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利用先進信息技術開展現代農業信息服務
時間:2022-03-25 03:41:00
導語:剖析利用先進信息技術開展現代農業信息服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十分緊迫的農業信息服務,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掌握信息新技術,創建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建立以網絡新媒體為基礎的農業信息網站、農業信息短信、農業手機報、農業電子信箱、農業呼叫中心、農業電子顯示屏、農業電子觸摸屏、農業電視節目專欄、農業網絡視頻、農業信息專用接收機等多種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有利于做好現代農業的信息服務工作,更好的為政府農業部門、農業企業以及農民(包括城鎮居民)提供信息服務。
關鍵詞:現代農業;網絡新媒體;信息服務。
2010年8月,在中共湖南省委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調,要以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為基本途徑,努力實現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人本發展,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我省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信息化是實現其它三化的基礎,也是建設“兩型”的保證。2010年,國家工信部正式將我省長株潭確定為首批開展“三網融合”試點單位,這必將催生一個新的ICT(信息、通訊、技術)產業。2005年,國家農業部開始在全國建設以12316為主要載體的“三電合一”平臺,這必將促使我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躍上一個新臺階。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十分緊迫的農業信息服務,要求我們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技術、創新服務新模式,積極做好現代農業的信息服務工作。
1湖南農業信息服務的現狀。
1.1湖南農業信息網絡體系逐步形成。
從1998年起,湖南省農業廳在互聯網上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開網站“湖南農業信息網”及28個專業網站。全省14個市州農業局,100多個縣(市、區)農業局自行或與本級政府配合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網站。長沙馬王堆、岳陽花板橋、常德甘露寺等20多家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網站當地批發市場的農產品價格、農產品供求信息等內容。
2005年,農業部在全國開展“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到2009年底,湖南已有株洲等3個市、瀏陽市等18個縣(市、區)建立了“三電合一”服務平臺。
2006年,湖南省農業廳與湖南移動簽訂了農業信息服務的戰略協議,2007年開始開發以“農信通”為載體的農業短信服務。
1.2湖南農業電子政務服務體系逐步發展。
2000年5月,省委省政府兩辦發出《關于在全省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的實施意見》,相繼成立了“湖南省農業廳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要求凡能公開辦理的事情都要通過“湖南農業信息網”公開。
2008年,省農業廳開發建成了農業電子政務行政審批系統,40個行政審批項目都可以在網上申請、審核和審批。行政許可辦理流程和相關結果在政府門戶網站(外網)上公開和,行政審批人員在內網上進行審批,并有相應的監督程序對每一步辦事過程進行跟蹤。
2009年,湖南省農業廳電子政務內網開通并投入應用。內網溝通了農業廳與省委省政府的辦公系統,實現了會議通知、文件收發和內部信息交互等功能。
1.3湖南農產品網上促銷體系逐步成長湖南農業信息網的“網上展廳”是推介我省農業龍頭企業和優質農產品的專欄。在前五屆全國農產品交易會上,我省累計有1000多家企業參與展示和營銷。“一站通”是全國農業企業注冊的農產品購銷信息服務平臺,到2009年底,我省有1400多家注冊用戶。
特色農產品網上營銷是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雛形。
從2000年以來,我省特色農產品網上營銷逐步壯大,瀏陽的花卉、石門的柑橘、隆回的金銀花等都通過網上營銷走紅國內外市場。
2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創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
近幾年,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技術飛速發展,IPV6、云計算、數字地球、物聯網和框計算等也先后走入實際應用,利用互聯網、電話、電視等網絡新媒體開展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和模式多種多樣。這里將目前綜合應用較多的幾種農業信息服務技術和模式簡介如下。
2.1農業信息網站。
網站用于農業信息服務是目前最多的一種形式。據農業部統計,到2009年10月,全國農業網站達到31108個,農村網民達到9565萬人,有24.3%的農民是通過互聯網獲取農業信息。我省涉農網站也達到了500多個。
農業網站內容主要包括政府公開信息與農業新聞、農業市場信息與農業科技信息、政府網上辦事、農業電子商務和網上互動。網站運營模式既有經營性網站,也有非經營性網站。營利性網站的贏利模式主要有:在線廣告、電子商務傭金、會員收費、電信運營增值服務等。
2.2農業信息短信。
