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惠民工作現狀及完善措施探究

時間:2022-02-22 03:21:00

導語:科技惠民工作現狀及完善措施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惠民工作現狀及完善措施探究

摘要:科技惠民目的在于將科學技術成果更好地應用于百姓生活,方便百姓生活,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對太原市科技惠民工作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太原市在科技惠民工作中的優勢和不足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科技;科技惠民;太原市

太原市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及“十二五”重點解決的問題研究(ZB0901—06)科技惠民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將科技成果應用到百姓現實生活中,不僅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質量,同時也促進了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太原市作為中部省份中的能源大市,其科技惠民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太原市科技惠民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太原市百姓科技知識的調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掌握太原市目前科技知識普及的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發現科技惠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只有及時認識到存在的不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將科技惠民工作開展到位。

1.1太原市市民整體科學文化素養偏低

通過統計計算,約有78.5%的市民在對“科學”與“技術”兩者概念的界定上存在認識上的錯誤。另一項調查中,認為“科學”直接改變生活的有9.81%,認為“技術”改變生活的有36.12%,“二者都有”的占52.87%,“二者都沒有”的占1.20%。

可以看出,太原市市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還停留在較為直觀的感性階段。

科學技術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市民對科技惠民的認識,通過調查,反映出太原市市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普遍偏低。百姓科學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百姓參與科技活動的廣度和深度。

在科技惠民過程中,百姓的參與互動至關重要,只有公眾接受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才能使科技不斷進步,更好地服務于百姓生活。從這個層面上可以認為,通過多渠道提高太原市市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是科技惠及民生的必要條件。

1)科技成果惠民效果與收益不明顯影響科技惠民工作的開展。科技惠民工作的開展必然要以百姓科技收益為目標,如果市民不能從科技惠民中獲益,那么科技惠民的工作就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從圖1可以看出,科技惠民效果與科技惠民收益的數據分布基本一致,表明太原市科技成果惠民工作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兩方面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為:一是由于太原市市民整體科學素養不高,而產生的科技惠民的收益也就不高,由此在得不到實際收益的情況下影響了科技成果的再次傳播;二是不同科技成果在發揮作用的同時需要相關科技部門的協助,還需要多方合作,由于科技成果惠民效果與科技惠民收益效果不明顯所產生的不良影響將直接關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0年10月總第201期系到太原市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同時會導致保守思想的滋生。

2)衣食住行用的民生科技發展最為緊迫。衣食住行用五大領域關系到民生的實際生活,其中最為關注的是食品、住房、交通等方面,以食品安全為例,最近發生的一系列食品衛生問題,使百姓把解決這些問題的目光聚焦到科技上來。

據有關數據調查表明,市民最為關注的領域是衣食住行領域中的民生科技問題,占到調查人數的58.22%,生態環境領域和公共安全領域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別占到調查人數的25.10%和16.68%。

建立和完善食品領域的科技檢測手段和信息公告機制是當前食品方面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民生科技既有實用性,同時也是一種技能服務,通過民生科技知識來提高個人能力成為當前太原市民生科技需求中的又一重要領域[1-2]。

3)市民參與科技活動的途徑不完備。據有關數據表明,53.61%的市民愿意“參與”到科技惠民的活動中,32.69%的市民表示“非常積極地參與”。

在對市民是否愿意通過科技中介服務來獲取科技成果時,52.15%的市民表示“愿意”。由此表明,調查發現市民有較高的參與科技活動的愿望,但是缺乏相應的組織管理和引導。

對科技中介信任度不高是造成科技不能有效惠及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服務中介承擔著科技信息傳播和科技指導的職能,但太原市在科技服務中介方面的工作表現出的不足制約了科技傳播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是導致科技成果收益不明顯的原因之一。市民希望通過社會公益性質的方式向民眾傳遞民生科技,建立政府與企業相結合的科技傳播中介,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對太原市今后開展科技惠民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4)市民獲取科技信息途徑較為傳統。市民可以通過媒體、公共設施、互相交流等方式獲取科技信息資源,但是更多的市民選擇報刊、電視等傳統方式。報刊、雜志、電視屬于單向信息傳播,參與信息互動性較差,計算機網絡屬于雙向信息,信息參與程度較高。通過調查對太原市整體分析,目前太原市市民獲取科技信息的途徑較為傳統,這與市民整體科學素養有著直接關系[3]。

5)太原市民生科技發展迅速,社會需求量大。

目前,太原市民生科技產品授權率高,說明民生科技的社會需求量大,技術轉化快。但是太原市整體民生科研水平偏低,科技惠民程度偏低,主要原因為:一是民生科技產品的推廣力度不夠,大多數市民對科技產品不了解;二是太原市市民的科技整體接受能力不高;三是太原市民生科技研發方向與百姓生活的融合度不夠,即很多產品的研發偏離百姓的實際生活;四是太原市市民的整體科學認識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完善太原市科技惠民工作的幾點建議

第一,通過多途徑加強對市民科技教育的培訓,由政府相關部門開設公益性的科技普及班,逐步改善太原市市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并在全市形成講科學、用科學的科學文化氛圍。第二,建立健全市民參加科技活動的渠道和相關規定,落實科技惠及民生政策,提高民生科技成果惠民效果。針對太原市市民對科技惠民活動參與意愿,政府和有關單位應加以引導并通過各種途徑讓民眾參與到科技惠民活動中。第三,建立健全科技服務中介組織的管理和運營。用政府牽頭和市場化相結合的手段對科技服務中介進行規范管理,通過科技中介組織幫助市民參與到科技活動中,在引導市民學習科技文化的同時,提升科技惠民效果和科技收益。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點對民生領域的科技項目予以扶持。采取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提高民生科技領域內成果的轉化,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用以解決太原市的衣食住行用領域的民生問題。第五,各媒體宣傳單位應通過建立科技培訓講座,結合太原市特點,優先在電視廣播、報刊等宣傳媒體開設專版,提高民眾的科技接受率。第六,加強市民科學技能的培訓,使科技知識能夠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個人能力提高的一種途徑。

結合市場需要開設專門的科技培訓機構,使科技培訓教育成為社會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加大對科研單位的科技投入力度,同時對有科研實力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經濟上的扶持[4]。

3結束語

科技惠民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社會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科學技術來源于百姓,最終要落腳于百姓,服務于百姓。不僅要靠廣大科普工作者的大力推廣,而且也需要加強教育學習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養,這樣才能將科技惠民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吳鑫,趙瑞華.我國公共安全現狀、挑戰及對策[J].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2004(6):8-9.

[2]白芳.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對策分析[J].太原科技,2007(11):29.

[3]王進文.科學發展與制度保障[J].理論探索,2009(1):112-113.

[4]張政.發展民生科技共享創新成果[J]太原科技,200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