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16 09:48:46
導語: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是一項旨在扶持偏遠地區基礎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舉措。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研究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將高校的智力、資源和志愿精神輻射到廣大偏遠貧困地區,極具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大學生支教現狀進行描述分析,再有針對性地從管理者、志愿者、社會三個層面提出可持續發展對策和建議,最后構建一套創新解決方案———“智慧支教”續開鄉村振興新良方,旨在實現支教形式由單一向多樣轉化,由人力、物資輸送向智力、技術輸送發展,由寒暑期支教向構建持續支教關系網絡邁進。在傳統支教的基礎上,“智慧支教”可以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志愿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大學生支教的可持續發展,讓支教搭上智慧時代的快車。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可持續發展;智慧支教;鄉村振興
1研究背景
在黨的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將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列入“寫好教育奮進之筆行動”。而高校大學生通過志愿性支教服務等實踐活動在我國教育扶貧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以來,高校支教團進一步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時代特色,在扶持偏遠地區基礎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普遍存在可持續發展有待提高的問題。
2支教現狀及分析
2.1政府和高校支教機制不健全。目前,大學生支教缺乏完善的政策管制以及健全的激勵機制。一方面,由于對支教隊伍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加之高校社團很難對大學生形成實際的約束力,且沒有完善的管理機制來監督激勵支教的大學生,導致在對支教隊伍的管理中,經常出現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情況。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支教過程很少能得到支教組織方和高校持續的物質與精神支持,大多數支教大學生都處于“單兵作戰”、“缺錢少糧”的尷尬境地,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參與持續性支教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召力。激勵措施的缺乏,導致難以調動支教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2支教地村委、校方、家長阻礙。由于占用假期休息時間、占用地點和物資等原因,支教點校方以及當地村委并不支持大學生前往支教,其認為支教帶去的風險比幫助更多。而部分教育程度不高的學生家長則認為,學生接受教育沒有其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的效用大。另有部分支持學生讀書的家長傾向于志愿者對學生進行文化課上的輔導,而不是培養興趣。但是,大學生支教目前多屬于第二課堂,與部分家長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大學生支教經常出現校方或當地村委單方面違約的情況,有時會造成支教項目的中斷或支教組織的解散。2.3志愿者動機多利己。通過對大學生支教者的隨機抽樣調查,有11.1%的大學生,參與支教是為了回饋社會,其中多為貴州當地人;有5.6%的大學生,參與支教是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這一群體實現了從受教者到支教者的轉變;而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參與支教是出于利己主義,其中或是單純體驗生活,鍛煉自己,或是師范專業,為將來的職業生涯積累經驗。2.4缺乏社會宣傳。社會網絡、新媒體等對大學生支教的正能量宣傳報道相對較少,導致大學生支教缺乏傳播渠道。前往偏遠落后地區進行義務支教,社會各界對支教大學生的角色定位有一種理想型的期待。人們期待支教大學生能夠讓山村孩子們更多地學習到新的知識、新的能力。支教大學生同樣地對社會各界存在著一種期待,他們期待社會可以提高他們的認可度,滿足他們的自我實現需求。
3對策建議
3.1管理者層面。加強大學生志愿性支教的可持續性,政府和高校應當健全激勵機制,例如給予相關學生保研、選調生、入黨推優資格、鼓勵榮譽等。這有利于激發人的正確行為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政府和高校應當構建支教長效機制,保障支教項目的長期運轉,加強后續跟進工作,提供安全、物資保障,針對人員流動性大這一特點多創造新老志愿者交流的平臺和機會,建立長效考核機制。3.2志愿者層面。參與支教服務的志愿者分為活動組織者和活動參與者。組織者往往是一個團隊的聯絡人,應當堅持強化關系網絡,利用各大關系渠道,尋找對接有需求的學校,招聘選拔培訓動機積極、有情懷、有能力的志愿者。同時利用關系網絡擴大宣傳,提升團隊影響力和號召力,以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支教,有利于提升團隊成員的角色認同感,加強團隊成員參與支教的持續性意愿,也有助于支教項目的后期持續性發展。而活動參與者則應當通過自我激勵,給自己強化正向的支教動機,當利他動機相較于利己動機占上風時,會產生更強烈的參與支教的持續性意愿。3.3社會層面。促進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還需社會大眾的參與。媒體應當多關注大學生支教活動,將相關感人事跡傳播于網絡報道上,加強社會宣傳,這對大學生感知角色認同有不可忽視的正向作用。此外,有能力的企業應當對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給予適當的贊助,為支教的持續性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這也有利于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增強企業的信譽,同時又為大學生志愿性支教服務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4創新解決方案
本文設計出一套針對大學生支教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智慧支教”續開鄉村振興新良方。“智慧支教”這一全新的概念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意念實現大學生支教的可持續發展,讓支教搭上智慧時代的快車。目前從支教形式、成本輸出、時間維度三個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構想,旨在在傳統支教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支教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智慧支教”里有許多新增舉措:學院定向支教是指各學院依據自身稟賦資源和專業特色進行定向支教,比如醫學院可以定向到醫療設施顯著落后的貧困地區,為當地的孩子帶去更好的醫療藥物以及開設一些醫療健康課程傳授他們一些必要的醫療技能,從而讓孩子們產生一個較為強烈的健康意識。“智慧支教”希望將傳統支教的人力、物資輸送新增一些智力、技術輸送,比如高校激勵大學生將志愿服務與科創相結合,鼓勵有志愿精神的大學生去思考更優的解決方案以促進支教的可持續發展,讓更多的人從參與志愿服務到主動地去創造支教攻略。“智慧支教”還希望構建一個持續的支教關系網絡,比如高校支教網、校友會支教關系網絡、遠程公益支教等等,將傳統的寒暑期短期支教延伸為一個持續的支教關系網。
總之,“智慧支教”的初步構想相較于傳統支教,具備一定的前沿性和先進性,但由于現階段還未形成一個健全的體系,可行性仍有待考察,也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羅婧,王天夫.何以肩負使命:志愿行為的持續性研究———以大學生支教項目為例[J].社會學研究,2012,27(05):94-118+243-244.
[2]江玉蓮.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以廈門醫學院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395-396.
[3]吳雨纖.關于構建持續性大學生支教組織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8(04):24-27.
作者:陸仁靜 甘婷婷 李逸然 張宇 金淑文 單位:揚州大學
- 上一篇:可持續發展綠色會計發展研究
- 下一篇:包裝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