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省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論文
時間:2022-09-23 06:00:00
導語:農業發展省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河南發展戰略焦點法則非均衡戰略
論文摘要:發展戰略是一個地區的頂層設計,正確的戰略能為區域的經濟建設帶來活力和希望。河南是我國的傳統農業區,在河南的經濟發展中,要發揮比較優勢,采取非均衡發展戰略,由此帶動全省經濟實力的提升。
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國經濟整體快速發展之時,河南也表現出強烈的發展沖動,因此,河南有必要認真審視全省的發展戰略。發展戰略作為一個省的頂層設計,一定要符合省情的需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期待,符合國家的產業布局,符合國家主導的國土開發格局。對河南而言,需要認真權衡自身在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地位,由此來謀劃河南的發展。
一、以非均衡發展戰略為指導,帶動河南綜合實力的提升
西方管理專家提出的非均衡發展戰略,是指在有限資源環境之下,通過推動系統內部的局部突破來實現整體的跨越性發展。其實質與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論是一致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在河南省的總體發展戰略中,實行非均衡發展,可把鄭汴一體化作為實現中原崛起的突破口,以重點地區的跨越式發展帶動河南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鄭州與開封相距40多公里,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都在逐步縮短。鄭州是河南省會,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城。開封是七朝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兩個城市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互補性。
鄭汴的諧音是“正變”,也就是鄭州、開封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對古城開封是個難得的機遇,對于增強鄭州綜合勢力,推動全省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必將產生重大影響。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的以投資和出口為帶動的經濟成長戰略正在進行戰略性調整。在今后一個時期,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避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有效措施,同時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的戰略調整提供了歷史機遇。擴大內需,也會為河南的發展帶來機遇。
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中,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經濟中心。歷史上,無數的歷史事實都證明了這一文化心理始終在發揮作用。改革開放以來,一些省市的行政中心的轉移,同樣帶來周邊區域的開發和快速繁榮。既然有成功的先例,那么實施河南省委、省政府,鄭州市委、市政府,開封市委、市政府等行政區域戰略轉移非常必要,也是促進經濟繁榮的有效方法。河南省委、省政府,鄭州市委、市政府東遷至鄭東新區以東,或在鄭州與開封的中間地區中牟縣城附近選擇合適區域。同時,開封市委、市政府要向西遷。如此,鄭州與開封之間的空間距離會大幅縮短。行政管理中心的轉移,既可表明政府建設和發展這一區域的信心與決心,也能促進整個地區的快速崛起。
二、以區劃調整為推力,加快鄭汴一體化進程
為加快鄭州與開封融城步伐,河南省人民政府投資建設了鄭汴快速城市通道,簡稱鄭開大道。2006年11月19日正式通車。鄭開大道寬100米,以三幅路形式建設,機動車道采用雙向10車道,總長為39.2公里,起始于鄭州市金水東路和東四環的相交處,向東穿越京珠高速公路,連接到開封市大梁路西端。設計時速80公里/時,從鄭州市區到開封僅需30分鐘。
鄭開大道開通以來,鄭汴一體化進展良多。2008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鄭汴一體化問題。會議指出,鄭汴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效益初步顯現。2007年,鄭州、開封兩市生產總值合計達到2992億元,比2005年提高6.8個百分點。一系列雙向開放的利民惠民措施,使兩市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和實惠。在鄭汴一體化的有力推動下,古都開封正在重新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實踐表明,鄭汴一體化發展的決策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體現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全省和全國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對以后的發展,要逐步實現“五個打通”:一是交通要打通。現在鄭開大道已經開通了,還要進一步打通生產線,使運輸通道也能暢通。二是規劃要打通。鄭州開封兩市在研究發展規劃時要加強兩個城市規劃的銜接。三是政策要打通。既然是一體化發展,政策上兩市也要一致起來,投資也好,產業布局也好,都要兼顧到開封。四是功能要打通。兩個城市的功能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城市功能上互相銜接、互相補充。五是運行要打通。要建立健全鄭汴一體化發展運行機制。