短信因其方便快捷而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發展。據湖南省信息協會編輯的《2009年湖南信息年鑒》,我省移動電話用戶從2004年的1036萬增加到2008年的2260萬。據中國移動湖南省分公司統計,我省擁有移動手機的農村用戶有1000多萬。從2003年以來,我省不少縣、市農業部門逐步利用農業短信開展信息服務。省農業信息中心從2006年開始與湖南移動公司簽訂了戰略協議,利用農信通開展農業短信服務。農業信息短信服務的內容包括當前農作物(動物)生產(長)所急需的技術、農產品批發市場(特色市場、產地市場)價格和農產品供求信息等。手機用戶可通過短信免費接收公益類信息和有償訂閱生產技術及市場行情類服務信息。
2.3農業手機報。
農業手機報是農業短信的擴展和升級。由于每條短信的字數有限(中文不能超過70個字),對于字數較多的農業信息不能一次發送,只能分拆成多條。同時,短信不能發送圖片,不利于用戶直觀理解信息。農業手機報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特別適用于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經營的高端用戶。
2.4農業電子信箱。
電子信箱有兩類,一類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內容為文字表述的信息,是目前廣泛應用的電子信箱;另一類是以電信線路為載體,內容為語音表述的信息,也被稱為語音信箱。浙江省農業廳利用前一種方式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內容包括農產品種養加技術、農產品市場價格和供求信息等,注冊用戶達到了150多萬個。后一種方式有其特點,如信息量較大、用戶不需掌握漢字輸入法等。目前在農業領域應用較少,有待進一步開發。
2.5農業呼叫中心。
農業呼叫中心是農業部“三電合一”項目中的一個主要工具。呼叫中心依靠客服坐席(包括接線人員和配套專家隊伍)、農業技術數據庫和自動應答系統,開展技術咨詢與信息服務。從我省已建成的縣、市級農業呼叫中心來看,總的效果還可以,但發展后勁不足。通過對遼寧省“12316三農熱線”(農業呼叫中心)的考察,在進一步改革信息來源、及時更新貼近當前生產實際數據庫、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條件下,三農熱線受到了農民的熱烈歡迎,上線半年就接受了130多萬人次的電話咨詢。
2.6農業電子顯示屏。
電子顯示屏適用于流動人員多、場地寬敞的公眾場所,如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村集市、展示大廳等。電子顯示屏建造簡單、信息更新便捷、公眾觀看方便,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是傳統宣傳欄、信息墻的替代工具。
在農業信息服務過程中,非常適合于農貿市場、農村集市等人員多而計算機網絡還不夠普及的地方。
2.7農業電子觸摸屏。
電子觸摸屏主要用于政務大廳、政務中心等公眾辦事場所。信息管理人員及時將信息更新,查詢人通過手指觸碰相關條目,逐層查找,就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內容。農業電子觸摸屏目前應用還不多,主要用在省市縣級農業部門政務辦事大廳,但其方便、快捷、自助的操作方式非常適合于開展農業信息服務。
2.8農業電視節目專欄。
農業電視專欄應用時間較長,從中央到地方電視臺都有相應的窗口,在計算機網絡和電話尚不普及的時代,是農民接收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因為互動性能不夠,電視節目缺少廣告支持等原因,財力有限的電視臺播放的農業類節目較少。數字電視節目播出后,雖然增加了節目互動能力,但相對于藝術、財經、影視類等欄目,農業電視欄目及播出時間仍然非常少。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電路帶寬的增加和網站質量的提升,電視專欄在農業信息服務中的地位可能會下降。
2.9農業網絡視頻。
最近幾年,網絡視頻發展迅速,農業信息服務應用網絡視頻技術必將獲得極大的發展。在計算機普及率提高、網絡帶寬增加的大環境下,農業部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民間團體提供的免費類農業專業視頻快速增加,農業生產者能夠及時、主動的搜索所需要的視頻信息和技術。這種融網絡技術和視頻技術于一體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集中了方便、快捷、主動和直觀等諸多優點,是今后開展農業信息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
2.10農業信息專用接收機。
專用信息接收機已出現多年,不少信息類技術服務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都提供了產品,為用于農業信息服務,還開發了相應的接收芯片,集成了農業技術數據。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農務通系列產品AHPC/APDA”集成了多種農業專家系統、農業實用技術咨詢系統和信息查詢系統,可在生產現場方便快捷地為用戶提供農業實用技術、新品種信息、價格行情和病蟲害診斷等服務。
3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展現代農業信息服務。
利用信息服務新技術和新模式,努力開展面向政府、企業和公眾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是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增加農業生產效益和促進農民增收的一種重要途徑,是建設我省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3.1做好面向政府農業部門的信息服務。
