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29 09:34:47
導語:農業氣象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能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因為其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和前提。農業氣象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文章從生態角度分析了農業氣象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時闡明了人類必須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建設,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農業氣象;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1氣象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理論
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我國的農業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農業的發展中,農民還是需要靠天吃飯,這個格局還在一直延續。受到固有思想的影響,我國的一些農業氣象工作者對氣象發展認識程度不足,面對新的氣象發展形勢無所適從。為此,相關的工作部門為了改變這種局勢和困境,進行了農業結構調整服務和積極參與生態環境的建設,為農業氣象事業的服務和發展奠定基礎,保護農業生產的環境,進而為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2農業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2.1農業用地資源的逐漸減少。土地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生態系統、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的土地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土地被占用,農業資源用地將出現明顯減少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建設。2.2農業生態系統脆弱。受到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人為因素的影響,農業生態系統更加脆弱。生態系統中的許多元素被人類所需,許多物質元素被人類使用,進而對生態系統物質循環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應該人為的輸入大量的物質,如進行施肥等,這樣才能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性,但是需要注意這種平衡只是暫時的,一旦長時間發展的話將使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脆弱。2.3農業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戶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別是造成耕地質量的下降,尤其是一些農產品中含有大量農藥殘留,不僅威脅人類的健康,而且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嚴重的影響。加強對農畜產品污染的監測和管理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對重點污染地區的治理很關鍵。2.4農業自然災害有增無減。近年來,我國常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和侵襲,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的話,直接影響農業生長。自然災害的破壞程度逐漸提升,一些極端天氣發生的次數越來越多,同時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在農業的發展中,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1]。
3農業氣象工作策略
當前,生態環境系統的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尤其是管理手段和管理體系,監測手段和管理網絡的建設,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直至關重要。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氣象事業的進步。要做好農業氣象工作,為生態環境建設奠定基礎,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3.1認識農業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的重要性。農業能為人類提供的一定的服務,同時在人類的活動中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也將造成人類自身利益的損害,舉例而言,農業發展的質量受到影響,生態多樣性受到影響等。農業氣象研究工作中,尤其是農業生態系統的建設中需要我國關注的工作有很多,如農業發展中的綠色發展理念,對生態環境的評估等[2]。3.2重視農業氣象的研究,為生態環境發展服務。在生態環境中的氣象較為多變和活躍,氣象研究指導著一些重要的難題。農業氣象工作者應該負起自身的責任,重點研究和探索生產實踐和氣象服務之間的關系,重視農業生物氣象的研究,為生態環境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此外,還應該重視氣象研究的力度和范圍,進而更好的為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服務。3.3認識農業氣象實用性,促進其更好的發展。農業氣象工作對生態環境的建設有重要的影響。隨著我國在世貿組織中地位的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建設將變得更加重要。此外,還應該從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救災保險、農業氣象等方面進行生態環境的建設。3.4培養氣象學與生態學的人才。農業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影響,生態環境的建設對農業的發展非常有利,應該不斷培養優秀的人才,尤其是生態學和氣象學復合型人才。此外,農業氣象工作者應該負起自身的責任,積極投入生態環境的建設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拓展研究的領域,向著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3-4]。
4結束語
我國的農業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人們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威脅著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環境的污染成為人們需要面臨的問題。我國的農業生產形式有自身的特點,即生產方式是露天的,該種特點決定了其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依賴性。加強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能很好地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吉宗偉.鄉村振興戰略下氣象為農服務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13):171+173.
[2]赤杰.淺談生態環境與農業氣象服務[J]現代農業,2016(9):8.
[3]李春雨.生態農業氣象科技服務的需求與對策淺析[J].南方農業,2011(15):169.
[4]杜鵑.農業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家顧問,2014(11):56.
作者:李天宇 王松虎 單位:赤峰市松山區氣象局
- 上一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及對策
- 下一篇:綠色金融戰略可持續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