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論文
時間:2022-12-24 04:24:23
導語:金融支持農村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域下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角度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依然緩慢,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農業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農產品和資金,同時輸出勞動力資本,并且在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式上發揮了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國家重視第二產業發展的戰略下,農村和農村經濟始終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想改變現有狀況,要想在有效的資源配置中發揮經濟基礎性作用,金融是首要之選。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火已經燎燃,但后勁不足,資金支持嚴重匱乏并且農村金融服務滯后,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遭遇瓶頸。
(一)農村資金嚴重外流
目前,農村金融資本在總體資金匱乏的基礎上,還有大量的資金流向城市。主要表現在國有銀行及商業銀行存多貸少,并且貸款利率過高,致使農村企業和個人無力貸款。
(二)農村金融發展相對落后,大量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
當前對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有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郵儲銀行等,但能向農村提供資金促進農民增收的金融機構卻非常有限。作為支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自身產權不明晰,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信貸資金利率較高,導致支農功能得不到完全發揮。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商業銀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按照市場機制的要求來決定信貸投向,由于農業是基礎產業,資金回收期較長,風險高且收益低,因此,商業銀行信貸重心向城市傾斜,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開發的貸款比重逐年下降。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并不面向微型涉農企業和農民個人貸款。以上農村金融現狀,造成農村資金供給不足。
(三)農村金融邊緣化
農村金融邊緣化是指農村金融不被國家金融整體發展所重視,受到排擠和削弱,從而難以全力支撐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滯后、農村金融創新能力不足和農村金融人才的缺失。
(四)農業貸款風險分擔和處理機制尚未建立
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基礎依然薄弱、農村企業經濟盈虧風險較高和個人土地找有率低等特點促使農村信貸投入風險較大。同時由于貸款風險得不到有效防范,并且貸款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限制了農村信貸的資本投入。以上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因為農業本身的不確定性使農業貸款承受了極高的風險;二是農村貸款存在抵押困難問題。農民除住宅外無其他抵押資產;農村集體土地屬于國有,不能辦理抵押;中小企業同時也不能以土地為抵押物申請貸款;三是龍頭企業很難找到保證擔保。當前我國的農業貸款風險處理機制剛剛起步。農村現有擔保機構弱小及數量極少的特點促使農村經濟的不到保險保障,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企業及個人損失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將使農業經濟供給更加緊張,進一步制約了農村信貸發展。
二、強化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力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樣如此。如何調整農村金融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乃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
(一)增加農村金融資本供給
增加農村金融資本供給、合理分配金融資源一是體現在資金方面,,擴大國有大型銀行對于農村經濟的資金投入比例,同時通過對商業銀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引導中小商業銀行資金更傾向于向農村金融靠攏,加大農村業務;二是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輸入。通過對制度創新和人才引進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二)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體系
首先,要改變過去政府過度干預政策,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放松金融管制,避免過度干涉造成的資金流失和錯誤導向。同時要加強政府的資源配置作用,比如在加大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支持,在保證國家基礎行業的貸款資金充足的前提下,將富裕的資金積極投入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而對于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首先要改變銀行自身資產不明、機構冗余等狀況,其次將工作重心更多投入到農業金融覆蓋率和農業金融服務上。
(三)加強農村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農村金融風險
首先,在內部管理方面,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提高其辨別和預測風險的能力,同時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增強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第二,要從其他組織機構入手,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補償制度。比如發展農業保險,建立健全農業保險的風險分散機制;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嚴格把握機構市場準入標準,責任分擔比例明確,同時加強防范擔保過程中存在的道德風險以提高擔保的安全性。第三,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監管機制,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監管能力,防止出現監管真空,依靠制度建設規范農村金融監管行為。第四,健全農村保險體系,分散農業信貸風險,轉移農業風險損失。要充分發揮保險體系在分散農業風險中的作用,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套保險,提高農業金融的補償能力。
(四)改善農村金融外部環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要完善關于農村金融的相關法律,嚴格審查農村地區的金融違法行為,依法從嚴打擊逃債廢債的甚至嚴重的金融犯罪等等。其次,從農村金融發展現狀的實際出發,制定和完善關于貸款擔保方面的立法,規范市場條件下交易主體之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再次,地方政府要發揮政府職能,自覺克服地方保護主義,提高政府依法執政信用度,堅決杜絕不合理的行政干預。地方政府應加強誠信宣傳教育,改善誠信的社會風氣和信用環境,逐步確立并完善農村信用制度。
(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由于農民資本占有量小,土地國有化等現實狀況,導致農民可貸款資本稀少。只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增加可貸款資本和還款資本,切實改善農村金融體系狀況,降低風險幾率,從而增加農村機構的投入積極性。結束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要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樣要以農村經濟建設為中心。現階段改善農村金融環境是新農村經濟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
作者:安斌衛單位: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房地產價格區域經濟論文
- 下一篇:農機安全監管新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