農業信息化,政府要先行,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一是農業政務管理信息化。農業部門管理業務類型多、服務環節鏈條長、機構人員數量大,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制作、文件傳輸、會議通知、資料統計等都需要辦公系統的支持;二是農業政務信息公開。農業部門所具有的政務管理職能和社會服務職能,都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對外公布,行政許可、辦事流程、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資打假等都需要對外公開;三是農業視頻會議。為了節省會議成本,提高辦事效率,需要建立農業部門省市縣三級視頻會議系統;四是農業數字化指揮調度。為及時了解農作物生長狀況、農業抗災防災和救災、農業生產應急指揮,需要建立反應靈敏、現場清晰、數據可靠的數字化指揮系統;五是農業生產預警。能及時收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國際國內各市場的信息,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開展農業生產預警。
3.2做好面向農業企業的信息服務。
農業是傳統產業,利用信息技術裝備和改造傳統產業,是農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由之路。做好面向農業企業的信息服務,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對農業企業的信息化提升。農業企業在開展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各環節中,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傳統工藝,開展信息化管理,開辟互聯網銷售市場和逐步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二是農業標準化生產。
傳統農業的特點是小而散,產品沒有統一規格和標準,難以組織規模化生產和營銷。利用信息化管理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生產環境監測、農業投入品經銷、農產品生產技術實施和農產品加工過程監控,在統一環境要求、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投入品質量和統一加工流程的基礎上,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進而實現農產品溯源。
3.3做好面向農民和城鎮居民的信息服務。
農民和城鎮居民既是農產品的生產者,也是農產品的消費者,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現代物流一日千里的時代,農業信息服務顯得日益重要。
一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傳統農業推廣技術在新技術推廣、新品種推介等方面顯得效率低,一方面使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難于形成生產力,另一方面又使需要新技術的農民難于及時獲得新技術。特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的主要勞動力缺少農業生產技能,不熟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要求,不熟悉農產品各生產環節的生理需求和防病治蟲的技術要求,迫切需要農業技術人員的及時指導,而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農產品市場行情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讓農產品進入更加廣闊的市場。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很大,世界的農產品市場更大,但傳統農業的產品銷售渠道單一、輻射范圍小、流通半徑短,好的產品不能賣出好價。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開辟更大的市場,可了解最新的國內外行情,有利于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于城市居民來說,掌握或了解農產品市場行情,對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都十分有益。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農業生產預警。農業生產既有自然風險也有市場風險,要避免這兩種風險,信息化技術可發揮重大作用。目前我國的氣象預報,包括衛星云圖、地理遙感、數值預報模型、短中長期氣象預報和農作物氣象估產都達到了一定規模和水平,在農業防災救災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農情數據采集系統和涉及國內數百家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情的信息采集系統,還包括國外主要農產品市場行情、海關農產品進出口數據,使農業生產者對當前農產品播種面積、農作物生長狀況有一個基本了解,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現貨市場和零售市場有一個基本預期,從而避免農產品種植(養殖)規模和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服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9中國農業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杜青林。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張玉香。農業信息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4]程海波。湖6?做?南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5]郭作玉,百寶箱。中國農村信息服務案例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6]郭作玉。中國農業網站發展報告2009[R].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論文網]
- 上一篇:高職新生抑郁情緒問題透析
- 下一篇:夫妻約定財產制的立法與改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