但“五個打通”卻回避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行政管理區劃調整。現在推動鄭汴一體化進程的是一個協調機構,其行政職能需要省政府,鄭州、開封兩市政府授權,增加了決策環節,不利于整個區域的統籌協調。既然省委、省政府決定要盡快實現鄭汴一體化,那就要早作決斷,調整現有區劃布局,理順行政管理體制。為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將開封市及其所屬五縣歸屬鄭州,保留開封市名字不變,行政級別不變。開封是一個具有較高國際聲譽的古城,其名字具有極大的品牌效益,一定要保護好、使用好。為保證其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在區劃調整時,可在其周邊預留足夠的發展用地。
行政管理的統一,可使鄭汴一體化更具實質意義。在區域規劃、產業布局等各方面都能做到步調一致,減少許多中間環節和不必要的浪費。
三、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依托,開辟新時期“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道路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作為傳統的農業區,這必將為河南省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
每當國際糧價走高,一些國家別有用心的人就大肆渲染“黃禍論”。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責任重大,對維護社會穩定意義非凡。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因此,中央對河南的工業化有顧慮、有限制。既然中央不鼓勵河南大規模的工業化,尤其是要努力阻止河南犧牲農業生產的工業化。那么,河南就要堅持“保證現有耕地面積不減少條件下的工業化”發展戰略。此戰略可以一舉多得,一是有利于打消中央對河南工業化發展的顧慮,不用擔心國家的糧食安全;二是有利于化解“三農”問題;三是有利于探索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化道路,也就是說實現政策困境中的發展;四是有利于協調農業和工業互相促進的關系。在國家緊縮地根的情況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河南的工業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河南省村落分布松散,缺少統一規劃,占用土地面積大。在推進鄭汴一體化過程中,可以通過大力推動鄭汴之間農村地區或者更遠一些村鎮的新農村建設,騰出許多土地,用于置換鄭開大道附近區域的建設用地。
在開封汴西新區建設新城區,也可擴大中牟縣城的城市規模,安置失地農民。該區域內的農民以現有土地入股的形式轉化為城鎮居民,將土地交由農業開發公司等集中經營,農民可以按月領取土地收益。在鄭汴工業帶之間除吸引高科技產業外,還要布點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以擴大就業,安置失地農民。同時,落實好相應的醫療保險、失業救濟等社會保障措施,以減輕大規模建設中來自失地農民的壓力,避免激化社會矛盾。
推而論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三農”問題十分突出。河南省委、省政府首先大力推進河南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探索新時期“農村包圍城市”的獨特的工業化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河南省整體城市化水平,又可以解放生產力,把受土地束縛的農民較為徹底地解放出來,促進河南省“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
四、以高等教育為動力,積極支撐河南的經濟發展
河南高等教育的總體水平不要說與發達省份相比,就是在中部六省也處于落后地位。僅就國家“985高校”、“211工程”學校而言,湖北省16所,湖南8所,安徽5所,而河南僅有1所。如果我們再不抓緊當前的發展機遇,河南高等教育與全國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過去幾年,河南省高等教育事業取得重要進展,但許多高校舉債建設已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反過來說,若沒有學校的借貸發展,就不會有河南省高等教育現在的規模與質量。高等教育舉債發展的主體應該是政府,不應是高校。建議省委、省政府下決心在今后5年的時間內,每年注入高校3—5億元的資金,用于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這將為河南高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贏得寶貴時間,為河南創建全國一流大學提供一個絕佳機遇,那將是造福后代的一項偉業。在其他省份高校因債務問題負重前行之時,河南高校可以逸待勞。若經費困難可優先解決河南大學和鄭州大學的債務問題。
建設和發展好河南的高等教育對于吸引和穩定在豫工作的高層次人才亦有重要意義。據調查,有相當一批高層次人才的流失是因為河南沒有特別好的大學,科研環境不優越,子女就讀重點大學困難等。
河南高等教育的發展,能夠讓高校有更多的力量調整服務面向,按照鄭汴產業帶發展的布局進行人才培養,也就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力促進學校的科學研究,為鄭汴工業帶的建設和中原崛起提供更強大的智力支持。
- 上一篇:發電企業安全生產執法監察方案
- 下一篇:工業生產安全監督制度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