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北城鎮化發展現狀原因及策略

時間:2022-05-08 03:34:00

導語:探究河北城鎮化發展現狀原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河北城鎮化發展現狀原因及策略

摘要:本文對河北城鎮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考察,深入探討問題的成因,并對加快河北省城鎮化進程、提高城鎮化質量等問題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城鎮化;城鎮化質量;城鎮綜合治理

一、河北省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河北省城鎮化水平

1、城鎮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北省的城鎮率就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978年河北省的城鎮率為10.94%,低于全國的17.92%近7個百分點。1990~2000年全國城鎮化率由26.41%提高到36.22%,同期河北省由14.36%提高到19.60%,與全國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04~2005年間,河北省城鎮化水平得到飛躍式發展,由26.72%一躍升至37.69%。但是,這次飛躍的主要原因是省內一些城市行政區域的調整,一些郊區乃至郊縣被劃為市區。到2009年底,全國城鎮化率達46.6%,河北為43.74%,與全國的差距縮小在3%左右。由此可見,河北城鎮化速度加快,但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東部城鎮化率57.0%相比,則差距更大。

2、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同步提高,但仍低于工業化水平。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伴隨著工業產值占地區GDP的比重不斷提升,河北城鎮化程度也不斷加強。按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城鎮化率與工業化率(工業增加值/GDP)的合理比值為1.4~2.5。2009年河北這一比例為0.51,這顯示出河北在城鎮化進程中生產要素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聚集,規模經濟效應并沒有充分發揮。

(二)河北省城鎮化質量

1、城市環境明顯改善。2008年全省二氧化硫濃度年平均值、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平均值和灰塵自然沉降量分別為0.054毫克/立方米、0.087毫克/立方米和16.04噸/平方公里,均控制在基本目標之內。但是,城市污染事故仍然存在。

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2009年河北城鎮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553.5億元,比上年增長62%,市政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明顯提高。

(三)河北省城鎮化的區域發展

1、省內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均衡。2009年11個設區市城鎮化率:唐山為53.42%、石家莊為48.62%、廊坊為47.29%、秦皇島為47.24%、邯鄲為45.21%、張家口為43.98%、滄州為42.01%、邢臺為41.01%、承德為38.64%、衡水為38.18%、保定為35.85%,城鎮化率最高的唐山高出保定17.57%。

2、中心城市輻射帶動效應不足。河北省缺乏特大城市,城鎮化的輻射力和帶動力不足。目前,河北省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只有唐山、石家莊和邯鄲。與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的中心城市相比,規模偏小,綜合經濟實力較弱,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在全國城鎮網絡中的等級地位不高。

3、城市間分工協作關系尚未形成。河北省的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與全國類似的“諸侯割據”局面,各城區內由于城市專業化部門的層次低且呈資源型,導致工業部門在城市內形成垂直分工,而缺乏城市間的水平分工。

二、河北省城鎮化建設問題的成因

(一)城市規劃滯后于經濟發展。河北省的一些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都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制定的,已大大落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主要體現在:一是一些地方總體規劃、建設規劃、專門規劃不配套;二是一些部門或主管領導的短視行為,城鎮建設缺乏長遠規劃,各城市專業化部門明顯出現低水平趨同現象,工業部門主要集中于機械工業、石化工業、建材工業、冶金工業、食品工業等;三是地方特色體現不明顯,大搞重復建設,各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自成體系,城市群發展的整體效益難以發揮;四是將城鎮化建設作為一項政績工程,盲目擴張,增加居民負擔,引發很多城市問題。

(二)行政區域結構劃分不合理。由于種種原因,河北省沒有對行政區域和城鎮進行合理調整,導致城鎮規模相對偏小。2007年底,河北省總人口6,943萬人,有11個市級區劃(由1993年18個地市合并而來),172個縣,其中市轄區36個,縣級市22個,縣114個。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的市級區劃數量較少,而縣級區劃設置最多。

(三)受到“環京津”地理位置的影響。一方面京津冀在經濟上屬于同一區域體系,但在政治上卻屬于不同行政區域,這使得河北的城市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京津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本應屬于河北省的城市“資源”,但通過行政區劃分割將城市資源的“收益”完全內部化了;另一方面河北省缺乏“龍頭城市”與周邊城市抗衡,導致城市在吸引投資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能力削弱,影響了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四)人口流動的制度障礙仍然存在。近年來,雖然河北省將農民工的就業保障、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問題納入的決策視野,并將這些指標作為政府政績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農民工地位低下,加上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局面的出現,這些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并不佳。社會福利政策不能與城市居民平等,導致農民工在經濟上、心理上和社會地位上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的存在也成為阻礙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重要障礙之一。

三、推進河北省城鎮建設的對策建議

1、建設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群。根據目前河北省城鎮發展的區域分布,可以通過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核心,建立和發展幾個輻射作用強的城市群,培養新的經濟增長極。第一,以特大城市石家莊、唐山為依托,構建起兩個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冀東城市群,通過集群效應,提升這一地區在京津冀乃在全國城市體系中的級次和地位;第二,以山脈為標志,壯大傳統城市發展帶。如太行山脈前的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四市和燕山山脈前的秦皇島、唐山、廊坊三市,充分發揮傳統城市工業基礎好,積淀深厚的優勢,帶動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2、重視發展中等城市規模和質量建設。由于地域優勢或歷史原因,河北很多縣(包括縣級市)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規模,如遷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黃驊、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個城市,則可在此基礎上,加快發展,使這些市率先發展成為具備綜合承載能力,能夠承載人口集聚、產業集聚的高標準的中等城市。

3、積極培育沿海城鎮隆起帶。

(1)東北部濱海城鎮帶。發揮秦皇島作為海港城市的傳統優勢,整合沿海空間資源,帶動山海關區、北戴河區和昌黎縣城加快發展,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服務業等輕污染行業,重點發展旅游業,建立起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以旅游休閑業為依托,環境優美,娛樂設施齊全的東北部濱海城鎮帶;

(2)南部濱海城鎮帶。南部濱海城鎮帶則充分利用滄州港擴建的機遇,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整合港城與滄州港開發區、黃驊、海興以及中捷、南大港、清鋒三個農場場部空間資源和產業布局,加快臨港產業發展,加快滄州渤海新區的建設,培養南部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城鎮發展帶;

(3)冀東城鎮發展帶。這一沿海城鎮帶可以以曹妃甸工業區和唐海、樂亭、王灘、南堡等現有城鎮為依托,通過加強唐山港、京唐港區和曹妃甸港區的功能分工與協作,整合城鎮布局以加快唐山港港城建設。同時,加強港城與唐山市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交通聯系和產業協調,培養省內最具有實力的沿海產業帶和城鎮發展帶。