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完善農業發展資金管理制度的思索
時間:2022-05-16 03:10:00
導語:詮釋完善農業發展資金管理制度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縣從90年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十多年來,對于財務制度建設和資金監督管理歷來比較重視,確保了農綜開發資金使用效益的發揮。但從形勢發展要求和進一步加強管理的角度看,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監管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資金管理還不夠規范。項目實施單位報帳不及時,帳務設立和登記處理不規范,甚至存在擠占挪用資金的問題。二是財政缺乏全程參與,監督職能發揮不夠。由于項目主管部門過分強調自主性,財政人員未能及時參與項目前期的考察論證、踩點、定點和計劃編制工作,在項目實施中也不能進行有效的檢查監督,就票據審票據,以致出現項目以舊抵新,重復實施,隨意調整,變更項目的現象。三是在項目管理上存在計劃執行不嚴,建設標準不高,項目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政府采購制執行不到位,施工合同管理不夠規范。水利措施實施有降低標準、甚至置換現象;[找材料到☆文秘寫作網-文秘寫作網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秘資料站點!注:]農業措施的土壤改良實施不到位,生土熟化、機械深翻、測土施肥、秸桿還田等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防護林建設參差不齊,種植數量不足,管護跟不上;科技推廣措施實施不理想,培訓不到位,設備和儀器發揮不夠,示范作用不強。四是到逾期有償資金欠帳較大。止2005年底,我縣有償資金累計達600多萬元,為今后項目的順利實施帶來隱患。
當前應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三專”、“五定”管理,規范資金用途。要嚴格執行“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專帳核算”的資金管理政策,進一步強化定重點、定撥款數額、定用款計劃、定還款措施、定獎勵標準的“五定”制度,促進項目資金安全高效運行。對群眾自籌要按照“農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決策,數量控制”和“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籌集,并納入“一事一議”范略,使農綜開發真正起到“民辦公助”的效果。對財政有償資金要堅持“抵押擔保,安全有效,按期回收”的原則,完善抵押手續,規范投放,確保有償資金放得出,收得回。同時要積極準備有關資料申請國家核銷呆壞帳資金,防范財政風險,減輕財政負擔。
二、完善縣級財政報帳制,強化資金管理。一是財政部門必須在項目計劃下達前嚴格審核項目概預算,認真測算投資額,確保工程概預算科學合理。二是按進度撥款,實行資金撥付“直通車”。在撥款環節上,推行“3?3?3?1”制,即:首先撥付20-30%的啟動資金,其次,檢查項目報帳后,再撥付30%后續資金。最后項目竣工驗收后撥付30%的資金,預留10%的質量保證資金。對所有項目資金撥付實行“直通車”,減少周轉環節。三是規范報帳程序,加強會計核算。要建立統一的報帳模式、規范的運行流程和規范的會計帳務,嚴禁手續不全報帳,嚴禁虛假報帳。四是要及時移交資料,對已建成項目,辦理資產移交手續,明確產權歸屬,保證項目正常運轉,發揮應有效益。
三、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加強檢查監督。一是要做好組織協調和溝通交流,加強與農綜辦的配合溝通,共同研究,共同決策。二是財政部門必須積極參與項目的前期考察論證、項目計劃編制,實施方案下達、招投標等環節,必須參與招投標、施工合同和政府采購合同的鑒定;三是加強監督檢查。既重視事后檢查,更要注重事前參與及項目實施中的檢查,抓好中期檢查和竣工項目驗收工作,推行項目驗收“誰簽字,誰負責”制度。四是要建立財政農發人員包聯項目工作制度,項目立項批復后,要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實行財政農發人員包片、包項目制度,落實到人,全程負責項目實施和資金的管理監督工作,逐步建立起全程參與,管理到位,監督有力的工作機制。五是要進一步完善綜合因素法,建立農發資金績效考評工作,將財政資金分配與工作績效考核掛鉤,促進資金分配的科學化、合理化。
四、全面推行四項制度,創新工作機制。要積極推行項目資金公示制,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提高項目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建設“陽光工程”。在項目建設中,要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全面實行項目招投標,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于骨干項目,如:渠道襯砌、抽水站、防護林、機耕路建設和新打機井等實行競爭性招標。對于項目建設中的大宗物資,如:苗木、水泥、沙子、管材、設備等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嚴格執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工程建設監理辦法》,全面推行項目工程監理,為縣級報帳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上一篇:小議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討
- 下一篇:委托鼓勵制度中的EVA評價
精品范文
1詮釋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