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1-21 03:07:17

導語:扶貧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十八大以來,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并將其列為當前“三大攻堅戰役”之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力量通力合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流轉土地和甄選事宜產業,實施了較多產業扶貧項目,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改善農村經濟均衡發展,為貧困村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力,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經濟增收拓寬了渠道。菏澤高新區地處菏澤市區西部,轄萬福辦事處、呂陵鎮、馬嶺崗鎮,面積236平方公里、人口24.8萬。2008年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我區以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為主導產業,按照“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教育衛生、高端居住”的發展定位,不斷提升承載能力。2014年以來,全區累計實現脫貧7838戶18466人、貧困村退出22個。全區累計投入資金4056.35萬元,依托早春甜瓜、蔬菜等種植優勢,實施產業項目61個,發展冬暖式大棚180座、鋼管式大棚20.79萬m2、扶貧車間7142m2、蓮藕種植440畝、小尾寒羊1.4萬只,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87.07萬元,促進了建檔立卡貧困戶18466人脫貧步伐。

一、推進農業經營產業化,加快農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農業龍頭企業在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擁有先進的農村生產力、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能力、良好的產品銷售渠道、成熟的科學技術成果運用,通過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參與產業扶貧項目,探索和運用“企業+產業項目+農戶”的致富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能否在經濟市場中順利、快速流通,主要看農產品品種、產量和質量能夠滿足市場要求,確立農業生產和產業扶貧項目內容時都要從當地資源稟賦的優勢出發,實行區域化布局,實施農村經濟規模化發展。同時,農業龍頭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主體之一,在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質量合格種子以及化肥農藥等方面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從而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為加快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添磚加瓦。

二、提高貧困戶經濟收入

通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加快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同農業中介組織、專業合作社及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實行“組織+農戶”的模式,為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創造條件,為其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依靠現有熟練或學習借鑒先進種植技術,實行獨立種植經營模式,提高種植技術和農業管理水平,增加農戶收入。三是將原有土地使用權或固定財產經營權進行流轉租賃,通過收取固定承包金或經營紅利的方式,實現貧困人口增收的目標。四是選擇合適經營模式,由于受季節或其他因素影響,使個別扶貧產業項目,在農業產業鏈或收益周期上有所延長,可選取周期短、見效快的品種進行套種,使農戶獲得原有種植收益的基礎上還能獲得其他收入。

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近年來,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農戶經濟收入水平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貧困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進一步促進了農村交通、運輸、商業、文化等產業的發展,也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有利基礎和條件。同時,脫貧攻堅又集中積累了農村居住條件、生產生活環境、農業人才、農村產業化調整、農村小城鎮化、醫療保障等政策、資金、資源、技術、經驗,為有利的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縮小了城鄉差距,起到整合統籌作用。

四、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于建議

(一)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特別是政策扶持、資金支持。采取的主要方式:一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利用產業化推進農產品的種植養殖,提高農業產品效益水平。二是持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增加政策扶持,找準切入點,帶動貧困人口增收,促進農村經濟良好循環發展。三是完善和建設農業產業化配套體制,重點對促進市場開發、建立和完善的體制機制,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刺激農業產業化發展。四是鼓勵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為貧困人口和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便利服務條件,提升服務效率。五是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特別是農村道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引導和帶動農業龍頭企業均衡發展,刺激全社會各方面同步作用,從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農業龍頭企業不僅具有農產品銷售市場開拓能力、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還能在農業生產中發揮引導作用,促進產業鏈延長,提高農業綜合服務能力,只有引導和帶動農業龍頭企業,才能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不斷增長。(三)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只有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的投入,才能增加農業經濟收入,才能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舉辦農民科技培訓班、發放農業技術書籍等豐富多彩的培訓形式,完善農業科技培訓體系,加快推進培訓網絡化進程,讓先進農業科技走近農戶家中,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致富能力水平的提高。

作者:張同慶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高新區呂陵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