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職教共同體與經濟的關系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8 02:50:00

導語:區域職教共同體與經濟的關系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經濟的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職業教育作為各類教育中與經濟聯系最直接、最緊密的教育,更應在經濟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在當代新經濟條件下,區域職教要適應區域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更加注重區域職教的聯系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這也是建立區域職教共同體的動因。文章從職教與經濟的關系出發,探討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從而為正確處理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區域經濟;區域職教;區域職教共同體;關系

在中國經濟社會跨入健康發展的今天,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實因素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經濟區域,也形成了各具特點的區域經濟。眾所周知,在當代新經濟條件下,區域經濟也在一定意義上需以區域的教育為基礎,尤其是區域的職業教育。然而區域職業教育因其專業設置、培養人才的規格總是與區域經濟有著很大的關聯,而且這種關聯還具有一定的對應性和直接性,因而可以認為區域的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關系較之區域的普通教育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更具有現實的促進意義。特別是在區域塊狀經濟明顯的地區,與這塊狀經濟相對應的職業教育,可以說是直接為區域經濟服務的。然而,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逐步趨向于多元化,出現了公辦、社會辦、個私辦并存的局面,區域職業教育的聯系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也因之相對于普通教育來講要顯得弱一些。為此建立區域職教共同體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對于區域經濟來說,其意義也就更為直接和實際。本文試圖從職教與經濟的關系出發,進一步探討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之關系,從而為正確處理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當今世界,競爭激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核心。因此,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國家興盛,人才為本;人才培養,教育為本。教育與人才培養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的關鍵所在,也是通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和關鍵所在。也正是因為如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職業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同樣應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擔負起其神圣的歷史使命。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和培訓人的職業能力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職業教育是各類教育中與經濟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教育,因此要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其關鍵就在于要正確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職業教育與經濟是何關系,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以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直接關系到職業教育的前途和命運。2004年6月,教育部等7部委在江蘇南京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在會上強調,對發展職業教育的認識要有新高度,工作要上新水平,努力開拓新局面。在談到發展職業教育認識要有新高度時則指出,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工作,在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呼喚職業教育大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產業競爭力,必須以職業教育為基礎;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必須依靠職業教育……。這給我們進一步正確認識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正確處理好職業教育與經濟的關系,真正落實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須從全局出發,大局著眼,把職業教育的發展放到經濟社會這個整體中考慮,確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經濟必須抓職業教育的意識。無論是從構建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還是從培養、造就數以億計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方面看,都要求我們應該將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密切聯系起來,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的融合度,與之形成一個緊密的統一體,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也只有這樣,職業教育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二、區域職教共同體是新經濟條件下區域職教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組織創新

教育單位作為社會的一種專司教育職能的專門機構,其職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按一定社會的需要和要求培養和造就一定規格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從而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二是教育過程本身以及教育實現的結果使受教育者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知識、技能和能力,并得到一種需要的滿足和人生的享受。從上述意義出發,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社會目的性職能和個體目的性職能。在現實社會中,各級各類教育單位(主要是指學校)在上述兩個共同職能的前提下無疑有著各自具體的相對獨特的職能。從這一概念分類來看,職業教育的功能主要是社會目的性功能。然而問題是:(1)職業教育不能也無法無視教育的個體性功能。(2)職業教育的社會目的性功能由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往往不可能達到相當的吻合,因而其社會目的性功能也就往往難以現實化、徹底化和終極化。由此,在當代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升的條件下,既有的職業教育單位(即各級各類有明顯專業取向的職業學校)難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生發展的需要,因而在現實的

職業教育領域,一種由數個職業學校聯結而成的超學校教育組織形態也因此悄然出現。從國際教育視野范圍來看,類似的教育組織形態早已存在。這種由數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教育單位組合而成的教育功能性組織機構就是所謂的教育共同體。

在教育社會學中,教育共同體的概念主要地是使用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教育組織體系內部一些教育主體在教育活動中的組合。如學生的組合、教師的組合、教師與學生的組合,還有教師與教育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和學生的組合。我們認為系統內部的概念是完全可以借用在同質系統構成的較大的系統中,這時教育共同體就可以用來指整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教育部門、機構、單位的組合。本文所述的區域職教共同體就是指職業教育領域中的這種教育共同體,指的是某一經濟區域中的這種教育共同體。

區域職教共同體的建立不但在理論上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符合教育理論的基本邏輯,在實踐上也是符合教育的現實運行和發展的。它的出現,是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區域職教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功能和作用的需要。

