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策略

時間:2022-10-28 08:59:09

導語:草原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草原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策略

草原是各地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環境的好與壞,對各地區經濟發展產生著直接影響。近年來,由于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十分嚴重,降低了草原的涵水功能,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的出現。另外,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草場退化現象十分嚴重,土地沙漠化面積迅速增加,降低了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制定草原生態保護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1我國當前草原的發展現狀

我國屬于草原資源大國,天然草原的面積已經超過了4億hm2,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0%,位居世界第2位。但站在人均占有量角度來說,只有0.33hm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般。草原是我國重要的綠色屏障,更是畜牧業養殖過程中的主要依賴源,在草原的周圍還涉及到很多少數民族。所以說,加大對草原的保護力度,可促使牧區經濟進一步發展,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最終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在20世紀末,我國政府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并將生態建設放在了促使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上。在西部地區,草原等綠色植被面積占總面積的79%,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草原過度放牧情況的出現,以及亂墾亂挖等,草原的退化速度也在持續增加。因此,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2我國草原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2.1恢復草原生態系統,降低草原災害風險。要解決水的問題,我國大多數草原地區常年少雨,干旱現象十分嚴重,如果某一年降雨量較多,草原植被的生長環境也會得到改善。如果能將水源問題解決,將會為草原治理工作帶來了很大便利;要解決草原承包問題,草原承包制度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以實施了降低40年的時間,如果按照以往的發展效果,草原經濟也會得到長足發展,但由于生態系統的逐步惡化,草原的社會功能也無法更好的突顯出來。在草原生態系統恢復過程中,應該將草原的經濟目標轉移到生態目標上,本著生態優先、物盡其用為原則,將自身強項發揮出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經濟的良性發展?;诖耍鞯貐^政府可以指定出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對草原的所屬權進行重新劃分,按照現有的承包方式進行依法流轉,從而形成資源入股式的發展模式。另外,還可以實施紅利發展模式,將每年的草原收益按照合適的比例發放給牧民,從而激發出牧民對草原的保護熱情,最終實現保生態、惠民生的良好效果,實現對草原生態經濟功能的深入開發。2.2提升相關機構的思想認知程度。為了加強對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規定的實施對保護對象來說十分重要,只有嚴格落實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因此,想要實現草原保護效果的全面提升,需要在保護措施實行過程中加入硬件建設。相關管理機構應該做好保護工作設置情況的對比工作,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保護框架,將整個草原覆蓋其中;對相關企業可以對工作人員隊伍進行優化,培養他們的草原意識;對基礎設備進行合理完善。例如,新疆地區的草原面積巨大,為保護工作提出了很大考驗,相關保護機構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引入了衛星定位系統,對草原各地區實施衛星監控,一旦發現人為破壞草原現象,便可以及時采取控制措施,為相關保護工作的實施提供了基礎條件。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禁牧或者限制放牧手段,避免草原遭受到大范圍破壞,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依靠科技和技術創新,做好草原保護工作。2.3提升草原生態保護意識。為了實現草原生態系統的有效恢復,我國相關機構提出了一系列生態保保護措施,如退牧還草、天然植被保護、保護責任區域建設等,為相關經濟的有效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相關機構部門需要對各地區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在保護措施,從而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保護意識。例如,在具體的策略制定之初,可以對各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進行深入調查,并與當地牧民展開深入交流,還要做到田間一線,對一手資料進行深入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將保護策略的可執行性進一步提升。

3總結

在今后各地區畜牧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與當地草原生態系統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開展科學放牧,以此來解決草原目前所面臨的問題,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除此之外,各地區還要以生態內涵為基礎,建立起高效生產、持續化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為少數民族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嚴秋.云南永勝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施行現狀及建議[J].養殖與飼料,2017(4):106-108.

[2]包延東,劉長仲.甘南州天然草原生態環境現狀及恢復治理對策[J].甘肅畜牧獸醫,2017,47(3):108-109.

作者:楊偉 單位:花園鄉草原監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