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變的作用

時間:2022-12-13 03:45:34

導語: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變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在農村經濟轉變的作用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大國,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快40年的高速發展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國內經濟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是經濟總量人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人均水平低說明了我國經濟水平還需要繼續努力,經濟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的距離,當然這也是中國企業家奮斗的目標。中國企業要看到廣大的農村經濟形勢,審時度勢的謀劃經濟布局,開展企業規劃。中國目前人口總數突破13億多,這是一個可喜又有壓力的數字,可喜的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對經濟的增長可以有能動性作用,在面對世界經濟危機,出口不景氣的時候,我們可以以內在的消費來拉動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經濟沿著健康道路發展;不利的因素是,人口眾多,帶來了就業等諸多困難。在這13億人口中超過半數以上是農村戶口,有一半農村人口仍然生活在農村。我國政府提出了精準扶貧,我們已經向世界莊嚴宣布到2020年全部脫貧,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最終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夢。這所有美好愿望的實現對于一個農村人口占優勢的大國來說任務艱巨,道路不易,需要各行各業共同努力,尤其是農村的轉變,要使農村成為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和動力支點。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嚴重的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城鄉產生了距離,今后,隨著網絡技術革命的發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這種城鄉二元結構的格局將發生變化,在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浪潮下,農村將大有作為也必將有所作為。現在互聯網的普及,農村電子商務與互聯網金融等融合發展,有效的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作為企業戰略家要看到這種發展趨勢,及早謀劃,精準發力,布局合理,搶占先機,必將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深遠的意義。

1互聯網為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提供契機,改變了城鄉信息不暢通局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7年1月的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占比達95.1%,增長率連續3年超過10%。而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機支付向線下支付領域的快速滲透,極大豐富了支付場景,有50.3%的網民在線下實體店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結算。《報告》顯示,農村網民占比35.4%,規模達2.17億。這說明不到3個農村居民就有1個網民。通過《報告》顯示,現在的農村不再是一個封閉的村落了,不再是老子說的老死不相往來的世界了。現在農民可以通過網絡,可以很快很方便的獲得國家各個方面的政策方針,尤其關系到他們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例如三農政策,農業技術,農資產品,農產品銷路市場,城市務工信息等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掌握,農村將大有作為,例如,可以通過互聯網開發鄉村旅游消閑;開發農村滯銷產品;通過信息,企業也可以找到投資新點。可見,互聯網的普及打破了城市信息壟斷的局面,改變了農村和城市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可以大膽的預計,隨著互聯網的更加普及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必將成為現實,農村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將成為井噴式發展,因此,企業發展要把握這一歷史發展機遇。

2互聯網改變城鄉資源配置不科學流動的模式

由于城鄉差別的存在,造成了無論在人力資源還是自然資源以及產品的流動都很艱難。改革開放之后,大批農村資源單向的流向城市,造成了城鄉之間的差別難以抹平,這種不科學的單向資源、人才流向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農村的落后和開發滯后。但是現在,互聯網正在悄無聲息的改變這一切。首先,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和不斷開拓空間,給農村提供了創業的空間。電子商務將極大改變農村人才奔向城市的選擇,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回歸農村參與開發創業。以前只能在城市里的創業謀生的渠道由于互聯網可以在農村得以實行。其次,互聯網金融正在轉變金融資源從農村流向城市的局面。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具有極大的金融實力,他們在城市發展遇到了激烈的競爭,他們把眼光投放到更加廣闊的農村,開展以農村、農業為對象發放貸款。這種金融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資金都是單向向城市的流動趨勢,這種現象無疑巨大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村養殖大戶、種糧大戶、創業創新都是極大的資金支持。再次,互聯網快捷,方便的營銷方式已經把城市的人正在往農村吸引。現在網上隨處可以看到吸引人的假期游,這些旅游地點大部分都是農村地區,農村的鄉村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通過農村的鄉村游,極大的改變了農村的精神面貌和環境,這些旅游帶來了許多經濟收入,極大拉動了消費。

3互聯網也給農村社會智力帶來了極大的變化

農村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僅帶來了經濟的全面發展,更為深刻的是改變著人們的思維,顛覆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互聯網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科教文衛事業以及鄉俗民風都帶來極大的改變,在此基礎上,農村互聯網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將給農村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戰和改變的機遇。在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農村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農民在閑暇之余除了看看電視,打打麻將也想不出更好的娛樂方式。互聯網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種現象。通過互聯網,農民完全和城市人一樣可以接受現代文明的便利,他們可以看網絡新聞、在線電視,隨時觀看電影、電視劇,極大的豐富了農民們的精神生活。農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充電學習,可以在網上面對面的接受專家教育,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大大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互聯網在農村的普及極大的方便了農村社會,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正在將農村從一個熟人社會轉變為一個互聯網連接的開放社會。傳統的管理模式,生活方式,處理問題思路都將被改變,這將為鄉村治理帶來機遇和挑戰。

4企業發展要面對這種發展趨勢

互聯網改變農村的現實無可爭議告訴企業要重新考慮企業發展的未來。城市發展固然好,但農村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大,在歷史上諸多不利的農村因素正在消除,有的還成為未來農村發展經濟的亮點。在面對這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下,有眼光、有膽略、有責任的企業更應該把企業的未來投向農村的發展,不要再用老眼光來看待現代的農村社會了。企業可以在人財物上面都考慮農村這個廣闊的市場,這種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的問題還有一份社會的責任,只有大大縮小城鄉差別,消除貧困,這個社會才能達到和諧。

[參考文獻]

[1]時小儂.淺談融資租賃在服務“三農”中的作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1(06).

[2]于洋,沈帥.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房地產行業投資機遇簡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1(02).

[3]劉美紅,趙春紅.推行小額信貸促進新農村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0(02).

作者:唐飛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