使得食品價格波動造成的消費損失對其具有一定的影響。崔海燕,杭斌(2014)認為居民消費習慣的增強,會降低收入差距對低收入群體和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的不利影響。這是由于習慣形成會弱化未來不確定性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盡管居民福利受到損失,但受到消費習慣的影響,中等收入群體會更加注重消費的計劃性,保持基本消費水平不變。同時,會根據貨幣實際購買力適當降低消費種類,減少其它不必要消費支出,從而保證自身消費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低收入群體面對食品價格波動所要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由于食品消費支出占低收入群體總支出的比例較大,居民消費層次較低導致消費結構調整范圍非常有限,使得食品價格波動所造成的福利損失對低收入群體的不利影響相對突出。同時,教育、交通通信等各方面的支出消費更加增強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壓力,嚴重影響著低收入群體的消費熱情。
四、通貨膨脹擴大食品價格波動影響效果
食品價格波動與通貨膨脹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即食品價格波動會增強通貨膨脹變化幅度,而通貨膨脹又會反過來影響食品價格波動。石凱(2015)表示農產品生產指數價格可視為能夠反映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標。陳曉坤等(2013)認為價格大幅上漲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且從情緒上表現出強烈不滿。食品價格波動與通貨膨脹的相互聯系,使得微小的價格變化引起市場中商品價格普遍上漲成為可能性,增大了食品價格波動對居民消費需求的不利影響。食品價格是CPI指數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著CPI指數的變動。大多數情況下,食品價格波動指數明顯高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通貨膨脹大小有很大程度是由食品價格波動所決定的。食品價格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易受某一類食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如水稻、小麥、玉米等價格上升時,會引起其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造成食品價格起伏波動。此外,食品中糧食、蔬菜瓜果等作為食品加工業的主要生產原料,其價格上漲時通過成本推動效應加快整個食品生產鏈條中各類商品價格的上漲。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發生也會進一步增強食品價格的上漲。CPI指數是衡量消費品價格的標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物價變動情況。陸軍等(2012)表示在開放經濟下通脹預期和通脹慣性對通脹都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而通脹預期對通脹的作用效果則更加明顯。通常情況下,居民為防范風險以減少收入不確定性,通過通貨膨脹水平形成一定的通脹預期,從而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當通貨膨脹預期上升時,農民會基于增值保值的動機減少農產品交易數量,增加農產品短期儲存行為,從而引起農產品市場的供給短缺,造成食品價格波動。而對相關食品生產加工行業來說,通貨膨脹預期意味著原材料、人工等生產成本的提高,使得未來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為緩解這種生產壓力,廠家會適當提高商品出售價格,加劇食品價格的波動情況。五、建議食品是居民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食品價格波動對居民消費需求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城鄉低收入群體,面對食品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較低,且敏感性較強。而食品價格波動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與通貨膨脹相互作用而放大其影響效果,促使其對居民消費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要穩定食品價格,保證價格波動維持在較低的變動幅度內。食品價格與食品消費者的利益休戚相關,因此要穩定食品價格以減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同時對糧食、蔬菜等食品生產者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與支持,彌補因食品價格控制所遭受的利益損失。其次,要千方百計的擴大居民收入。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費需求的根本動力,也是增強居民價格波動承受能力的強效劑。要特別重視城鄉居民中的低收入群體,給予它們一定的價格補貼或實物補貼,幫助它們度過困難的時期。同時,也要通過就業培訓機構加強低收入群體的職業技能水平,從根本上提高它們的職業競爭能力。最后,要密切關注食品價格甚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動情況,加強物價管理部門的職能與責任,及時收集相關的物價變動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對居民產生的通脹預期效應。
作者:彭虹 單位:安徽大學
參考文獻:
[1]徐永金,陸遷.糧食價格波動對主產區福利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貿研究,2012(5):61-67.
[2]苗珊珊.糧食價格波動對農村與城鎮人口福利變動的影響差異分析[J].財貿研究,2014(5):46-53.
[3]祁毓.不同來源收入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0(9):45-56.
[4]婁峰,張濤.中國糧食價格變動的傳導機制研究——基于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7):92-103.
[5]方福前.中國居民消費需求不足原因研究——基于中國城鄉分省數據[J].中國社會科學,2009(2):68-82.
[6]張祖慶,姜雅莉,陸遷.雞蛋價格波動對不同收入居民福利影響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43-50.
[7]崔海燕,杭斌.收入差距、習慣形成與城鎮居民消費行為[J].管理工程學報,2014(3):135-140.
[8]石凱.農產品價格上漲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18):161-164.
[9]陳曉坤,何可,張俊飚.居民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心理壓力感知實證分析——基于31個城市1203戶家庭問卷調研[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5):54-60.
[10]陸軍,劉威,李伊珍.開放經濟下中國通貨膨脹的價格傳遞效應研究[J].世界經濟,2012(3):3-23.
- 上一篇:石油企業物流發展現狀與改進措施
- 下一篇:市場經濟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