三、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教育是經濟社會運行、發展的基礎,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又影響促進著教育的運行和發展,這在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中表現得尤為直接和明顯,也尤為現實和具體。職業教育的特點,從其出發點和目的來講,都是直接地具體地指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在當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區域職業教育最現實的明確的任務,因而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可從兩者固有的內在聯系和關系的特點上得以體現。

從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內在聯系方面看,由于區域職業教育總是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來設置的(這不僅包括各種不同專業特點的學校的設置,而且還包括各學校專業的設置,甚至課程的設置),因此可以這么說,區域的職業教育只有這么做,也應當這么做,才有生存、發展的良好條件和空間。這尤其是在基于義務教育基礎上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的今天,更是如此。一個極其重要的現實問題,即學生的畢業和就業問題,正是這種直接的密切相互制約關系的一個明證。特別是在地方經濟和地方塊狀經濟相對發展和明顯的地區,這種區域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的相對依賴關系,表現得更為明顯。在有些地方,職業教育幾乎就是按照所謂的“訂單式”方式來設置和安排的,這種模式在當前以及今后相當一段時期內可以認為是區域職業教育良性運行和穩妥發展的一個現實范式。實際上,在許多地方尤其是在區域非國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職業教育幾乎自始至終與區域經濟的運行發展一體地聯系在一起。企業辦學校,行業辦學校自不用說,即使是獨立的職業教育,其專業的設置、課程的設置、師資的來源、師資隊伍的結構、教學的途徑和方式、教學的實踐環節以及教學見習、畢業實習直至學生的畢業考核、畢業分配也往往與具體的企業相聯系、相掛鉤。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區域職業教育運行和發展的一個具體規律性的特征,兩者之間確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內涵。公務員之家

當然,與區域職業教育相對直接和具體地依附于區域經濟的同時,區域經濟也現實地直接地以區域職業教育為一定的基礎。這不僅表現在其后續人才的培養、儲備上,既有人才的培訓、提高上,還表現在企業與區域經濟的運行和發展上,創造力與競爭力的提升上,信息的獲取、整理和應用上,甚至表現在區域經濟的格局、品質和品位上,區域經濟的開發程度、文明程度和文化內涵上。

作為區域職業教育功能和效能的組合體,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正是從上述兩個方面表現出來的,而且由于區域職教共同體的組織特點、智能特點、機制特點、運作特點等,使得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更具有社會性、全面性、直接性和效能性。

社會性:主要是指區域職教共同體較之單個的區域職業教育機構有著明顯的社會組織上的特征,即它是以一種具有明顯社會化特征的社會組織形式參與經濟社會的運行與發展過程之中的。

全面性:區域職教共同體是由區域內眾多的職業教育機構組成的,因而它不再是單一的專業或相對具有明顯特征的專業系統來與區域經濟社會發生聯系,而是以各種專業的整體組成來與區域的經濟社會發生聯系,因而具有全面性。

直接性:區域職教共同體從其職能上看,除了協調各職業教育機構統籌各職業教育單位的資源以外,還能整合各職業教育機構的需要,代表各職業教育機構直接與區域經濟社會溝通,起著一種直接的中介作用。

效能性:區域的各職業技術教育機構,由于其畢竟是教育機構,因此其主要效能還是培養人,通過培養人為區域經濟社會運行和發展服務,因而它的效能最直接和現實地落實在人才的培養上。而區域職教共同體它本身是一個專司教學職能的機構,它的效能可以超越這一點,在關聯區域經濟社會的運行和發展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這種社會性、全面性、直接性和效能性的關系,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才能逐步形成、鞏固和持續發展。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形成有著十分現實和具體的客觀基礎,即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離不開知識的支撐和創造力的激勵,同時教育的發展也必須以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基礎,因而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內在必然性。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鞏固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需要雙方在上述客觀的基礎上,不斷地積極互動才能實現。這種互動不僅僅表現在頻率上、距離上、幅度上,還表現在關聯的深度上。

區域職教共同體與區域經濟關系的持續發展則是建立在雙方的各自良好發展的基礎上。雙方的這種良好發展,也只有形成一種共扼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持續發展。

十六大報告指出:21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可以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其實它不僅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奮斗目標,作出了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這既給職教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給職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抓住機遇,正確認識、處理區域職教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加快改革步伐,不斷創新,方能使職業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使其得到持續、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