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信貸論文
時間:2022-01-14 05:44:00
導語:農村信用社信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戶小額貸款案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在通過訴訟方式催收借款時未認真審查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有些當事人已不具備主體資格,增加了貸款回收的風險。
(二)信貸人員在發放貸款時審查不嚴,有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與金融機構簽訂借款合同或保證合同,致使貸款最終無法追回。
(三)金融機構貸后監督機制不健全,貸后疏于管理,甚至不予催收,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或臨界時,才發現借款人甚至保證人均下落不明,貸款回收無望,形成不良貸款。
二、農戶小額貸款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及市場風險
小額貸款的對象基本上農民,農民貸款主要是用于種植、養殖業的投入,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受自然及市場影響較大,存在著較大的自然及市場風險。一旦農業受災,農業減產,產品銷售受阻;將直接導致農民減產,還貸能力減弱。這些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加上貸款對象點多面廣,一旦遇上,農戶貸款就難以清收,農業的自然及市場風險將直接轉化為貸款風險。小額信貸的高風險是由其服務對象所決定的。小額信貸的扶貧對象,一般都缺少有效資產作為抵押品。比較常用的做法是直接發放信用貸款或者采取農戶聯保。如此以來,貸款能否收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承貸農戶的現金流狀況以及個人信用。另外,由于小額信貸在扶貧中大多數用于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其他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小規模生產經營,自然災害也使小額信貸的回收存在較大風險。農信社要在支持三農和可持續兩大目標間尋求平衡。
(二)貸款調查不到位,部分村農戶資信評估存在形式主義現象
目前,農戶小額貸款審查和信用評級主要依靠村委和農戶,但村委會和其成員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難免摻雜一些人情關系等成分,使資信評估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片面性,而信貸人員又缺乏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深入調查,有的農村信用社在核發農戶貸款時,主要基礎資料靠村組干部代為填報,信貸資料殘缺不全。有的信貸員在放貸中,只采取聽村組干部對貸款農戶的口頭介紹,看村組干部報來的殘缺不全的基礎資料,甚至憑貸款戶近年還貸感覺等。由于信貸人員調查不深入,對貸款戶情況掌握不夠,造成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居高不下。
(三)貸后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貸款管理滯后
貸款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降低貸款風險,農村信用社應加強貸后檢查工作。一方面農戶貸款額度小、對象廣、分布散,行業雜,而信用社信貸工作人員力量不定,削弱了對農戶小額貸款的到期清收。另一方面,有的信貸人員存在重企業輕農戶的模糊認識,認為農戶貸款是人在帳不爛,所以農戶貸款逾期也不及時催收,加之管理部門對農戶貸款貸后檢查不到位,有的信貸員認為農戶貸款金額小,形成貸款風險每戶不過幾千元或萬余元,因此造成貸款逾期不聞不問,借款農戶下落不明,導致農戶貸款不良比率有增無減。
三、農戶小額貸款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由于農業的投入效益低下,農村信用社只得以高成本、低收入的方式向農戶投放貸款,而鑒于農村信用社擔負著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國家應從不同角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撐,讓農村信用社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得以發展。要求農村信用社要在有限的范圍內幫助弱勢群體發展,盡可能縮小貧富差距,構建社會和諧因素。農村信用社和“三農”共同成長才是我們發展的目標。
(二)健全信用社內控機制,強化貸前調查工作
貸前調查是農村信用社貸款管理的一向重要制度,是加強和提高農村信用社貸款質量的關鍵。農村信用社在發放貸款前必須嚴把調查關。信用社的信貸人員應對農戶的家庭人口、承包面積,勞力、家庭年收入、支出、資信狀況等進行認真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組織評信小組,對農戶評級結果達成一致后,由評信小組成員簽名確認,明確責任,并聯責清收。
(三)落實信貸分級審批責任,嚴把貸時審查關
從基層農村信用社到縣級聯社,必須配備強有力的信貸審批班子,嚴格實行貸款分級審批制度,提高信貸審批實力,規范信貸審批行為,明確分級審批權限,落實信貸分級審批責任,避免審貸流于形式。繼續深化內部機制改革,強化內控建設,消除風險管理的漏洞。在強化信貸員第一責任人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基層社主任的責任,嚴格貸款審批手續,落實借款人,擔保人與信貸員三見面制度,核實借款人和擔保人的真實性,確保借款手續合規有效。
(四)制落實責任,強化貸后檢查制度
貸后檢查是降低貸款風險的關鍵。農村信用社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戶貸款貸后管理責任制,將貸后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農戶貸款的管理和回收制定管理目標,建立健全考核機制,要分清人為與客觀因素,合情合理地追究責任,提高對到期貸款的回收率。因為貸款一經發放,其使用權即轉移給借款人。因此,貸后必須深入貸款農戶進行檢查,檢查貸款資金是否用于農戶生產,是否被挪作他用,一經發現應及時采取收回貸款措施,降低信用社的貸款風險。
四、農村小額信貸的前景
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為我國農村信貸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是將組織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的信貸活動與金融支農到戶的有機結合。近幾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機制創新作用已得到較好發揮,不僅解決了金融機構與農戶貸款博弈中長期存在的兩個基本問題(信息不對稱和貸款高固定成本),而且對農戶信用的動態激勵機制實現了農村信用環境的不斷改善。農村信用社通過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在農戶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既對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支持作用,也拓展農村信用社資金投放渠道,改善了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經營效益,是信用社主動適應市場服務“三農”的一種進步。
參考文獻:
[1]鄭鳴.商業銀行管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鮑靜海,尹成遠.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與管理[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曹子娟.中國小額信貸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1.
【摘要】農村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向農戶、農村工商戶以及農村小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貸款。農業是弱質產業,同時受到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雙重制約。如果能真正放好用活小額貸款,傾心幫助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進行技術指導,有效聯系市場銷路,貸款將不會形成呆賬。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
- 上一篇:農村稅費改革探究論文
- 下一篇:農村金融改革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