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綠色蔬菜行業的發展途徑
時間:2022-03-30 09:19:00
導語:探索綠色蔬菜行業的發展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云南省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三十年的發展軌跡證明: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日益凸顯的發展矛盾,每一個發展戰略的出臺,每一項發展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結果。成績已屬過去,創新才有未來。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恒主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關鍵詞: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發展
解放思想出活力。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發展的率先;沒有觀念的超越,就實現不了發展的跨越。回顧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三十年。思想大解放促進了產業大發展。
一、發展背景
元謀縣從1978年開始種植蔬菜,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被稱為金沙江畔大菜園。特別是近年來,元謀縣蔬菜生產以“標準化、無害化”為核心,以“商品化”為特征,以“集約化”為方向,以“產業化”為目標,以“效益化”為目的,蔬菜生產由“無公害”向“綠色”提升。從2007年8月1日起啟動A級綠色蔬菜生產技術示范基地縣以來,成績斐然,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五年雄居楚雄州榜首。截至目前,元謀縣通過質量安全認證的農產品數已達37個,其中綠色食品認證10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7個。達到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有15.6萬畝。
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信息不靈,產銷銜接不緊密,不能以銷定產,種植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種植雷同,科技含量不夠高,管理較為粗放,經營不夠節約;三是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滯后,品質不夠優,品牌不夠響;四是市場體系不夠完善,不能分等定級,以質論價;五是采后加工相對落后,產業鏈條不長、不寬,經濟效益不高,仍屬規模產量型。以上因素嚴重制約了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的優化升級。
二、發展思路
元謀縣在加速創建“優質外銷蔬菜”經濟強縣的進程中,堅持深挖思想根源解放思想,深挖發展潛力統一思想。全縣上下廣泛開展發展思路大討論,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沖破思維定式,最終達成共識,提出舉全縣之力做大做強綠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打好“第二次創業”攻堅戰。在全縣強力推進“六個轉變”,即:思維方式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工作作風由“唯書唯上”向求真務實轉變;發展定位由普通蔬菜向綠色蔬菜轉變;工作態度由應事等事耽誤事向謀事干事干成事轉變;落實工作由難字當頭向干字當先轉變;服務大局由一般認識向實際行動轉變。
三、發展歷程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縣委、政府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抓住國家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著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作出了《關于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決心大力發展以蔬菜、熱帶林果為主,集種植生產和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抓住農業部將元謀縣列為全國首批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縣的契機,提出了“舉全縣之力,打造國家級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示范大縣”目標。成立了“元謀縣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工作領導小組”。
(二)狠抓宣傳動員和技術培訓
縣委、政府領導發表電視講話,印發《致全縣廣大菜農的公開信》,組織“無公害綠色蔬菜宣講團”,利用廣播電視媒體開展“無公害綠色蔬菜宣傳月”活動。創新形式抓好宣傳動員,使全縣各級干部和廣大群眾了解國內外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的發展形勢和消費需求,認清發展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使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成為共識。為抓好技術培訓,統一技術規范,推行標準化生產,編印了《元謀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元謀縣創建全國無公害蔬菜示范縣實用手冊》、《元謀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元謀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手冊》、《元謀縣綠色蔬菜生產技術手冊》等技術材料,采取縣培訓鄉農科人員、農藥經營戶和科技示范戶,縣、鄉結合培訓到村到戶的方法。為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為保護清潔的生產環境,元謀縣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經常性開展農業環境檢測監督工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以及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使農業環境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二是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建立健全縣、鄉、村科技服務網絡,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優新蔬菜品種,探索、積累和推廣先進的生產種植技術。三是印發了《元謀縣農藥管理規定》,禁止在全縣范圍內經營和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治理環境污染。四是抓好蔬菜病蟲害的科學防治。購進現代化的“佳多牌”多功能蟲情測報燈一套,建立了病蟲中心測報點,采取定點監測與宏觀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掌握病蟲動態,發出病蟲情報,指導全縣的防治工作;推廣應用物理殺蟲燈2580盞,覆蓋蔬菜主產區11萬多畝菜地;成立植保聯防機構38個,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聯防聯治措施。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建設,購買原子吸收、紫外可見、原子熒光光度計各1臺,全縣各蔬菜主產區鄉鎮均配置了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縣、鄉檢測站(點)共擁有各類檢測儀器36臺(套),每年抽檢的果蔬樣品均在4000個以上。六是抓好產品認證,打造綠色品牌。全縣已獲得無公害蔬菜認證18個,綠色蔬菜認證4個。“元綠牌”無公害洋蔥、番茄、菜豆被評為“云南省名牌產品”。這些認證產品均注冊了商標,提高了元謀縣無公害綠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促進了銷售和出口。
四、發展成效
一是經濟效益明顯。近五年來,累計推廣應用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技術55.55萬畝,實現總產值9.86億元,平均每年11.11萬畝、1.97億元,平均畝產值1776元。與“元謀縣無公害綠色蔬菜產業項目”實施前的2001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7.62萬畝、總產值0.91億元,平均畝產值1191元相比,每畝增加收入585元,55.55萬畝共增加收入32496.75萬元。
二是社會效益突出。通過項目實施,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對無公害農產品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以無公害綠色蔬菜為主的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應用,菜農的種菜水平和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抽樣速測結果表明,符合國家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標準的合格率已接近100%,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在歷年農業部組織的年檢中,各項抽檢指標全部合格,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了全縣糧食、水果向無公害、綠色生產方向發展。全縣已有17家企業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7個(蔬菜18個、水果7個、大米兩個),綠色食品認證10個(蔬菜4個、水果6個)。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的大量銷售和出口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售菜收入已成為蔬菜產區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占農民全部現金收入的71%,為近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高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2008年元謀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居全省第二十二位,2003年以來連續居楚雄州第一位。無公害生產技術推廣應用規模和先進性均處云南省先進行列,為全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生態效益凸顯。推廣應用無公害生產技術,注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增加有機肥的用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用量,杜絕使用高毒高殘留及致畸、致癌農藥,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人為污染,使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有利于保護生物天敵,對促進生態平衡,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特別重大。
五、發展前景
元謀縣綠色蔬菜產業三十年的發展軌跡證明: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和日益凸顯的發展矛盾,每一個發展戰略的出臺,每一項發展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結果。成績已屬過去,創新才有未來。科學發展是一個永恒主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元謀縣的綠色蔬菜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元謀縣再一次吹響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號角。正在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式,進行著創業的新長征。雖然我們沒有絲毫理由否認元謀縣正面臨著嚴峻的革新困境,但同樣沒有理由懷疑它正潛藏著無窮的發展因子。我堅信,只要敢于接受挑戰,未來的元謀縣一定會展現出“創新創業創造創富”的迷人魅力和“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璀璨圖景。
- 上一篇:鄉鎮民主考核動員會講話
- 下一篇:在硫化車間生產第一線的見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